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工笔之美

2018-04-12 10:27胡慧楠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外在美内在美设色

胡慧楠

摘 要:文章浅谈宋代工笔之美,以所学《榴枝黄鸟图》为例,从两个大方面进行阐述,其一是宋人小品的外在美,从线条、设色以及结构三方面介绍,其二是内在美,宋人画的写实性强,注重细节的描摹,对于细节的描写出神入化,给人以美的冲击,让人赏心悦目,对后世的临摹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一个璀璨的明星照耀着我们的心灵。

关键词:外在美;内在美;线条;设色;结构;写实性;意境美

一、外在之美

(一)变化的线条

在临习宋人小品时,往往会被古人精湛技艺所折服。当一幅宋人小品展现在你面前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幅画的画眼,那线条则是人们首要考究的重点。我们就以《榴枝黄鸟图》来说,我在临习这幅画的时候,把叶子、枝干、石榴、鸟,虫子分别进行临习,因为每个部分所需要的线条与质感是不一样的。叶子需要的是长线条,要求收放自如,运用的是手指与手腕力量的配合,运用书法中写的笔意去画,体现出灵动的感觉;枝干需要体现沧桑之感,表现出古拙之意;石榴要分出结构,要柔一些,给人一种垂涎欲滴的样子,要灵活运用手指体现柔美的线条;鸟是灵魂部分又是整幅画的画眼,对于每一个部位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它的每一个结构之处对于线条质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既要有长线条又有短的线条,需手指与毛笔融为一体,才能使鸟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临习这幅画时,只是勾线就能让我深深折服。通过线条的起收笔,粗细、浓淡、干湿等挥毫自如的运用,就能表现出宋人小品的空间立体感以及画面的前后关系。通过线条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方时而圆的表现,就能体现出线条力量与柔美之间的对比,再加上游刃有余的一种节奏感,使整幅画面里充斥着一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脱俗的设色

谈完线条,我们就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那就是染色。古人有云:“三矾九染”。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曾提出了“随类赋彩”的这种理论,而什么是“随类赋彩”呢?其实它就是要求事物以本来有的实物为依据,同时作者在作画时添加自己的个人主观感受,使整幅画面给人以自然的感觉。那么,染色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色彩的变化可以使整幅画面更丰富,同时还能反映出作者在画中所倾注的情感体验。

在《榴枝黄鸟图》这幅画中,我们要先上底色,用淡墨加水上两次色,这样会使画面沉稳一些,然后用偏赭石的颜色再刷一遍,使画面有一种通透的感觉。接着就要开始分别染叶子、枝干、石榴、鸟,找出这些实物的结构,一遍一遍分染,每一次的感觉体验都是不同的,用的颜色也不同。就如叶子,得先用淡墨色分染叶子的结构,然后用花青加藤黄偏绿一些,在淡墨的基础上上色,反复几次,就会有种透亮的感觉,然后在叶子的末尾一点用偏黄一点的颜色再分染,最后用藤黄加白加水把叶子平涂一下,叶子的立体感就会立刻显现出来;枝干的话,也是用淡墨色来分染结构,然后用墨加赭石再分染,体现苍老之感;石榴用淡墨分染结构,然后用曙红加一点点藤黄把淡墨的部分再分染几次,体现立体感,而石榴上的斑点,则用点染法,点出小斑点,要自然流畅;难点的部分就是鸟的染法,先把鸟的结构分别用淡墨与浓墨分染出来,然后用藤黄把鸟的结构找出来,立体感出来之后,最难的部分就出来了,那就是鸟的丝毛,如果鸟的丝毛丝不好的话,就没有毛绒绒的感觉,鸟就难以活灵活现,丝毛的画法要讲究虚进实出,鸟的脖子、鸟的背部、鸟的腹部、鸟的腿部以及尾部的丝毛都不一样,而且丝毛不能丝一层,要体现绒绒之感,就要多丝几次,第一层用偏赭石的颜色去丝,第二层用偏藤黄的颜色去丝,第三层用偏白的颜色去丝,笔法必须讲究,整个染完之后,用肽白把需要提的部分提一下,体现前后对比的感觉。

整个的画面,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画面的比例协调,对比明显,颜色的搭配舒服,整个过程虽然繁琐,但是能让我体会到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这让我对古人的敬佩之感油然而生。

(三)动态的结构

我们解析一下古人在《榴枝黄鸟图》中的构图,鸟是整幅画的画眼,在中国画论中有这样的一种说法,那就是“画之总要”,它反映出作者精湛的技艺。一幅画是否能夺人眼球,主要看作者如何构图。

《榴枝黄鸟图》只采取了一株石榴,而并不是全株,选择整株中的一枝,给观赏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这就是扇面在宋人小品工笔中的着重表现,花卉不画全株,只选择整株中的一个小枝,这种画法被称之为“折枝法”。而黄鸟恰好落在石榴枝头,给这一株石榴增添了些许灵气,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歌,“小荷才露尖家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又有异曲同工之妙。恰巧是黄鸟的灵动,让整幅画栩栩如生。

