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制度:走向深度变革的关键

2018-04-09 06:45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
教育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程管理紫荆办学

祝 郁/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

课程制度建设的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在区域文化背景之下,学校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学校发展的特点制订国家课程的学校执行标准,并由此形成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系,包括学校设置的各种特色科目及选用、增加的特色内容。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课程管理的核心就是建立一种有效促进学校实现课程自主更新的机制,鼓励学校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课程制度,以制度保规范、促创新,以制度保证课程实施与课程开发“程序正义”。如果缺少了学校课程制度,学校课程决策中的课程审议、课程选择、课程开发等行为便没有了规则,“长官意志”“领导霸权”就会左右学校课程行为,或表现出学校在课程问题上的“失能”。一个没有课程规范和“程序正义”的学校,要开发出有价值的校本课程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自2015年始,嘉定区教育局就着力加强区域内学校课程制度建设力度,引导并鼓励学校形成一套共同遵守的、落实课程计划和课程方案,建立学校课程实施与课程开发、课程管理与课程评价的规程和行为准则。通过这种机制的建立改变学校作为国家、地方课程的忠实执行者的身份,通过创造性地建设独特的学校课程制度,发展学校制度文化,使学校立足与本校特色和本地区特有的课程资源,因地适宜,变成一个能不断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的主动创新者,以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实现学校课程实施的个性化意义和创造价值的追求。

学校课程制度建设的原则

学校课程制度包含了课程价值准则系统、课程行为规则系统和课程运行保障规程系统,其核心要素是课程实施中的价值澄清、行为导引和程序正义。在制定学校课程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规范性原则。坚持以人文本,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基本要求,做到科学正确、合理规范。对学校课程实施与课程开发而言,学校课程制度应起到约束和规范学校的课程开发、管理、实施等一系列行为的作用,为学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一系列行为提供价值引导与过程规范,为学校课程实践行为提供价值合理性、程序合理性、技术合理性的基础和依据。

独立自主性原则。学校课程建设必须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计划,体现学校自身独特教育哲学、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要体现学校办学过程中专业自主权。

发展创新性原则。继承传统,勇于创新,要创造性地将新课程理念与现有课程制度相结合,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整体保障性原则。学校课程制度建设是学校创造性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的制度保障;对教师的课程实施来说,学校课程制度是确立教师课程意识、提升教师课程研究能力的基本保障。学校课程制度要从实际出发,以校为本,以人为本,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使各项管理做到简便易行,落到实处。

结构系统性原则。学校课程制度包含课程价值准则系统、课程行为规则系统和课程运行保障规程系统,所有制度构成一个制度体系,彼此相互联系、制约和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学校课程制度系统。

遵循以上原则建立的系统课程制度,可以从机制上保障学校作为课程管理中的主体,呈现出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展态势,学校课程深度变革才有可能。

来自嘉定基层学校的课程制度范例

范例1 上海市嘉定区紫荆小学

学校的课程制度包括《紫荆小学课程指南》《紫荆小学“紫荆花”课程规划》《紫荆小学学年度课程计划》《紫荆小学特色学科评选制度》《紫荆小学各学科教学基本规范》《紫荆小学课程校本课程审核制度》《紫荆小学听评课制度》《紫荆小学特色学科教研组评选制度》等。这些制度涵盖了课程审议、选择、开发、实施、评价的过程,形成了学校整个课程系统运行的规则,体现了学校对课程的领导力和执行力,赋予了教师对课程应有的开发权、实施权和评价权,规范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和评价权。最大限度地对课程的价值系统进行了合理性关照。

范例2 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学校

“一花一世界”是上外嘉外的办学理念,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价值准绳。学校课程制度建设紧紧结合学校文化,坚持用课程建设践行办学理念,用师生行为体现办学理念,用学校环境彰显办学理念,用公共关系传播办学理念,用办学成就印证办学理念,建立起涵盖课程标准、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条件与保障与课程评价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学校办学理念内化于心——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外化于形——塑造学校的办学形象,固化于制——成为全体教工行动指南,实化于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范例3 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

学校建立了ACTIVE卓越课程体系(Active,积极;Creative,创新;Tough,坚韧;Independent,独立;Vivid,灵动;Energetic,活力),设置了“修身”“展能”两大模块,“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数学思维、科学探究、信息技术、心理适应、解决问题”的六大通用能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有主动性、有创新意识、有坚忍不拔精神、有独立意识、灵动、充满活力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根据课程目标性、整体性、开放性、多样性的原则,学校厘定了设置内容、类型、形态的课程比例和彼此关系,使这一体系达到了整体优化。课程制度着眼于基础性、规范性、程序性,以确保学校课程规划、开发、实施、管理、评价以及校本研修等一系列活动的行为规范与运行。充满活力的课程制度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学校管理者的课程领导能力,学校课程发展机制得以有效保障。

学校课程变革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学科专家、课程与教学论专家,每一个成员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采取什么样的步骤等,都需要一整套的课程管理制度来规范。上述三所学校做法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是以教育理念、学校文化的变革为先导,反映在制度上就是对教育理念、文化进行了重新思考,他们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将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国家的教育政策相结合,将其转化成对教师行为具有约束力的课程管理制度。

从另一方面来看,学校的课程制度也是管理者教育理念和学校文化的外化和表现形式之一,学校的课程制度通过规定和“习惯”制约着所有课程参与者在课程实施中能做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拥有什么权利,承担什么责任,以及规范行为后的各种结果,而当学校的管理制度一经确立后就获得了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并使学校的课程参与者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因此,课程制度是走向课程深度变革的关键。

猜你喜欢
课程管理紫荆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新千里江山图》
清华的记忆像校花紫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紫荆永恒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课程管理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