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探究

2018-04-04 09:28王碧云
魅力中国 2018年48期
关键词:探究小学数学应用

王碧云

摘要:迁移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在利用正迁移促进学习效果提升,减少负迁移给学习带来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迁移思想;应用;探究

迁移,是一种思维对另一种思维的影响。体现在学习上就是一种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对另一种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就称为“正迁移”,如果是消极的,就称为“负迁移”。我们知道,小学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知识间有很大的关联性,这就意味着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着广泛的应用市场。当然,有效的教学,就是利用正迁移,促进学生知识消化与建构,尽可能减少“负迁移”带来的消极影响,让学生在形成知识网络中起到积极作用。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和探究。

一、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小学生迁移能力

迁移,说到底,是一种思维对另一种思维的影响,由于当前的知识与已有的经验间联系过强,相同点过多,易混淆造成的。如果教学中,教学氛围过于紧张,学生思维放不开,那更容易使学生不能对相似相近的二者进行区分,迁移产生的可能性就更大。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迁移氛围,有意识地注意给学生提供灵活使用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就成为提高迁移能力的关键。为此,我们应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创设活动情景,以讨论式、对话式、师生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模式为手段,活动为载体促使主体参与,协作提高。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灵活处理,给予鼓励,提出激励,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尤其多给后进生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只有真正把握课堂,才能有效促使学生学会独立地运用已知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方法学习新的、知识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知识,对结构不同或差异较大的新知识,也能采用对比、类比、化归、实验等方法进行内化、同化,构建自己新的认知结构,产生迁移能力。实践中,我们教师只有樹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才能够创设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灵活使用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其迁移能力也才能自然而然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小学生进行多种迁移

迁移是一种学习能力,有效利用迁移规律,有利于学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果。因为其是指运用自己已经习得的概念、规律去解决问题或将已经习得概念、规则或解决问题方法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因此,培养学生迁移方法,引导学生多样迁移,才是我们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策略。

(一)引导学生在知识上迁移。

突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迁移更顺利地进行。现行教材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或是结构类同或是类型相同。教师要抓住此特点,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教学,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发探索精神。实践中,我们可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能根据后继学习的需要,适时地、有限度地作一些拓宽、渗透,就可以把各个部分的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们可引导学生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学习:(1)沟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数值相当于商)(2)回忆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3)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考。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与除法有如此密切的关系,那么分数有类似的性质吗?(4)学生小组合作,进行验证。(5)知识迁移,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二)引导学生在生活经验上迁移。

学生生活经验是数学现实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的经验既可成为新知的基础,也可影响新知的学习。因此,教学时,我们分析学生“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善于为数学知识找一个生活原型,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使数学知识根植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一肥沃的土壤中。例如:加法的学习影响乘法的学习,分数的学习影响到小数的学习,结合律影响到分配律的学习等等。不仅如此,在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也存在着迁移现象。例如:随着代数学习的深入,学生会逐渐把方程知识、与一般方法解题联系起来,形成合理的知识板块。在面临有关间题时,通过这些知识的合理转换,形成合理简捷的解决方法。这样,让数学知识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依托,使之具有现实的、学生能理解的意义,就能成为“活”的知识。

(三)引导学生在学法上迁移。

学法的迁移更是创新方法的直接套路。传统教法,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机械的、呆板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21世纪的需要,新课标要求不仅使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思考、类推、迁移、创造,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首先让学生回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类推、迁移,学生掌握了学法,学得主动。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欲望会更强烈,萌发创新意识。

总之,迁移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认知现象,学生能够运用迁移而不断的掌握知识,这就为达到“教为不教”创造了条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这种现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意义,有效减少负迁移,发挥正迁移在学习中的作用,帮助学生高效地学、用数学。

猜你喜欢
探究小学数学应用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