二、内在之美

宋代工笔画的内在美是指在一幅作品里面所表现出来的画家当时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作者情感的一种自然流露,带有一定的抒情性。艺术创作的过程是自由的,我们要让身心处于一个空明的状态,不被外物所干扰,思绪在自由发展。而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学识的深浅、思维不同,以及我们所处的生活環境、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所展现的作品就完全不同,这就是作品的魅力所在。内涵美是中国国画的重要部分。

(一)写实性

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那就是宋代,可谓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历史教授杨渭生先生也认为:“两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这样的社会背景为当时的艺术创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显然当时的画家可以潜心钻研自己的创作,不被世俗所打扰。这样的背景也正是画家所需要的,他们可以尽情地徜徉在自己的画作中,就像文人一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谓是一种极好的修身养性的方式。

那么不得不提的就是这一时期画作的特点——写实性。宋代工笔的写实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注重细节,另一个是注重情境的描绘。宋代工笔画注重细节的描绘,体现在画家仔细观察和认真揣摩客观事物,所以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就是把动植物的生命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就是一幅幅充满大自然趣味的画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则是画家本身对大自然的喜爱,而他们就把这样的喜爱通过画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宋代工笔画就是“写实性”的典型代表,其中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宋代画家注重观察生活,从生活细节出发,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画面。每每看到,不禁赞不绝口。

宋人小品《榴枝黄鸟图》把这一特点精彩的展现出来,一株石榴、一只黄鸟组成了一幅画面,点睛之笔就是黄鸟了,要把它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就要求画家在生活中要仔细观察鸟的体态。在上文中我们也提到了,鸟的丝毛是最难的,如何能展现毛绒绒的感觉,这对画家技艺的要求是极高的。首先把握鸟的体态,其次对其每个部位都得认真观察,细细揣摩。丝毛非常讲究。它的利爪立于石榴枝头,活灵活现,而石榴正好熟透,好像在咧嘴笑似的,其中熟透的石榴笑开了口,集自然与生活于一身的一幅画体现了宋人高超的技艺,把情感赋予画中。

(二)意境美

意境美是指由于作者情感的参与,直接表达出所描绘的意象营造出的一种美。如果说形式是宋人工笔的骨架,那么意境则是其灵魂,是赋予作品情感的灵魂。

《榴枝黄鸟图》,是一幅典型的自然景象,石榴树、黄鸟自然而然地呈现在画家面前,是毫无添加、不经任何修饰的自然之美,是一种回归大自然的美,纯真的美。这种自然之美的特征就是吸收大自然的精华,达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这是一种“随意而适”的意境美。

这种自然之美,天人合一,真可谓是笔笔精彩。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中提到:“山水画是有我的,境界大的、宏壮的;花鸟画是无我的,境界小的、优美的。” 从他的话中显然可以看出,宋人工笔的美,来自于灵魂深处的美,是无我的美,是柔美的。《榴枝黄鸟图》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所以备受人们青睐。

写实与意境相结合的内在之美,表达出作者寓情于景,融情进景的心灵特质,这不仅体现了画家高超的技艺,同时也显现出画家的人格之美。古话有云,学一门精一门,那么宋人画家就把这一说法表现得很充分,他们真的是精通于自己的所学,而我在临习这幅画时,更是被古人惊人的技艺所感染,让我不断在习画中提升自己。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外在的美讲究的是线条、设色、结构,而内在的美讲述的是一种内涵美,外在美主要是把画面中的色彩、线条、形体、明暗、空间等有机组合在一起。对于宋人工笔而言,色彩与线条尤为重要。线条是“骨”,勾勒轮廓,赋予骨力,刻画动态;色彩是“肉”,明快隽美,调和气氛,光影的变化。“骨”与“肉”的结合正是线条与色彩构成的生命机体,动势中有了生机,才有鲜活的灵魂。内在美体现宋人对自然细腻观察,对生活的炙热之爱,人与自然浑然一體,是宋人深厚工笔和丰富情感的有机一体。后人既要潜心研修宋人的深厚的工笔,更应学习宋人人格之美。

参考文献:

[1]陈姝雅.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形式语言和精神内涵及当代思考[J].大众文艺,2010,(24).

[2]郭晓芳.当代工笔花鸟画的传统意境与审美特征[J].艺术评论,2010,(07).

[3]马紫薇.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意境[J].保定学院学报,2008,(02).

[4]吴工.宋代工笔花鸟画特色分析与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13,(06).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外在美内在美设色
《岩高千尺虎》
《独白系列之三》
在衔接教学中渗透数学内在美的策略
《鹿鸣》绢本设色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内在美
“容颜”与“形体”之美
试述体育教师的形象与特点
浅谈年轻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
解题中的数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