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翘嘴鲌的生物学特性及相关研究

2018-04-13 06:55何贤臣刘丹阳尹海富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5期
关键词:兴凯湖白鱼性成熟

何贤臣 刘丹阳 尹海富

一、兴凯湖翘嘴鲌的形态特征

翘嘴鲌属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鲤形目(Cypriniformer)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erinae)鲌属(Culter)。俗称大白鱼、翘嘴白鱼、翘嘴鲌、,而在松花江沿岸则称之为“撅嘴岛子”。因其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不腥,且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故列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翘嘴鲌分布范围从台湾省、珠江流域、长江流域一直到黑龙江流域。而兴凯湖翘嘴鲌(Topmouth culter)是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中的一个地理种群。

兴凯湖翘嘴鲌的体长侧扁,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为隆起。口上位,下颌很厚且向上翘,眼径较大。背鳍具强大而光滑的硬棘,腹鳍基至肛门间有腹棱,尾鳍分叉较深,体背及体侧上部呈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各鳍灰色或灰黑色。腹腔膜银白,鳔三室,中室最大,后室最小,肠管较短,为体长的0.89~1.2倍,背鳍Ⅲ7、臀鳍Ⅲ21~27,侧线鳞83~94片,下咽齿三行2.4.4~5.4.2(2.4.4~5.3.2)。兴凯湖翘嘴鲌肉嫩味鲜、体形颀长、鳍尾发达,有“游泳冠军”之称,与乌苏里江中的鲑鱼、绥芬河中的滩头鱼并称“边塞三珍”,被列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

二、 兴凯湖翘嘴鲌的习性和食性

兴凯湖翘嘴鲌大多在湖泊、河流等大型水体中。成鱼生活在敞水区的中上层,游泳迅速。幼鱼主要生活在水流緩慢的浅水区。翘嘴鲌为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为0~38℃,摄食水温3~36℃,最适水温15~32℃。翘嘴鲌对水体的溶解氧要求大于5mg∕L。pH值为6.5~8.5时,适宜其生存。人工养殖兴凯湖翘嘴鲌抗逆性强,病害少。

野生翘嘴鲌摄食频率高,在严寒的冬季及生殖期间都摄食。随着个体的生长,食性也发生变化。幼鱼期以浮游生物为主,当体长达到24cm以上时,主要摄食小型鱼类和虾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经驯化的翘嘴鲌可以摄食人工饵料、豆浆、鱼糜、冰鲜鱼虾等。适口饵料全长规格(Y)与翘嘴鲌的全长(X)可以用公式:Y=1∕5X-1表示。

三、兴凯湖翘嘴鲌的繁殖特征和生长规律

兴凯湖翘嘴鲌雄鱼4龄、雌鱼5龄性成熟,性成熟个体性腺每年成熟一次,产漂浮性卵。翘嘴鲌具明显的溯河产卵习性,野生状态的兴凯湖翘嘴鲌在5月中旬进入性成熟的阶段,产卵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雌鱼相对怀卵量在15~20万粒/kg,不同年龄个体怀卵量有所不同。当水温低于23℃时,兴凯湖翘嘴鲌的孵化时间较长,且易感染水霉病。水温25~29℃时,胚胎发育正常,出苗率也较高。当水温高于29℃时,兴凯湖翘嘴鲌的孵化率就明显下降,畸形苗增多。实验表明,池塘养殖兴凯湖翘嘴鲌的受精卵孵化水温应控制在25℃以上,最好在29℃左右。

翘嘴鲌生长迅速,体型较大,在兴凯湖中捕捞的个体可达25kg。在不同环境下,虽然其具体的生长速度有所差别,但总体趋势相同。在性成熟前生长迅速,性成熟后,生长转缓但其生长指标相对稳定并保持较高的水平;在鱼的年龄方面,一般情况下,以1~2龄鱼处于生长旺盛期,从第3年开始,体长的年增长逐步下降,体重的年增重率也逐步下降,兴凯湖翘嘴鲌在4龄前的体重与体长的增长较为迅速,此后生长速度减慢,且4~7龄保持较为稳定生长的状态。雌性鱼性成熟后生长速度并无明显下降,且比雄鱼生长快。雌鱼生长速度不会因繁殖而减慢。

四、兴凯湖翘嘴鲌其他方面的生物学研究

鲌亚科鱼类为东亚的特有种类。兴凯湖翘嘴鲌与其他鲌亚科鱼类一样,起源于渐新世后期的原始雅罗鱼类。1998年陈宜瑜等将红鲌属改为鲌属,将原来的鲌属更名为原鲌属,将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改为翘嘴鲌(Cuireralburnus),兴凯湖翘嘴鲌由此正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除了形态测量、骨骼结构比较等传统方式外,分子标记等技术也被应用于如类系统发育的研究:常见的主要有如类种间同工酶、银染核型的比较研究,cytb、D-Loop和Col等线粒体DNA的序列在鲌类物种鉴定和系统发育上也应用较广。尹海富等对兴凯湖翘嘴鲌的营养需求、消化道指数及消化酶活性分布的年龄差异以及对兴凯湖翘嘴鲌的急性毒性进行研究。

兴凯湖翘嘴鲌的营养成分为每100 g肌肉中含蛋白质18.03~19.42 g,必需氨基酸总量8.7~9.6 g,氨基酸总量18.57~17.82 g,脂肪0.47~4.06 g,灰分1.26~1.28 g,钙97.39~117.5mg,磷230 mg,镁28.5.6~31.34 mg,钾281.7~561.9 mg,钠34.02~47.67 mg,铁1.76~1.98 mg,铜0.05~0.07 mg,锰0.04~0.06 mg,核黄素0.07mg,烟酸1.3 mg。

兴凯湖翘嘴鲌的人工养殖起步较晚,其人工养殖作为八五重点攻关项目,由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开展。2002年国家、黑龙江省、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等投入500 万元建立国家级兴凯湖大白鱼良种场,具有亲鱼和后备亲鱼1万余尾,具年生产 500万尾苗种的能力;2003年黑龙江省鸡西市水产研究所先后从兴凯湖引进翘嘴鲌亲体数千尾,2004年成功地完成了兴凯湖翘嘴鲌繁育和苗种培育工作;黑龙江农垦震达兴凯湖大白鱼研究所2002—2004年完成了兴凯湖翘嘴鲌全人工增养殖技术研究,为繁衍这一名贵品种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东北农业大学尹海富于2008—2012年在哈尔滨市香坊区莫力街村进行高效生态集约化推广实验,取得理想效果。

兴凯湖翘嘴鲌作为鲌类中重要的一种,对水域生态系统的贡献颇大。中国境内的白鱼滩产卵场是兴凯湖翘嘴鲌的主要产卵场,但是由于多年的掠夺性捕捞,水位下降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兴凯湖中方水域翘嘴鲌的资源已呈衰竭状态。渔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兴凯湖各种鱼类的资源现状和种群结构科学制定渔业利用方案,恢复白鱼滩产卵场的繁殖群体,是恢复国内兴凯湖翘嘴鲌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作者单位:150001 黑龙江省水生动物资源增殖保护站、164300 黑龙江省黑河边境渔政管理站、150030 东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系)

猜你喜欢
兴凯湖白鱼性成熟
小白鱼回家
穆棱河-兴凯湖平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云南归来话珍肴——油煎鱇浪白鱼
羊的繁殖规律与育种技术
自然风光
肉用种鸡饲养管理的几项关键技术
多看一眼都不行
美哉,兴凯湖雾凇
两种常用染色方法在性成熟SD大鼠阴道涂片中的比较研究
那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