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指南*

2018-04-10 10:36陈青
中国食用菌 2018年2期
关键词:装袋菌棒菌种

陈青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食用菌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是融科学合理配方、机械化流水线作业、高效灭菌设施和菌棒集中培养为一体的先进适用技术,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由熟练操作工完成菌棒制作,在食用菌生产前端(菌棒制作、培养)环节实现集约化生产,体现了“机器换人”、“空间换地”、“专业制棒”发展理念,顺应了食用菌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服务的需要,契合了食用菌升级发展的需求,有效应对了劳动力成本高、食用菌生产投入大、机械装备购置利用率低等共性问题,对食用菌生产方式转型和产业提质增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地食用菌菌棒场快速发展,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支点和公共财政扶持的有效载体[1],在示范推广实践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规范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包括场地设施、装备要求、筒袋与原料、菌棒生产、质量检验、消毒与病虫害防控、环境维护和人员制度要求等。适用于香菇、黑木耳、秀珍菇、茶树菇等菌棒工厂化生产。

1 选址布局

1.1 选址

要求环境清洁,远离污染源;地势高燥,排水通畅,不易遭受洪涝、台风灾害;通风良好,水电配套,交通便利。

1.2 布局

按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块,同时满足便捷和清洁化生产要求。堆料场(原材料库)、预湿场、配料区以及垃圾箱、废水回收池在下风口,接种区、发菌区在上风口,配拌料区、分装区、灭菌区、冷却室、接种室等之间须有效隔离,环境洁净度依次提高。

2 设施装备

2.1 设施

配置原料区、配拌料区、装袋区、灭菌区、冷却接种区、发菌区,配套检验室、留样室、档案室、出菇试验场地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2.2 装备

配备粉碎机、过筛机、称重机、拌料机、装袋机、液压铲车、周转架、灭菌器、冷却室与接种室净化装备。拌料装袋宜装配成套流水线、轨道作业,灭菌设施宜采用高效节能灭菌灶,冷却、接种室配置控温系统、通风换气过滤系统、除湿设备、照明和温湿度记录仪等。

3 筒袋与原料

3.1 筒袋

栽培筒袋符合装袋机、灭菌压力等要求,立式冲压出料机型一般适合短包,筒袋常用规格折径×长度为 (15~17) cm× (33~38) cm;卧式螺旋出料机型一般适合长袋,筒袋折径×长度常用规格15 cm×55 cm;采用高压灭菌方式灭菌,一般要求采用聚丙烯袋;采用常压灭菌方式灭菌,采用聚乙烯袋。

3.2 原料

主料颗粒度大小符合生产要求,一般要求杂木屑长×宽×厚颗粒度小于0.8 cm×0.5 cm×0.2 cm,杂木屑、棉籽壳、麸皮、石膏、石灰等栽培基质质量安全,均应符合NY5099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和NY/T 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4 菌棒生产

4.1 配料

按配方要求准确称量,基础配方见表1。原料中含有杂木屑、桑枝屑、玉米芯、棉籽壳的需提前8 h~12 h预湿,杂木屑比例、麸皮比例视品种要求适当增减,红糖可不加。因生产季节差异,高温季节时宜适当降低基质含水量,以提高成品率。

表1 食用菌料棒生产基础配方

4.2 拌料

一般要求拌料2次以上。拌料前,杂木屑振动过筛,剔除粗大的小木块,以避免刺破筒袋。再将麸皮、石膏等辅料与主料充分混合,调节含水量,干湿搅拌均匀,使基质含水量、pH适宜。

4.3 装袋

标准料包规格见表2。

表2 标准料包参考表

以香菇料棒生产为例,一般1个工位4人~5人一组,1人套保水膜袋(采用免割保水袋栽培)、1人套外袋、1人清理袋口和折内袋、1人扎口、1人检查上架。操作程序:在装袋机上套袋后,触动启动开关装袋;压平料面,此时料距袋口留有8 cm~10 cm空间;用铝扣扎住袋口,卡扣后料棒应紧实,手摸有凹凸感,卡扣的松紧度以浸水条件下每秒冒3个~4个气泡为宜;仔细检查料棒是否有破袋,如有破洞,用胶布补上;检查好的料棒整齐摆放在灭菌周转架上。实际操作时,应根据机器装袋速度、工位数合理配置,保证夏季在4 h内完成装袋,冬季在6 h内完成装袋,避免原料酸化。

