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有机融合的实践路径探析

2018-04-12 04:29崔晓妍焦娇
东方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素质

崔晓妍 焦娇

摘要: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型人才是十分必要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特殊功能,它可以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及思想道德保证。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学生三个角度探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有机融合的新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新素质问题解决路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再次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在我国的地位就越来越高,它贯穿于国家的一切工作,成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国家创新的发展又有赖于青年,因为青年人是社会上最富有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所当然应该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成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1]。因此,为当代青年人培养创新素质与能力已经成为所有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我们十分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教育联系在一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体系所涵盖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具有特殊意义。通过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以实现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两者的相互融合,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与能力,实现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之一就是它能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创立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其中关于实践是认识基础的论述、发展的趋势以及辩证否定观的论述都是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中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只有扎实的掌握好理论知识,才能在未来的创新实践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用客观的、全面的、发展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所有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避免出现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等片面性错误。

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之二是它能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思想道德保障。除了理论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还是在思想层面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以及道德规范,激励着他们前进。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价值观,让青年将祖国的发展进步作为己任,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道德教育能帮助大学生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其提供道德评判标准,还能将创新的道德规范赋予学生自身,成为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内在要求;而纪律和法制教育能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常识,让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由此看来,思想政治教育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思想道德层面,都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息息相关,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是十分必要的。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在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以及学生身上。

首先是在高校层面,高校作为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领导者,应该在学生创新观念的培养、学校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创新环境的营造上有所作为,但就目前来看,显然效果并不是很好,许多学生反映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活动对于自身创新素质的培养并没有实质性的收获,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往往是以讲座或宣讲的形式呈现,缺少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紧密联系的实践环节。并且,高校的创新教育往往是中断的,缺乏连续性,学校这样的做法也使一部分想要提升自己创新素质与能力的学生丧失自信心。

对于高校层面上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高校自身没有树立创新观念,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注意方式方法。一方面,许多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观念上还是墨守成规,凭经验办事,重视理论培养,忽视实践结合,为大学生用于创新实践活动的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使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更多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另一方面,高校在创新激励机制的建设中缺乏正确导向,只关心学生成绩,不注重学习过程,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主动创造性。

其次在思政理论课教师层面,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率先在教学中实现创新理念引导,为学生做个榜样。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效果就不是那么理想。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比较特殊,所涉及的学科、知识面很广,表达方式又常常以文字的形式呈现。所以,学生普遍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比较枯燥,对老师讲的上课内容提不起兴趣;另有一部分学生觉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抽象深奥,难以理解。

对于思政理论课教师层面的问题,主要还是教学任务与实际操作存在冲突,致使教师无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往往是十分繁重的,比较少地让学生有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也很少会有时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受限于学科范围,较少的能够鼓励学生将知识运用与实际,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最后是在学生层面,不管是高校还是教师,最终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才是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主体。但是目前出现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明,不管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的创新活动还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学生的参与度都不高。与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相比,学生更热衷于参加社团活动或是专注于专业学习,这样的现状让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很难继续。

对于学生层面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对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认识,忽略了自己在培养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由于长久以来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学生对于自身所处的位置认识不清,错误的成为被学习者,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中,忽略了自己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只重视分数,不重视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一直承担接受者的角色,对于老师的教学与要求言听计从,不敢挑战老师的权威。种种原因交织在一起,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三、基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究

面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的高校创新教育出现的问题,我们将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学生的角度探究基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第一,从高校角度通过制定创新教学的大政方针、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创新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能力。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课堂中学习足够的关于创新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实践打好基础。所以为了保障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高校需要建立纪律监督机制,对于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破坏课堂秩序的同学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惩罚,让学生牢记课堂是严肃的地方,是获取知识的殿堂。除了要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高校还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外出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加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下的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将会帮助学生理解创新的深刻内涵,将书本知识与实践完美结合。针对学生提出的创新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的问题,高校也应转变陈旧观念,与时俱进,从学生的课余生活入手,开展一些基于培养大学生素质的思政主题活动。总之,就是要注意好思政理论课与学生课外活动的衔接,让学生更加自然的接受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创新教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从思政理论课教师角度需要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要转变教育主体定位,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缺少主体意识,就不会主动学习知识,也就无法提升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培养其创新思维[5]。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也需要改进,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巴”的传统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从学生角度通过摆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方法等方式培养自身的创新素质。为了使自己成为创新型人才,学生自己也应该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与敢于质疑权威、挑战传统的精神。除了转变学习态度,学生还需要做的是认真学习关于创新的基础知识,积累足够的理论指导,为自己塑造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世界觀、价值观和人生观。良好的知识积累能让大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睿智的思想,迸发出更多的灵感的火花。而基于社会道德标准塑造的三观和判断标准则是在学生心中树立一面能评判是非对错的明镜,即使是在创新的路上,也能帮助学生严格遵守心中的道德标准。

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过程中,高校是领导者,思政理论课教师是实施者,学生则是主体,三者共同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功能,共同推进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参考文献:

[1]梅晓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125-129.

[2]孙志勇,冯译冉,常宇通.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3):84-85+93.

[3]姜丽华.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师文化反思与重构[J].教育科学,2016,32(04):41-45.

[4]刘一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6):94-96.

[5]徐杨巧,谢守成.双创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任务——基于湖北省26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调查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7):67-70.

作者简介:崔晓妍、焦娇,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江苏省镇江市江苏大学大学生科研课题项目研究《基于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编号16C421)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素质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