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家林,假装隐居

2018-04-08 07:05棋均
齐鲁周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柴门朱家沂蒙

棋均

到达朱家林的两日,我除了采访就是在村子里闲逛,慢慢地走慢慢地看,似乎从来没有被一个安静的下午如此的包围,我在静吧里安静地喝了一杯茶,看着木屋外的冬日暖阳,翻看一本书。这个下午没有任何琐事,我和我的内心对坐,她让我全心投入到乡村的宁静中,同时我的手机还连上了WiFi,随手拍的照片都是一幅“小确幸”。

那个下午,似乎没有朝九晚五的秩序感,也没车马的喧嚣与琐事的繁杂,我就那样静静地,品味乡村生活的“美”。

夜里,在一家农户厨房里吃员工餐,吃完已20:00,踏出门槛,走下高高的石阶,我深深吸了一口大自然的冷氣,一抬头,竟看到满天的星斗,明亮清晰。“那是北斗七星吧?”许久未见到众多繁星,即使北斗星的样貌如此清晰,我仍然刻意问了问身边的耿大叔。“只要天空晴朗,朱家林都可望见星星。”他问了句,在城市里看不到吧。

我读书时住在乡村,放学时夜已深,几乎只有星辰与我做伴。如今想起来,真是浪漫。不禁感叹我曾若无其事的经过多少繁星,在城市生活久了,如今看来,都该“珍藏”。

耿大叔的诗印在村中的牌子上,读完觉得是对朱家林乡村生活最好的“注脚”:

“你若云游,

就把柴门虚掩吧

因为前生

我们都住在一个园子里

……

我渴了,取你缸里的清水

我饿了,用你的灶台生火做饭

我不等你回来了

也不把什么留下

出门时

再把柴门关上”

柴门狗吠、水缸灶台、石头房屋与青石板路……这一切可描摹乡村的词汇,如今变成了每一个城市人心里的“远方”与“诗”。但这确是真正的朱家林。

那一晚,我是朱家林木作民宿里唯一的留宿人。偌大一座房子,幸运的是只有我独享她的安静。古朴的石头墩子,上面刻着守护门神——狮子、院落里的厨房被改造成现代厨房,院落东面一座玻璃花房,前面是一棵大树,树下一桌两把椅子。当橘黄色的灯亮起,院落美好而温暖,像是每一个童年的夜晚扑面而来。彼时我与自然万物那么亲密,此时,我也与我的童年记忆那么近,那么的亲密。童年的老院子浮现出来,奶奶在院子里的八仙桌子旁坐着喝着茶,爷爷在给花圃里的月季浇水,树下,孩子们在嬉笑游戏。

这种温存,只有院落与乡村可以给予。

这正是朱家林乡村田园综合体的情感基因。而复兴乡村记忆不仅是“情感复兴”,更是要振兴乡村经济,让农村人生活好起来。如今振兴乡村已上升到国家角度,朱家林的“农业新六产”之路也已经铺开,黄金小米、六棵树草莓、蚕宝宝家庭农场、布拉格香草集市、朴门农场、沂蒙大妮等,沂蒙妈妈手工艺品,虎头帽、虎头鞋、粗布手袋等……

这是乡村真正彻底的振兴之路。正如朱家林所呈现出的,表里如一的有生命力的“盘活”。老石头房子与新“民宿”错落有致,树木遒劲有力,田野在远处静静的冬眠,狗吠鸡鸣,田园牧歌在寒冷的冬天里,都在唱着一首生命之歌。

我的家乡何时能够“翻新”?春节时回乡探亲,我的家乡仍旧是老模样,刨除乡村的宁静与美丽,更多的仍旧是落后与守旧。在这里小住几日,每日囚在家里,除了没有城市家居生活里的“热水澡”,再就是缺少朱家林改造后呈现出的“生活生态”:白日可以去静吧看书喝茶,夜里可以去酒吧闲聊与喝酒。

十几年前,我还在读大学时,就一直苦恼回乡生活的“不便”。与城市生活比起来,那时乡下没有超市,没有零嘴,更别提城市生活里的“勃勃生机”。在家休假更是挥之不去想要回城市的淡淡忧愁。

十几年后,家乡面貌如旧。不过,已有更多的乡村正在振兴。

我又想起那首诗,我远游去了,却并不担心身后。我隐居了,却不担心前面的生活。

即使我被忘却了,也不感觉寂寞。因为在朱家林一样的乡村里,我有我的田园乐趣,更有我什么都不做的泰然自若,我只是任凭阳光洒在我的身上,素面朝天,望着一杯茶,一寸土地,一株花草,发呆,静静地享受。

猜你喜欢
柴门朱家沂蒙
Anisotropic plasmon dispersion and damping in multilayer 8-Pmmn borophene structures
欲访江南媚,醉梦朱家
腊梅花
人勤柴门
柴门的温度
柴门的温度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