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1)

2018-04-13 06:55张彦秋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5期
关键词:破皮结薯种肥

张彦秋

一、选地、整地

马铃薯块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前作收获后,要进行深耕细耙,然后作畦。畦的宽窄和高低要视地势、土壤水分而定。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宽畦,地势低,排水不良的则要作窄畦或高畦。

二、施足基肥

马铃薯在生长期中形成大量的茎叶和块茎,因此,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肥料三要素中,以钾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基肥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马铃薯的基肥要占总用肥量的3/5或2/3。基肥以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等有肥机为主,配合磷、钾肥。一般亩施有肥机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15-25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基肥应结合作畦或挖穴施于1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以利于植株吸收和疏松结薯层。播种时,每亩用腐熟的人畜粪尿20-30担,或氮素化肥5-8公斤作种肥,使出苗迅速而整齐,促苗健壮生长。

三、品种选择

根据本地区生态特点和不同用途及市场需求,必须选用经过审定的高产、抗病、质佳的2代以内的标准脱毒种薯。

四、种子处理

l.困种催芽:种薯于播种前15-20天出窖,置于温度13-15℃的黑暗处,平铺2-3层;2-3天翻动一次,促使解除休眠,催紫芽;当芽长至0.5-1厘米左右时,即可切块,准备播种。

2.种薯切块:切刀用70%的酒精或5%的来苏儿水消毒,选用健康种薯竖切,每块栽子确保1-2个健壮芽眼。机械播种,每块重40-50克为宜;人工播种,每块重35-40克为宜。

3.拌种:每100公斤种薯用百菌清0.1公斤和滑石粉1公斤及微量元素拌種后,放在通风处1-2天,待创伤愈合即可播种。

4.用种量:一般每亩用种120-150公斤。

五、适期播种

1.播种时间:当10厘米土层温度稳定地通过7-10℃时,即进入适宜播种期。

2.播种方法:人工播种,采用大垄距机械开沟施肥、点种,沟深10-15厘米,薯块保持在地平面或稍下方,做到种、肥分开;种肥位置保持在种薯稍下方2-5厘米,覆土厚度10厘米左右,播后及时镇压。机械播种,主要适宜大面积种植,方法是机械施肥播种一次成垄。

3.播种密度:垄距80-90厘米,株距18-23厘米,亩保苗4500—4800株。

六、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目的在于运用先进的、综合的农业技术,为马铃薯幼苗创造良好的生育条件,是促早熟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应从“早”字出发,总的要求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晚衰。促进幼苗长成健壮植株,充分发挥植株的内在增产潜力,保持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为早结薯、多结薯、结大薯、结高质量薯创造良好的条件。开花前争取早追肥、早培土,开花后6天,看地、看苗浇水,促棵攻薯,以薯控棵,保持薯棵平衡生长,防止疯长和早衰。田间管理的时期包括播种后至收获前这段时期,分为出苗前、查田补苗、生育期间田间管理(包括幼苗阶段、发棵阶段、结薯阶段等)。

七、施肥方法:每生产1000kg的马铃薯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4.5~6kgN;1.66~1.85kgP2O5; 8~10kg K2O。

1.深施基肥:将40%的氮肥、60%钾肥及磷肥全部,条施深施达30cm。

2.种肥:将20%氮肥,20%钾肥施于薯块下侧5cm形成U型,可提高苗期养分利用效果并可以避免种肥同位烧种现象。

3.追肥:将40%氮肥,20%钾肥,结合第一次铲趟条施于距植株10-12cm,深度10-15cm,可保证需肥临界期养分供给,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效果。避免后期脱肥,延缓植株衰老。采用以上施肥技术,使化肥利用率提高10%,植株衰老时间平均延长7-10天。

八、病虫害防治

采用水旱轮作制,撒施药土(耕翻时亩用l%敌百虫粉剂3-4公斤,加细土10kg掺匀撒施),苗期用敌百虫1000倍灌根防治地下害虫;用蚜虱净1000倍喷雾防治蚜虫;在马铃薯初花时,亩用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60kg,于晴天露水干时喷雾防治,并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进行追肥,7-10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次,防止晚疫病、早疫病的发生,药剂要轮换使用,防止药害。一旦发生晚疫病、早疫病亩用72%可湿性粉剂克露、53%金雷多米尔浓度一般为600-800倍液于晴天露水干时喷雾防治。中后期如发现青枯病株,应拔除并焚烧,用石灰消毒病穴,再用键霉素3000倍喷雾防治,防止病害蔓延。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止马铃薯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脂类等农药残留超标。

九、杂草控制技术

马铃薯生产上习惯采用2铲2趟或3铲3趟,这种做法不仅易造成伤根,伤葡萄茎,而且人力紧张且投入较大,根据当地杂草类型:?苗前封闭除草亩用70%嗪草硐(赛克津)20-40ml+90%禾耐斯(丁草胺)70-130ml在杂草2-4时期亩用2.5%的宝成(玉嘧磺隆)4.6-8g进行苗后除草在始花期辅助进行一次人工拿大草,杂草基本可以有效控制。

十、收获技术

收获技术是田间管理的最后环节,关系到提高商品质量问题,所以必须引起重视。马铃薯成熟时,地上秧棵尚未枯萎,地下块茎的皮相当嫩,稍不注意就会破皮。块茎破皮后,极易感染病菌,同时破皮处变褐,影响商品性。收获前一周至十天,应先将秧棵割掉,使块茎在土中后熟,表皮木栓化,收获时不易破皮。另外,收获时,人工捡拾堆放小堆,田间晾晒。人工捡拾时,随时进行分级,把破损薯、病薯单放。晾晒1-2天后,运回贮藏地点,贮藏地要干燥、通风、遮荫。有的地方收获后用土埋假贮,防止块茎见光变绿。总之,收获时要尽量减少破皮和破损块茎数量,晾晒一下是为了使块茎蒸发一部分水分,减少贮藏时的损失。

(作者单位:151900黑龙江省木兰县种子管理站)

猜你喜欢
破皮结薯种肥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95%酒精湿敷对灸法留存非破皮性烫伤疗效的影响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灶台物语二则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南五味子育种研究
小麦高产不可忽视种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