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非对称性评语”刍议

2018-04-12 04:29管继华
东方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对称性启发性评语

管继华

一位私塾老先生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发现有三篇不同寻常的作文卷,他分别给他们加上评语。第一篇写了标题后,只写一个“夫”字就没了,他评曰:“大有作文之势!”第二篇仅有标题,连“夫”字也没有,他评曰:“引而不发,妙也!”第三篇干脆白卷,连标题都有没有写,先生还是给加上一个评语:“清白可喜。”这只是个笑话,带着某种讽刺意味。但思考一下这样的评语尽管幽默风趣精彩绝伦,却与提高学生作文兴趣与能力并无裨益。

现实生活中,此类先生也广泛存在于我们农村中小学的语文教师队伍中。当下,作文教学受语文“人文性”思想的影响,有部分老师在给学生作文评语时便把人文关怀发挥到极致,动辄洋洋洒洒数十字数百字,似乎文字不够,语气不委婉便不能体现“人文”二字。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却很少触及到。此努力无疑是隔靴挠痒抑或后妈式作秀。笔者姑且把这种评语叫做“非对称性评语”。

非对称性评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分强调人文,“情”字挂帅,把评语作为沟通的工具。由于有人文思想的引领加上上级领导片面的人文性要求,于是“评语必称人文”,处处洋溢着人文的光辉。无论作文写得怎样,一律以最温暖的语言,最客气的文字作为评语。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老师》,字体潦草,句子也不通顺,几乎读不下来。按正常的做法,老师理所当然应该指出或委婉批评该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去改正慢慢提高作文水平,但老师却是这样写的评语:“孩子,老师真的真的很喜欢你,老师很感谢你对老师的爱,谢谢你!好好学习,希望你也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做一个好老师”。评语可谓真情感人,字字体现出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学生也肯定能够感受到老师的那份关爱,但评语里基本没有一个字与作文有关,尽是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话语。这种非对称性评语等于做无用功。其实,这些“评语”完全可以私下表达出来而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堂而皇之写在作文评语栏里。

二、“废话”满篇,过分在意文字多少,把评语凑成“长篇小说”。有的老师为了顺应上级检查,实现达标(是否认真批改作文),写评语时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一定得把字数拿上来以表现对工作的热忱和卖力,于是开始漫长的评语创作。有的评语写得比学生作文还要长,真是满篇红评语,一篇小作文。当然个别有特点的作文能够让人眼前一亮,有感而发汪洋恣肆一番,或欣赏或鼓励或引导或评价,确实值得学习,但是每篇评语都是这样,未免有点让人不可思议,特别是把鸡毛蒜皮的事或者毫无相关的内容也写进评语里实在是无益于作文教学。

三、“复制”“ 粘贴”,只图省时省力,把评语当儿戏。非对称性评语最普遍的表现是不分作文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好的作文评语一律曰“中心明确,选材恰当,句子通顺”等;差的作文者一律曰“中心不明,选材不当,句子不通顺”。如此评语,如果排除老师的能力有问题,那就只能说明老师在评价作文时省事省力省时了。当然,这是态度问题。

好的作文是学生辛勤写出来的,也是老师耐心指导教出来的。一次次恰到好处的精准的评语能够起到启发诱导与警示的作用,能够引领学生作文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发现亮点予以鼓励,发现不足及时弥补,发现错误当即纠正,这样才能推动学生作文不断进步;如果一味迎合上级的检查,作文评语或为彰显自己的工作态度,或为表达对学生的爱怜而夸夸其谈,这样于己于学生都是一种教学的无奈。这种非对称性的评语除了浪费老师的精力和时间外,其收获必然微乎其微,甚至会贻误一个个作文天才。

笔者窃以为:写好作文评语,是促进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写作教学的科学规律看,写出与作文对称性的评语才是硬道理。要抛弃“非对称性评语”,应遵循写评语的以下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作文都要做出客观性评价,要有针对性,正面指导。作文出彩的地方老师要加以鼓励,充分肯定其优点,使其能够秉乘温暖的鼓励之风扬帆远航;作文不足的地方教师也必须有针对性地评改,以使他们对自己的文章有正确的认知,铭记前车之鉴,迅速提高写作水平。学生的作文基础,作文层次的客观性决定老师必须按照客观性地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不必忌惮指出缺点的评语会刺伤学生。学生作文评语,应以鼓励为主,但应防止过于溢美或不切实际过高评价。

二、因势利导的原则。因势利导,要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以及学生作文的实际,顺其势而进行眉批或总评。若用词不当,更换词语,若句子不通顺,或疏通句子或变换句型,若思路不顺畅,调整其思路,若主题(中心)不鲜明,或删减或增加相关内容,若结构不合理、不完整,调整其结构,切不可脱离学生作文实际而另起炉灶。作文评语是一个复杂工程,涉及到字词句段篇章,哪里有问题要针对哪里去解决,泛泛而谈,避而不谈作文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方法只会让问题始终装在黑暗的笼子里成为学生心中永远的谜。当然,面面俱到也并不现实,应该根据作文训练的目的与要求抓主要矛盾,把最突出的方面评到位,对不同学生的突出问题,写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评语,如针对作文中的语言或结构、方法、技巧等方面出现的优点或缺点,进行恰如其分地点评引导,方能让学生写一次作文,有一次收获。

三、启发性原则。作文评语要有启发性,评语的启发性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态度兴趣的启发,二是对思维认知知识技巧方面的启发。没有端正的态度,浓厚的兴趣是没法写出好作文的。老师恰如其分的评语能够开启孩子的兴趣继而端正自己的态度,一个好的启发性评语能够为孩子心灵打开一扇窗;学生作为作文的嘗试者和创造者肯定有很多未知的方法和技巧,老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启发性评语,无疑会为学生作文打开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一个精彩的新颖的启发性评语能够让学生终生铭记并终身受用。在写评语时,应突出重点,防止面面俱到,写评语时针对学生作文的不同情况和教学目标要求,在学生作文一些关键的地方,进行启发式点评,或就其语音,或就其结构,或就其表达技巧等,写出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和促进其提高的评语。学生作文精彩的地方,给以启发性点评,让学生知道“美”在何处,以便其能够“杨长”;错误之后,给以更正并使其知道错在何处,为什么“错”,以便其能够“避短”;总批时给些启发性方法、技巧方面的引导,便于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以促进其发展与进步。有些时候,直接指明则易挫伤学生自尊心和积极性,写评语时更要斟酌注意启发与诱导,让学生在思考中看到不足,也能看到希望,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作文批改评语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眉批(有的叫旁批),即在批阅学生作文过程中,就作文中的某一个问题,或某一局部问题,根据教学要求加以评议,或评其优,或评其劣,或启发诱导,都应清楚明白。另一种是尾批(也有的叫总批),即对学生作文的总体评价,按照写作教学目的和本次作文实际情况,对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有计划有重点的指出,并对作文有具体明确的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作文的主要优点和缺点在何处,促使学生扬长避短,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尾批中,应防止笼统含糊,不符实际的评语,也应防止一套,什么“语言流畅”“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等等,一些“非对称性评语”,这样学生是不会有收获的,所以尾批一定要既有针对性又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也只有如此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农村中小学中文训练的效率。

非对称性评语可以休矣!

猜你喜欢
对称性启发性评语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高中数学函数对称性的应用探究
高中数学函数对称性的应用探究
正中要害的评语
教师评语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探究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平行四边形”知识梳理
十二星座老师写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