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性疲劳训练恢复的有效措施

2018-04-04 09:28王春成
魅力中国 2018年48期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高中

王春成

摘要:运动性疲劳是体育特长生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如何消除运动性疲劳,改善机体的恢复效果,提高特长生运动能力。现结合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实际,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性疲劳;恢复措施

在体育训练中,对体能的消耗较大,特别是在田径等运动项目中,学生会出现运动性疲劳。通常,运动性疲劳具有连续累积性特征,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可能会引发机体承受力的消极反应,带来过度性疲劳。在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训练教学中,一方面要合理设计训练任务,把握训练节奏,另一方面,需要注重不同恢复方法的运用,来促进学生机体得到有效恢复。

一、认识机体恢复的内涵及阶段性特点

机体恢复过程与人体能源物质的转化有关,对于恢复过程,可以表述为由运动负荷带来的人体机能的暂时下降或减少,并逐渐恢复至负荷前的水平。在高中体育特长生运动训练教学中,做好学生体能恢复管理是确保训练质量,提升学生运动素能的重要前提。通常,在运动过程中,消耗过程占主导,运动后的恢复期,被消耗的物质得到恢复。据相关研究发现,在三周期训练结束后72h机体内脏恢复速率明显滞后于外周的生化指标恢复速率;内脏器官机能、能源物质并非在运动后才恢复,而是在运动中,随着能量物质的分解就开始了再合成与恢复。可见,对于体能训练后的恢复时机、恢复方式是很重要的。结合人体运动中消耗与恢复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运动中的消耗,该阶段消耗为主,恢复为辅,因运动中体能消耗多,使得各器官机能、物质能量水平整体下降。第二阶段运动后恢复,运动一旦停止,消耗减弱,而恢复占优势,各器官机能及物质能量水平逐渐恢复至原水平。第三阶段为超量恢复阶段,该阶段为运动后恢复水平超过原有水平,该阶段投入比赛对于训练成绩影响很大。

二、运动性疲劳常规训练恢复方法

考虑到不同体育运动方式带来的运动性疲劳,在常规训练恢复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水疗法。通过水的浮力作用,来刺激机体肌肉,得到放松压力、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如利用热水浴,温度控制在40~45℃,浸泡时间为10~15min;也可以选择温水浴,水温控制在37~39℃,时间控制在10~20min。当然,不同水浴温度还要根据学生身高、体重、机体差异进行灵活设置。在体育训练阶段,以每周1次水浴治疗,来促进新陈代谢,调节体内乳酸浓度,缓解因体育训练带来的机体酸痛等问题。二是引入高压氧舱疗法。该法主要是针对高强度体育训练项目,对机体出现的困乏进行补氧。通常,以2~2.5个标准大气压进行吸氧5~10in。三是按摩疗法。在常规性运动疲劳恢复方法上,按摩治疗具有易学、易用、高效等特点。针对不同的运动训练项目,采用适当的按摩方式,来减缓肌肉僵硬、紧缩、酸胀等疼痛感,促进新陈代谢。如在训练前,采用切击、叩击方式,对主要肌肉群进行按摩,提高肌肉兴奋性;在训练结束后,采用揉、擦等手法,对出现酸痛的部位进行按摩,时间约20分钟,能够有效促进机体放松,获得良好的恢复效果。四是物理疗法。针对运动性疲劳带来的机体不适感,也可以采用光、电、温度、压力等物理刺激方法,来改善机体的内循环,消除疲劳,增进新陈代谢。五是注重饮食调配。对于运动训练,往往需要消耗较大的体力、能量,对学生的营养搭配,来改善运动后各项营养元素的恢复。通常,营养在运动恢复中的流向遵循消耗(训练)、补充营养(膳食)、休息(睡眠)、恢复等流程,合理的膳食结构与补充营养,来调节机体营养物质的恢复。在训练恢复中,高质量的营养恢复也可以通过营养补剂来进行。在平时的饮食中,对各糖分、蛋白质、维生素的调配,也是需要进行专项管理,科学摄入。另外,还可以结合中医、中药理论,适当引入药膳配方,来改善学生运动训练期间的饮食结构,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六是心理疗法。心理疗法主要是藉由运动生理、心理学理论,将之融入到体育训练恢复中。传统医学认为,心理和环境因素对人的健康影响巨大。健康的心理有助于缓解疲劳。如在运动后,采用肢体放松、保持稳定情绪、调整呼吸、引入音乐等放松疗法,来回忆和感受运动的成功,减缓神经、肌肉的紧张程度,来消除疲劳感。

三、运動性疲劳主动恢复方法

在体育训练恢复疗法上,主动疗法主要有:一是积极的休息。积极的休息不是静止休息,而是在活动中休息。如以强度相对较小、时间较短的运动状态来改变过去直接静止休息,更好的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消减。通常,在高强度运动训练后,人体的各项机能并未直接停止,利用变换方式的轻量级活动方式,来改善部分神经细胞的兴奋度,促进负诱导机制的形成,抑制已经疲劳的神经细胞进一步加深疲劳,并能够促进物质的合成过程,加快疲劳消除。如常用的积极性休息有放松行走、摆臂,对下肢疲劳可以引入上肢轻微活动等来改善整个机体的运动状态。在运动后积极性休息方式上,还可以常用变档训练恢复,适当降低运动强度,来达到积极性休息目的。不过,对于积极性休息,要把握强度的调整,时间要控制在短时内。对于一些专项训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赛前进行准备性牵拉活动;在赛后进行恢复性牵拉活动。根据不同专项运动,对牵拉的部位、强度进行适度控制,来提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效果。二是引入训练恢复方法。该法主要是针对疲劳性运动的消解问题,应用体育理论、运动学知识,将“训练恢复”作为训练疲劳的从属部分,从训练中来恢复,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如结合不同训练内容,制定科学的训练周期,给予机体恢复的时间,增强机体的恢复能力。该法通过适度增加训练负荷方式、最大化提高学生运动素能。

四、结语

运动性疲劳在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中,教师要给予高度重视,要立足学生运动专项、体能实际,制定科学、完善的运动方案。针对不同训练阶段,优化训练方式与恢复手段,来增强学生的运动素能,减少运动疲劳,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贾云云.体育训练后如何恢复之方法[J].田径,2016(02):14-15

[2]石兴宇.体育训练过程中的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13+26

猜你喜欢
体育特长生高中
高中体育特长生短跑训练方法探讨
浅谈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育培养策略
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路径探析
中学体育特长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成绩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