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反流性咽喉炎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8-04-11 18:46杨学艳
大医生 2018年9期
关键词:咽喉炎咽喉部流性

杨学艳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普洱 665000)

反流性咽喉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咽喉炎,患者主要表现为痰多以及咽喉部干燥、疼痛、有异物感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整天干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并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其治疗积极性,最终对治疗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对于反流性咽喉炎不仅仅需要对咽喉部的治疗,还需要在治疗时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干预。为了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中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96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34.52±3.17)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62±1.17)年;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5.51±3.27)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25±1.1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反流性咽喉炎相关诊断标准,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发放健康小手册、开设健康知识小课堂等方式详细为患者介绍诱发反流性咽喉炎的因素、主要临床症状以及治疗的方式和效果等知识,帮助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同时帮助患者认识到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倾听,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并采用温和的语气给予相应心理疏导,让患者了解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治疗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耐心解答患者所有疑问,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环境管理。护理人员还需加强对门诊环境的管理,门诊作为医院中一个重要部门,其患者数量较多,容易引起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患者感染。同时禁止患者喧哗、吵闹,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进一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等情绪。此外,还应定期对病房内环境进行管理,控制室温在22~24℃,湿度在50%~60%,确保室内通风条件良好、光线柔和,充足的休息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有效前提之一。(4)饮食护理。叮嘱患者不要食用如过硬、过热、过辣等刺激性食物,从而加重咽喉部症状。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以及富含蛋白质的豆类食物,有助于促进咽喉部症状的缓解,减轻其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5)日常行为指导。在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中,需要对患者的一些日常行为进行指导,主要包括在治疗期间尽可能避免穿紧身衣服、餐后2 h内禁止进行剧烈运动、不要大声说话唱歌、睡觉时保持左侧卧位并适当垫高床头等。

1.3 评价指标

采用SDS量表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患者分数超过50分即表明存在抑郁症状,分数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严重;同时采用SAS量表评估患者焦虑程度,总分超过53分即表示患者存在焦虑症状,且分数越高越严重[2]。同时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沟通技巧、服务态度、环境管理等方几个方面,总分为100分。在患者出院时填写,填写完毕后立即回收并计算总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越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SAS评分平均为(42.62±3.2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7.05±3.67)分,(t= 8.806,P < 0.05);观察组SDS评分平均(39.75±2.9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4.25±2.98)分,(t= 6.872,P < 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17±4.8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4.27±5.18)分(P<0.05)。

3 讨论与结论

反流性咽喉炎(LPR)在临床上又被称为咽喉反流,是一种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到咽喉部对咽部黏膜造成刺激损伤而引起的症状[3]。由于人们对该疾病的认知较少,多将其当作慢性咽喉炎进行治疗,而未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导致症状难以缓解,从而对其日常生活造成困扰。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雾化吸入相关药物以及微波等方式治疗该病,虽然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对诱发病因进行有效控制能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

综合性护理干预是临床上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主旨在于通过全方位的高质量服务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5]。通过健康教育能有效帮助患者正确认知LPR,增强其治愈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而这正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保障;通过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确保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与恢复;通过饮食干预以及日常指导帮助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诱发LPR的病因,能有效缓解症状,减轻其咽部不适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6]。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SAS和SDS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认为与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具有能显著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以实现提高治疗效果等特点有关。

综上所述,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到LPR的治疗中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缓解其症状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咽喉炎咽喉部流性
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研究
绿茶加冰糖缓解冬季咽喉炎
中药穴位贴敷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咽喉部舒适度的应用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咽喉炎患者的护理
保和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返流性咽喉炎80例
全麻手术经口气管插管中达克罗宁胶浆的应用效果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