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几点思考

2018-04-12 04:29王振民
东方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技工院校工匠精神

摘要:工匠精神对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劳动者自身的素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客观分析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难点问题,我们发现有传统观念、教育制度、技工院校方面的,也有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方面的。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的策略有:社会观念的更新、国家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技工院校领导的重视与培养工匠精神制度化、全体教职工配合、德育课堂系统讲授、校外办加强实践以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工匠精神强调制造产品时的精益求精,是一种追求完美产品的可贵精神,也可以看到,制造出优质产品是它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培养制造者的良好职业观,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是最深层次的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中国制造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及现代价值

工匠一般是指从事器物制作的人,工匠精神狭义是指凝结在工匠身上、广义是指凝结在所有人身上所具有的,制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1]

叶美兰、陈桂香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具体包括: 尚美的情怀、求新的理念、求精的精神和求卓的格目,即:审美之维、创新之维、求精之维和卓越之维。可以说工匠精神的实质是求真、向善、至美的统一。[2]王丽媛则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等。[3]

工匠精神对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劳动者自身的素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制造优质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工匠精神就更加显得意义非凡。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认为,因为缺失“工匠精神”,所以造成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中国制造要实现由大到强的华丽转身,必须呼唤和发扬“工匠精神”。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工匠精神,“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4]

由此可见,工匠精神强调制造产品时的精益求精,是一种追求完美产品的可贵精神,也可以看到,制造出优质产品是它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培养制造者的良好职业观,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是最深层次的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二、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难点

1.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观念影响。儒家思想向来就是知识分子的宗教,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里的“读书”并不是指上技校读书,也不是去学习一门手艺,而是指熟读儒家经典。[2] 中国这种文化观念,促使中国人形成“官本位”观念,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也不利于培养工匠精神。

2.我国顶层设计中特别是教育制度的一些设计适应不了现实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技工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较,地位低下,更不必说与知名综合性大学相比较了。这种顶层设计,客观上导致社会资源的配置无法适应科教兴国战略的发展需要,当然更加谈不上工匠精神的培养了。

3. 技工院校自身的原因。技工院校因为师资力量、国家支持、学生素质、就业安排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深刻领会工匠精神,也就导致学生无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4.学生的原因。学生除了上述的客观原因,学生自身对职业的认识与追求,也影响到对学生工匠精神的理解与追求。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工匠精神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5.用人单位的原因。社会上不同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要求不同,客观上也导致学生对工匠精神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出现參差不齐的现象。

三、突破技工院校培养工匠精神难点的策略

1.社会观念的更新。这需要国家、单位、个人等各方面,从宣传、用人等等各个方面努力,促使对工匠精神的观念更新,给予工匠应有的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

2.国家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通过科学规划与定位技工院校,从而为技工院校的科学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如何对技工院校进行支持与功能定位就显得非常关键。从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情况来看,这种顶层设计的可喜效果正在逐渐显出来。

3.技工院校领导重视,并把培养工匠精神制度化。只有学校领导理解了工匠精神的地位与作用,才能重视,才能真正落实工匠精神。只有把工匠精神制度化,才能形成培养工匠精神的长效机制。要通过学校宣传、讲座、竞赛等等多种形式,把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行落实。

4.技工院校全体教职工配合,形成培养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只有全体教职工形成教育学生的合力,才能真正做到环境育人,也才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管是在公共课教学还是专业课教学,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饭堂,不管是教师还是职工,只有从全员管理中,在观念与行动中,都让大家真正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才能达到培养的目标。

5.加强师资培训,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系统培养。课堂上,要逐渐把工匠精神纳入正规的科目,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德育教师业务水平的基础上,由对工匠精神有深入研究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工匠精神教育,才能为学生真正成长为各个行业的优质产品的制造者打下良好基础。

6.技工院校的校外办加强实践,形成培养工匠精神的合力。校外办因为是学生与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因而需要形成共同培养的有效模式,其中,要把工匠精神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落实。这可以体现在学生在实习过程当中的产品合格率与优秀率,也体现在学生对职业的规划与认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与提高学生的认识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可通过职务提升、工资奖励、精神支持等途径来进行。

7.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创造各种条件,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从而对自身的人生追求有科学的认识,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通过开展各种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锻炼与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

8.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为培养工匠精神找到重要支撑点。只有家长、学校、社会和单位有效沟通,解决学生的种种难题,才能为一代工匠的成长铺下人生的星光大道。

总之,通过客观分析培养技工院校工匠精神的难点问题,我们发现有多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然而,也要看到,找到难点,提出对策,还需要科学执行。仅仅在技工院校层面,都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比如德育课堂如何进一步提高工匠精神的教学质量,在专业课当中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都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06):6-10.

[2]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7.

[3]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4]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N].人民日报,2016 -03-18.

[5]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91-93.

作者简介:王振民,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与青少年教育。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技工院校工匠精神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