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2018-04-12 04:29杨丽婷毛金凤
东方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定位

杨丽婷 毛金凤

摘要:高校旅游教育在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获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探究。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问题;定位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已经在各大旅游院校开设,1998年教育部重新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教育部2012年10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旅游管理”成为一级学科,并指出,“旅游管理”类专业培养应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具备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从事经营、管理、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研究综述

邹宏霞(2004)认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着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旅游院校的培养目标必须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具体来说,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培养应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强调培养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人才;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1]。何建偉(2003)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修订必须更新思想观念,走进社会,了解旅游市场需求,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观念,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知识,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意识、敢于挑战的现代旅游业跨国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他们在毕业之后能迅速地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2]。孙洪波(2010)认为我们应该确定一个实事求是的、合乎旅游市场需求的科学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该是应用型人才,这是由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旅游学科专业性质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等因素决定的。旅游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与实践并重,有时甚至是实践重于理论,行业最需要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旅游高等教育应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较高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3]。张勤(2003)认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已经滞后,专业课程设置面过于窄,没能反映出当前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然而实践教学缺乏明确的、具体的要求,主张修改原有的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随着大形势的变化,已经不能仅局限于培养国内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更应该从历史时代的高度出发,培养国际旅游管理部门、国际旅游企业、旅游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才,同时调整原有的课程结构模式,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4]。

三、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层次界定不清

目前来看,各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在规定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培养特点做出了一些调整,但是整体来看,培养目标定位模糊,高等旅游教育应分为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四个层次,层次的界定应该在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上有所区别,但是目前很多院校对所培养的人才层次界定不清晰,不具体,导致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缺乏专业特色,学生实践能力缺失,使其在人才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

2目标设立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旅游业目前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技能人才短缺已经延缓了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其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立没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以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及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旅游业的发展特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3培养目标中缺乏对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培养

近年来,国家迅速推进创新创业的发展,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推动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时代鲜明的主题,创新创业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态度以及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高校是国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新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发展要求,更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要求,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中缺乏创新创业相关的要求。

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目标决定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适应个人的发展特征以及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高校应该培养知识能力与实践能力兼具、素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复合型旅游人才,才符合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1符合旅游产业市场的发展特点。旅游业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旅游行业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能力、创新能力等复合型人才,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市场,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密切联系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充分考虑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满足旅游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型很强的专业,这就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教授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甚至实践能力突出于理论能力,与此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旅游业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创新素质是旅游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因此旅游人才培养应将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专业技能训练三者结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创新素质与操作能力,满足市场岗位需求。

3注重素质教育。旅游业是以为旅游消费者服务为中心的综合性服务产业,要求旅游人才培养必须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素质教育包括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职业素质等,旅游人才必须熟悉基层业务,能够接受从基层做起,旅游高等教育不可能直接向旅游企业输送高级管理人员,由于培养目标中规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导致大学生毕业之后在工作岗位上心理落差太大,造成人才流失,供需错位的局面。因此,旅游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还应该对素质培养加以重视,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较高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排充足合理、教学深度适中的必修课程。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个人而言,要增强自身核心素养、提升综合竞争力,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有正确的意识,认识到核心素养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综合技能提升的重要指导作用,并且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最终目标,全面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其次,英语专业学生也要增强对于本专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明确自己相对于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优势,增强自信心,在就业、升学等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强项并争取更好的机会。在充分保有本专业认同感与自豪感的同时,也要以此激励自己不断汲取新知识,从专业技能、统筹管理能力、适应能力等各方面完善自我,保持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晟.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课程、教学与评价.北京师范大学.2016.

[2]孙亚玲.“核心素养”的嬗变与选择[A].云南: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

[3]马辉利.“核心素养观”下高校垒球教学发展研究.[A].广东.2017.

[4]辛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应注意几个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6-7.

[5]徐廷福.教师专业伦理建设探微[J].教育评论,2005(4):14-16.

本文是江苏省大学生创新项目(201710299413W)和江苏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16C52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定位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浅谈
艺术职业院校表演专业现状及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索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