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绘画的色彩的区别

2018-04-12 04:29王丹丹
东方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西颜料色彩

王丹丹

摘要: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是不同的,分别给我们带来了两种不同风格和面貌的艺术作品以及感受,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中西;色彩;颜料;黑白

有人说:“中西方绘画艺术就犹如两座形貌各异的山峰,虽然同样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但却存在很多的差异”,下面我就浅谈一下中西绘画的色彩的不同?

一、中西方绘画色彩概况:

一提到中国画的色彩,一些人主观的认为中国画就是黑白两色,其实中国画的色彩是由两大要素组成,一是颜色,二是墨色。唐代之前中国画主要的面貌是色彩,总体呈现出追求一种雍容华贵的艺术效果,是唐代盛世政治,经济和文化空前繁荣的象征。但由于中国哲学,人文审美观念的影响,以王维为代表的一种以笔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山水画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打破了青绿重色和线条勾勒的束缚,更适应了士大夫们对大自然景物的主观描绘,用黑白二色分解成浓淡不同的色阶来调节画面,奠定了水墨画在画坛的盟主地位,色彩便逐渐退到了附属的地位。但色彩也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地位,形成一定规律。

西画,包括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等许多画种。这里以油画为代表,它发明并流行于西方,主要是欧洲,它的起源及发展的初期所处历史环境奠定了古典油畫的写实倾向,起初的油画是服务于宗教的,后来,逐渐的从单一以基督教为题材的创作转变为对当时生活中的人物,风景等直接描绘,这样不但使宗教题材的作品明显带有显示世俗的因素,也使后来的风景画家走上了完全描绘现实生活实景的道路,让生活中鲜活的色彩进入了西方风景画,也因此让西方风景画在色彩的表达上比中国山水画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西画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效果。

二、中西方绘画色彩的不同

(一)中西绘画在颜料上的不同就会直接影响画面的不同,中国画家在绘画中所使用的色彩都是以中国特有的颜料为物质基础,借助中国特有的颜料绘制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中国画颜料重在优选提炼,淡色求清逸,重色求古厚,中国画的颜色比光色要纯净,色相稳定持久,不易氧化,能经久不褪色。中国画的色相,不在乎景物的逼真,而是为了点醒意境,达到恰到好处的色彩效果就可以了。中国画使用的颜色有两大类,一类为植物质,如花青,藤黄,另一类矿物质,如石青等,古代画家选用颜料十分讲究,早在唐代《历代名画记》中就提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观点,原料要用地道的,通过研,炼,沉,汰等制作过程,分出深,浅,精,粗选用,由于中国画颜料矿物质多,而且制作精粹,虽千年以后仍不变色,如敦煌壁画,以及汉墓壁画,至今仍保持鲜艳夺目的色彩,这是让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引以为傲的。

油画颜料是用胶水,矿粉和鸡蛋清调和的颜料,后来用亚麻仁油和颜料调和效果更佳,画时可层层重叠,干后颜色非常鲜亮,日晒不易褪色,油画效果细腻,丰富,能够很好地表现被画物体的质感,量感,表现的光线,色调,气氛逼真。

(二)技法,笔触上的不同促使颜色表现上的不同。

在中国画色彩方面的技法有平涂,分染,皴染,罩染等方法。例如,皴染多用于山水画中,适合表现不平整的表面层次质感,用笔往往干湿兼用,画不同的山的时候在皴法上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可以说中国画中的皴法是独特的一种笔法,罩染将颜色向四周染开逐渐变淡形成边缘模糊的效果用来表现物体柔和的起伏感。油画的笔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融合笔法,一种是疏散笔法,融合笔法它并非是不讲究笔法,是画家为了取得十分工整的细密,光润的画面而有意将笔迹隐没,初期油画大多采用这种,达-芬奇的油画就是这种笔法。疏散笔法是近看混乱不清,远看却完美浑成,“宜远看”在印象派画家们手中又得到充分发挥。油画可以用笔层层重叠,以色块的形式大笔触的上色,还可以使刮刀把颜色刮在画布上,由于油画颜料的厚重性,油画表现出的色彩斑斓有时会留很多色块在画面中。

(三)色彩与黑白的差别。

中西方是两种色彩观,中国色彩观是哲学色彩观,在宇宙论的深处讲究阴阳向背,而西方是科学色彩观,光谱色,讲明暗,西洋色彩在经历了写实主义的固有色,印象派的条件色,以及到后印象派与马蒂斯的概括色后出现了从具象走向抽象的趋势,其中康定斯基为代表的西方色彩的美学探索总结成一个巨大的色环,丢掉黑白,抓住了色彩,这决不是他们有意忽略,而是整个西方绘画史的总特点,黑白灰调一般只是创作前的准备。中国习惯以红,黄,蓝,白,黑,为“五原色”,其中以黑白为主色,尤其是在山水画中的运用更是把“墨分五色”发挥的淋漓尽致,中国人把黑白两个极色也作为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墨的五色在画面产生的微妙变化来体现画家对笔墨的情趣。而在西方,科学界对光学与色彩学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他们把光视为绘画的主题,并借用自然科学中的光学理论对色彩进行分析,运用活跃的笔触,鲜润的色块组成色彩斑驳的画面,印象派讲的都是阳光下的色彩,他们没有黑与白,绘画不存在纯粹的黑与白,因为阳光照射以后,白的也不是白的,黑的也不是黑的,因此他们画一匹白马一匹黑马,白马的阳面是打阳光的,打黄,红等暖色,阴面是蓝的,紫的;黑马的阳面也不是黑的,而变成一种暖色,阴面则变成蓝的了,他们不承认黑白,印象派讲“黑白不是颜色”,这一点表现的十分明显。

(四)中国画设色具有画家的主观色彩,但是西方绘画是讲求科学研究以科学的色彩观为主。

中国画色彩除了根据物体的类似颜色傅色外,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固有色相,以达到反映作者的绘画意图,传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花本来没有黑色,但是画国画花卉时可以用墨画成黑色,许多画家画的墨牡丹,墨菊都很雅致;又如竹子,本来是绿色的,而传统的墨竹却画成黑色,宋代的苏东坡喜爱用朱砂颜色画竹,称之为朱竹,人们欣赏苏东坡的朱竹,只觉得他笔下的竹子神完意足,风致潇洒,极有艺术魅力,谁会计较颜色呢?这都可以说明中国画不必受光色和环境色的局限而可以变象,变色,独立发挥色彩的作用,总而言直,中国画并不像西洋画那样注重光色效果,自然颜色的再现也不需要太多的颜色进行调和,而是着重于单一固有色的运用,省去了许多光源色,反光色,环境色的影响,具有色彩装饰性的效果。而西画就比较注重光色效果,自然颜色的再现,西方绘画认为艺术创作必须上升到理智,这样才能把握事物中的必然规律,并把它表现在一个艺术形象中,使之成为客观的摹本。

以上是结合中西方绘画历史总结出来的不同之处,现今,中西方色彩虽然还有很多差异,但是他们的趋势是互相渗透,互相借鉴,互相影响的,而中西方绘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李志雄:《中西艺术比较》

[2]王昌建:《西方现代艺术欣赏》

[3]刘源:《中国画色彩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4]冯建亲:《绘画色彩论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6月

猜你喜欢
中西颜料色彩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艺术家笔下的中西差别
中西结合
神奇的色彩(上)
颜料和水
颜料抹在了脸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上帝打翻了颜料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