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2018-04-12 04:29窦威
东方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产业转移SWOT分析

窦威

摘要:产业结构与地区结构的失衡是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上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也是亟需破解的一大难题。研究产业转移问题,正是对破解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的一个探索。产业转移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缩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必要举措。

关键词:产业转移;SWOT分析;梯度推移

一、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SWOT分析

首先,中西部进入大开发战略新时期,中西部与东部形成的梯度优势为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中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推进中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生产份额始终都是重中之重,并且都高居全国的一半以上,东部地区发展战略转变,具有产业转移驱动力。西地区都远远低于东部地区对应的比重,中西地区处于较低经济梯度,对承接产业转移具有极大的需求

其次,我国中西部地区迎来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时期。我国国内区域产业转移速度在不断加快,东部产业日益要求加快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向外转移,显然,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将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中西西部地区有怎样的优势可以抓住机遇实现质的飞跃,又将面临怎样的难题,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1.1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的积极影响

1、产业集聚效应

产业转移的过程,既是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动配置的过程,也是企业在区域空间的位移过程和产业在区域间的调整过程。一定经济区域空间内生产要素、企业和产业的变化,必然对区域产生相应的影响。随着产业转移中资本、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企业家才能等等要素的注入,中西部地区企业也会向跨区域企业所在的区域集中,由此形成以跨区域企业所在地区为中心的产业集聚区。中西部地区承接大量的制造业引起的是工业园区的形成,以一个中心产生辐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中西部地区基于自身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市场需求等优势承接产业使生产要素得以充分发挥,一方面使转入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形成产业链转入生产环节的集聚,带动相关前向、后向与侧向产业的发展,这大大推动了产业承接地的工业化进程,使其结构出现高级化趋势。同时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关联也逐步加强,第三产业将得到长足发展,从而使得承接地的市场结构得到了优化。

3、竞争引致效应

中西部产业承接地通过吸收产业资本投资,承接产业转移,融入了价值链。跨区域企业的进入会对产业承接地市场带来一定的激励效应,其往往会打破承接地市场原先的均衡。伴随着产业转移的是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流入和市场需求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产业承接地企业为了争夺这些资源,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不得不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来拓展市场,产业间与产业内的竞争加剧,从而使得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运行效率得到提高。

4、观念更新效应

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梯度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集体现在思想观念上,思想观念的形成有浓厚的地域性并且根深蒂固,产业转移引进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更多的是引进新的管理思想,新的技术开发理念等,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将潜移默化的对中西部地区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改变。

5、制度优化效应

中西部产业承接地为了能更好的吸引跨区域企业对本区域进行产业资本的投资,必然会对相关的产业政策与制度进行优化,制定一系列的产业优惠政策、制度和战略,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

1.2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的负面影响

1、扩大发展差距

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了大量的产业转出地的产业资本投资,产业资本的大量涌入使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相结合实现生产。虽然中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上得到长足发展,但东部地区经过产业转移将实现资金、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优化整合以及产业结构的高度优化,大量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依靠科技进步与规模经济等也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总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当其降低的幅度大于相应的转移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使地区差距拉大。

2、生态环境的威胁

中西部地区承接的大多为低端产业,能否解决区域内脆弱的生态环境状况是经济能否得到改善的关键。在未来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将不容乐观,这是西部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中需要特别考虑到的一个制约因素。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

1、完善產业配套体系建设并积极发展工业园区经济

加大区域产业的配套体系建设,可以以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为中心,形成与之相关的完善的产业链,有助于加强各个行业企业之间的投入产出联系,增大区域市场规模,提高区域产业的聚集程度。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园区经济,将其成为承接移入产业的有效载体,这就需要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园内发展产业集群经济,促进企业之间的相互分工与协作。

2、发挥比较优势降低转移成本

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其在土地资源的储备方面,条件明显优于东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日益增长的土地租金相比,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用地使用成本的价格优势非常明显。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不可流动的,在当前东部地区由于资

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集中涌入,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土地租金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广阔的中西部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储备就显得弥足珍贵。在劳动力资源的供给方面以及工资水平方面中西部地区同样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

3、注重创新与人才引进

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乃至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必须注重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以自身实力为基础,积极主动的寻求高新技术产业。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中西部地区要有意识的加强同具有技术开发优势以及知识产权优势的大型企业的合作,通过从东部地区引入该类企业的生产制造环节,有时甚至是研发设计环节,获得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来促进区域科技实力的提升与创新活动繁荣。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在数量上并没有劣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地区往往留不住人才,特别是中高端人才。所以要完善相关激励制度,建立良好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郭建磊.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的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7(19):259.

[2]李双燕.实证产业转移对中西部纺织业技术效率的影响[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7,28(03):47-52.

[3]燕玉霞.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7): 203-204.

猜你喜欢
产业转移SWOT分析
河北承接京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研究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湖南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企业生态视角下产业转移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与吉林省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性:一个文献综述
国产手机行业战略管理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