浅析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2018-04-04 09:29邹玉燕
魅力中国 2018年49期
关键词:技法心理素质人格

邹玉燕

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心理教育引入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彼此互补,大胆拓展学科课程的功能与目标,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准确把握切入点和结合点,则学科的教学过程都能起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作用。通过学生的美术活动,了解、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为更好地实施美术教育服务。

关键词:小学美术;心理教育

通过生动活泼的美术活动,给学生营造宽松、愉快、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表达思想、渲泄情感、体验和表现个性特长的机会,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艺术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本文结合自己的的实践,着重论述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一、在技法训练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美术课为学生提供了技术活动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技法的学习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够掌握,熟能生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技法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养成了勇于实践,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技法的掌握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通过对学生兴趣、动机、毅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度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确定技法指导中各要素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联程度,从而探索出在技法指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作画习惯、学生越小,越容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美术技法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美术学习习惯逐步进行培养,效果是非常好的。

(二)规范学习行为、对于美术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能做到画面完整、构图合理。在学习心理上要注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美术学习意志的培养。

(三)元認知的培养、使学生认识自己的美术认知特点。如自己的美术基础、自己的作画风格、是龟型还是兔型。并能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技法学习计划。

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的人格辅导

人格辅导主要宗旨在于帮助和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学校及其环境是学生社会适应的重要范畴)人格发展与人格与长。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的人格辅导的目标是促进适应、铸造人格。它是心理要素中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人格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人格与其它心理素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格的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掩盖或改造气质等心理素质,使这些心理素质消极因素得以抑制,积极因素得到发展。依据以上原理和认识,针对少年儿童的可塑性的特点,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开展对学生的人格辅导的渗透。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努力探索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格辅导的途径与模式。

(一)美术学习情绪辅导、让学生认识并能表达自己对于美术作品的情绪感受。

(二)通过美术课堂教学使学生能有效平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困难时,能冷静、理智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学会以有效、积极、健康的方式予以矫正。

三、在美术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美术活动课是美术课程自选模块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新课程内容。其多样性和弹性给了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广阔的开拓空间。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学校的设备条件、学生情况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美术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开展,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新的渠道。在小学组织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课,让学生在美术课外实践中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这些美术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辅导。小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成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美术活动课中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帮助学生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实为重中之中。

(一)通过美术游戏、美术作品展演等各种方式培养学生人际吸引力的个性品质。

(二)在美术活动课中渗透人际交往中的礼仪、规范,以及待人接物的良好态度、技能、技巧。学会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技巧,恰当地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以增进其人际关系。

四、正确评价学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对学生实施正确评价的前提。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积极的期望来源于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如果教师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相信他们的潜能都是能够被发现并得到发挥的,那么教师对学生自然有信心,有热情,有积极的态度。教师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作为群体(班级)中的一员客观存在的,集体的风气如何,这个微观的心理氛围,对学生的精神风貌,对学生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创设良好的氛围是对学生实施正确评价的基础,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正确的评价,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着重研究评价体系中教师积极的期望和理想的集体氛围,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

总之,现代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人才又必须以健康心理素质为基础。小学美术教学应大胆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开展心理素质渗透教育,尽力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猜你喜欢
技法心理素质人格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手绘技法表现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作品一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秀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