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

2018-04-12 04:29罗红品
东方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探究大学生

罗红品

摘要: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为适应社会的进步,人类会面对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会产生很多不协调因素。面对越来越快速的学习和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各不相同,对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更高。尤其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形成的大学生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社会的关注。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大学生作为我们国家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必需要具备过硬的本领和心理素质。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教育程度也不够,无法给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探究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发生不断的变革,在变革的过程中,大学生所面对的复杂环境和心理压力都在不断增加。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很快进入人们的视野。从个人发展层面而言,大学生想要获得成功,就必然会为这种成功付出相应的代价,如何降低这种代价,既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也需要社会和学校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应有的努力。就社会层面而言,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显现出来,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精神境界的培养,心理健康已深入每个人的心中。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

一、心理问题类别

根据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按照程度的不同,心理问题分为三类:发展性心理问题、适应性心理问题与障碍性心理问题。

1.发展性心理问题

发展性心理问题是指个体自身不能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特别是对自我能力,自我素质方面的认知,其心理素质及心理潜能没有得到有效、全面的发展。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解决重在帮助个体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个体。

2.适应性心理健康问题

适应是个体通过不断做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地生存状态的过程。而适应性心理问题则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所带来的心理困扰。

3.障碍性心理健康问题

障碍性心理问题有时候也称为“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是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心理学科研究的范畴。

在大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都处于心理健康的状态。在少部分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中,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心理适应障碍、人际交往困难、情感受挫造成心灵苦闷。

二、心理健康问题对策探究

1.增强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只是针对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同学,任何同学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都可能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为解决因心理上所产生的对社会环境不适应出现心理问题,就要根据每个个体的不健康程度,采取相应的有效的针对解决方案。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健康医生对有心理疾病的病人进行心理健康治疗的工作,也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日常教育的重要部分,同时更是高等学校所有教师的重要责任。我们应增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我们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让大学生们体会到心理健康对生活和学习的意义。

2.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

教育体系是教育能够行之有效的保障,心理评测系统是判断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方式,应制定能够诊断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测评系统,确定相关心理素质测评内容,定期向大学生开展心理测评工作,及时监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有效处理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测评方法上,要科学合理的评测手段,利用科学的手段,采取有效的统计方式,使心理测评体系更加科学规范,在测评结束后,为参加评测的大学生制定专属的心理档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存档。同时,我们应建立心理问题咨询与预防体系,进一步防范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3.努力打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是达到教育目的的基础,我们应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首先我们要创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以优良的社会文化为基础,确保教育环境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引导教育者通过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来实现培养人才的途径。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我们应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同时,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获取教育的根本途径是教师,教师队伍的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值得重视,这样才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高质量的教育工作。

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进入新时代后,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生理健康,而是达到生理和心理共同健康的状态。大学生是社会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建设国家建设的重任,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值得我们重视。我们应综合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做好心理疾病的预防及处理,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陳家麟.学校健康教育新论----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美)安德鲁·杜布林.心理学与工作[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张玲等.学校健康研究与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李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探究大学生
设问引导探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