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封闭为开放:课堂沸腾有路可寻

2018-04-12 04:29刘艳
东方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激活思维

摘要:文章以古诗词教学为例,反思教师课堂设问存在封闭学生思维、限制学生表达的问题。提出课堂设问应具备开放性这一观点,解释了设问的开放性特征,并探讨怎样让课堂设问更具开放性。

关键词:课堂设问;开放提问;激活思维;优化语言

引言

有意义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下,让语言、思维、情感快速转动且有语文行动的课堂。如何激活学生思维?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巧妙设问就是能使课堂立竿见影沸腾的一种。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一堂“好课”的标准,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老师提问是开放性的多还是封闭性提问多。

什么是开放性的提问?

所谓开放性提问并非指答案具有不确定性的提问,而是指教师设置问题不会封闭学生思维,不会扼杀学生表达的欲望,不是设置套路请君入瓮。开放性的提问首先基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教师巧选角度,精心设置问题,能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表达,以达成教学目的。

如何让课堂设问变封闭为开放?笔者以古诗词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加以说明。

案例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篇传统篇目,也是豪放词的杰出代表,为东坡被贬黄州触景生情的怀古之作。词中有对赤壁古战场(实际上黄州赤壁非三国赤壁)磅礴气势的描绘,也有对三国英雄人物周瑜的追慕。根据诗词教学的目标,笔者确定品味“诗中景”、赏析“诗中人”、感悟“诗中情”为教学的重点,此外还需达成引导学生品味苏词“豪放”之风的审美目标。

上阕赏析的重点在于品读“诗中景”,由于思维固有模式和教学设计上的惰性,一般教师会这样设问:

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有什么作用(说说它的好处)?

參考答案:诗人把奔腾浩荡的长江与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融为一幅漫长的画卷,化抽象为具体,由江水而岁月,生动传神。

二、“乱石穿空”三句正面写赤壁战场,它描绘出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第一句写石,将陡峭峥嵘的石壁直插云天的险峻,形象贴切地描绘了出来。第二句写涛,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第三句写“拍岸”后的“惊涛”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

两个问题固然抓住了教学的重点,但是略显刻板严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可能被这样的提问封闭了。诗歌鉴赏方法之一:缘景明情。即鉴赏者通过对诗歌中“景”的品味与想象,进而体会诗歌中的感情。所以诗歌赏析设问的关键在于是否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诗境。对上阕的赏析设问是否精巧决定老师能否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思维。

笔者在上这一课的时候,舍弃了常规的设问方式,将同一个问题换了一种表达形式:

词人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过度,上阕写景,下阕怀人,请同学们品味上阕诗中景,试着完成填空题:“这是一幅

的画卷,在这幅画中,我看见了 。”

笔者这样设置问题,第一空指向的是上阕景的特点,考查学生概括景物特点的能力,第二空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融入词境并充分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这样的设问中有“我”,强化了学生课堂中的“亲在”意识,更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情思。学生写出来的文字证明他们的思维被打开了,语言被激活了。

且看部分学生的回答:

生1:这是一幅雄伟磅礴,穿越时空的画卷。我看见了大江东去,巨浪翻腾。

生2:这是一幅永不停息的雄奇画卷,我看见了奔流不息的惊涛对巨石坚岸的磨练,淘金千古风流人物。

生3:这是一幅雄奇壮阔、大气磅礴的江山画卷,我看见了峭壁如剑,刺破苍穹,惊涛拍岸,波涛翻涌,白浪似雪。

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再现,非常准确地把握了东坡的“眼前景”与“心中景”。对该词“豪放”之风的体悟也在答案中呈现——学生笔下那雄奇壮美的江山画卷,那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那超越时空的精神世界,正是苏词豪放之风的最好体现。通过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想和语言被激活了,个性化的表达也突破了参考答案的限制,让语文课堂呈现缤纷多姿的状态。

案例反思

语文课堂师生之间交流的应该是心灵的语言、智慧的语言。教师以开放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用智慧开启学生的智慧,用优化后的语言传递语文的美感。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如何让设问更具开放性?笔者认为开放性的设问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特点:

一、问题宜小而巧,忌散而多。

二、语言宜常问常新,忌千篇一律,千问一面。问得新巧,会更大程度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

三、问题要有思维的硬度,情感的激活,忌肤浅的热闹。

四、设计问题与语文的能力点相照应、与教学目标相扣合,忌漫无目的、随意为之。

综上,语文课堂应该是鲜活的、生成的课堂,而不是死板的、程式化的课堂。教学中多一些开放性的设问,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贴近文本,也更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与语言,促进沸腾课堂的生成。

作者简介:刘艳(1976-),女,重庆合川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重庆市清华中学,研究方向:高中阅读教学、古诗词教学。

猜你喜欢
激活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有效提问,建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运用电教媒体激活低年级数学课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浅谈教育创新在数学课堂的实施
让有效提问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借助阅题平台,激活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