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读写有效迁移”

2018-04-07 14:41胡芳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读后感语言文字课文

◎胡芳英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之一是“人文素养”。“读”和“写”是学生丰富情感、陶冶精神、净化心灵的平台,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沃土。而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很好地告诉我们“读”与“写”的关系。小学阅读教学中要实现“读写有效迁移”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既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们受到人文熏陶,又要引领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悟自得等方式,领会课文在遣词造句、结构、表达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

一、依章循法,仿写迁移

“仿写”是指导学生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作文的目的,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仿写的范例就是写作规律和模式的具体化,是“形象化的写作理论”,是小学生认识写作规律的感性材料。

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以范例的章法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导学生从事写作练习,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理解和仿写,从而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增强写作能力。

1.通过仿写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 在每课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反复诵读甚至会背,并对学生习作中易错的句子类型多加指导,对常见的连接句、简单的并列句,可先让学生复述其妙处,再进行仿写。这样,既积累了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语须合乎语言规范,应准确使用词语,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贯通顺。如《山中访友》,文中的教材句子很多,作者通过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的特点。“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镜子,是要我重新梳妆吗?……”让学生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尝试仿写这样的句子,写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人们的好朋友等等,就为以后写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仿写篇章增强学生构段、布局谋篇的能力 篇章仿写犹如书法临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篇章仿写包括写作顺序的仿写和布局谋篇的仿写。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独立写作过渡。

二、盘活教材,读写互动

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要让学生掌握这种技能,模仿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篇篇课文是读写有效迁移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读写有效链接的结合点,要根据课文的表达特点、学生的实际、单元主题和课后练习来确定。

1.读前先写,赏文对比 这是一种任务驱动下的读写有效链接方式。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把习作内容布置下去,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水平文秘杂烩网先试作。教师可根据学生练笔完成情况,结合读写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言文字,使学生在切身的对比中感受作者语言的表现力。这样做既合理地使用了教材,又联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课前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写有效迁移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平时教学中,运用得较为保守。我们完全可以把写读后感更灵活地布置成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自由写感受和想法。教师用浏览的方式阅读,重在留意学生的“思”。写课前读后感,对于学生而言是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真正把预习落实到实处;对于教师亦有摸清学情,以学定教的作用。这种策略适用于易使学生产生不同观点的文章,教师可以从多元观点的交织中导入新课,也可以让学生的矛盾思想贯穿教学过程顺学而导,最后达成对文字本真的认识。在教《螳螂捕蝉》一文中,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布置学生预习时,思考“少年怎样巧妙地让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年头的?”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对各自不同观点的阐述,引导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既能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明白少年做法的巧妙,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些能力也对学生的作文提供了保证。

3.课中批注 这是读写有效迁移最随意的形式,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之处作一些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能力。此时的读是在理解、比较、质疑、联想、创造中的读,是较高层次的读,批注则是充满思辨的写。

三、学以致用,迁移实践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从内容上看,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描写活动等不同类别的资源(素材)都有反映;从形式看,有文字素材(分词语、句子、段落和全文素材)、音像素材和实体素材。因此,“读写沟通、从读学写”的方式,除前面提到的向课文借“生花妙笔”,通过模仿由读到写迁移外,还有很多的途径和方式值得研究。

1.变换文体练习写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形式,有推理故事、新闻写作、课本剧、童话、探险故事,给学生建构了一个广泛的想象、练笔空间。这种练笔方式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写既有内容(有素材)又有依托(有方法)。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童趣的情景诗改写,以及现代诗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曾经听过这样一节古诗作文课,就是结合对清代诗人袁枚《所见》的学习,把这首充满童趣的古诗改写成记叙文。教师通过引导,变换观察角度,以牧童的视角、黄牛的视角、鸣蝉的视角,乃至路旁树木、小草等事物的视角,分别演绎出别具一格的故事。这样的方法学生兴趣盎然,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情境进行改编,效果很好。教者这种“读”与“写”的有效迁移,给听课的老师以很大的启发。

2.发挥想象补充写 有些课文的内容或比较简略,或叙事描写留有余地,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教材中的内容,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

3.填补空白扩展写 文章的某些情节会有跳跃性,或写得相当简单,或略去不写,为读者留下了“空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教材所提供的艺术空白,并对此加以补充,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实践中,要真正做有心人。把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作为自身教学的目标,在“读”“写”之间寻找结合点,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为“母语”的传承、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读后感语言文字课文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