4.4 灭菌

采取常压灭菌方式灭菌,灭菌箱体宜预热,及时将装袋后的料棒连同周转架移入已预热的灭菌灶进行升温灭菌,4 h内使料温升到 97℃~100℃,100℃保持12 h~16 h,视灭菌条件和装容量适当增减保温时间。采用打孔、贴透气胶带或塑料套环方式灭菌,聚乙烯塑料袋也可采用有压灭菌,灭菌温度严格控制在121℃以内。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方式灭菌,应注意排放冷气,在0.100 MPa~0.105 MPa(120℃~121℃)保持1.5 h~4 h。同时,做好灭菌过程记录。

4.5 冷却

灭菌结束后,待温度自然降至60℃~70℃时,将料棒连同周转架移到已消毒的洁净冷却区,有条件的先进行预冷,然后进行强冷。

4.6 接种

接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接种室应清洁,并用紫外线或臭氧消毒,接种区域应进行无菌监测,达到万级标准,并保持不小于9.8 Pa静压差,温度25℃以下,湿度70%以下。严格把好菌种质量关和消毒关。料温降到28℃以下时进行接种。一般是2人~3人一组,如秀珍菇接种,固体菌种接种操作2人一组,1人打开料包盖,1人放菌种;液体接种操作一般3人一组,1人拔去插棒,1人使用接种枪,1人塞海绵塞。每天接种后,接种区域应及时清洁和杀菌,保持无菌环境。

4.7 发菌

在清洁、干燥、适温、通风、避光的发菌室或发菌棚内发菌,发菌室或发菌棚应事先消毒杀虫,适宜温度为20℃~25℃,适宜湿度为60%~70%。接种后每7天,检查菌丝生长情况,若发现有杂菌感染的菌棒,立即清理出发菌室,作无害化处理。按菇种要求做好刺孔增氧等管理。

5 质量检验

按要求检测每一批次原辅料质量、生产用水;抽样检查灭菌后料棒的质量情况(包括破损、胀袋、pH、气味、颜色等指标)、菌棒相关质量指标;查验生产记录;留样发菌、栽培并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和整改。质量合格的交付用户。

6 消毒与病虫害防控

做好5个方面: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必要时辅以化学防治;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和优质菌种;净化生产环境、创造适宜的生育条件;规范料棒生产各环节、无菌接种操作以及科学养菌;合理选择空气过滤、紫外线、臭氧、酒精、二氯异氰尿酸钠等进行接种器具和空间环境消毒;用石灰水或石灰粉喷施或撒于床架、菇房地面;利用防虫网等阻隔害虫侵入;采用杀虫灯、粘虫板、拒避、毒饵诱杀等措施防治虫害,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杂菌感染的菌棒及时移除、隔离、无害化处理。出菇期间和仓储期间严禁让菇体接触任何药物;杂菌感染的菌棒及时移除、隔离、无害化处理。

7 环境维护

配置原料预湿废水回收池,避免污水未经处理排放,经沉降、过滤后的清洁水可再次回收利用。灭菌采用清洁能源或者配有废气处理装置,避免污染大气。配有废棒无害化处理设施。菌棒工厂化生产各项保障措施能满足可持续和绿色发展要求。

8 人员制度

8.1 人员“五有”

即有菌棒生产技术指导人员;有经过培训的配料、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各环节操作人员;有设备维护保障人员;有质量检测人员;有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人员。

8.2 制度“五有”

即有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有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防护措施;有品种栽培技术资料;有生产档案(包括制棒时间、数量、培养基配方、料棒紧实度、灭菌过程、重量、pH、菌种来源、接种时间、发菌过程、检验记录、操作人、技术负责人以及样品留存);有经营档案(包括菌棒种类、品种、接种日期、发满日期、购销合同、销售记录)。生产经营档案应当保存至售出后1年。

参考文献:

[1]陈青,黄国洋,鲁长根,等.菌棒场功能定位与科学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4,33(5):27-29.

猜你喜欢
装袋菌棒菌种
一种PLC控制的两工位自动装袋装置设计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菇农装袋忙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新型液动食用菌装袋机的设计要点与应用*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菌种的管理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