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田水利建设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8-04-13 06:55夏尊海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5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利主体

夏尊海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良好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本保障。良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仅能够满足农田灌溉,还具有缓解淡水资源紧张、蓄水泄洪、美化环境等作用。

一、农田水利建设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水利项目规划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已经取得了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有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吃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没能得到改善。虽然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加大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资,但仍不能满足农村的实际需要。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是数量大、地域广,因此分摊下来的单位项目依旧是缺乏资金,且经常发生水利配套资金不到位等现象,更是阻碍了农村水利建设的发展。且我国目前的农村水利工程缺乏一个统一的有效规划,这也是项目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不良后果。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些地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的浪费。

2.项目管理严重滞后,不能有效地利用现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成立以来,特别是21世纪,我国的农民经济意识明显提高,但是却淡化了集体意识,这主要表现在:人们只知道用水,但却不愿意去管理水资源。例如,在行、滞洪区河道设置渔网,在堤、埂地方进行种植等,无形中摧毁了大量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有,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在平时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也随之而生,而农民缺乏环保意识,导致农村河道、桥头成为了人们堆放垃圾的地点,这无形中又给水利建设造成了压力。这种重建轻管以及带病运行的现象随处可见,导致众多小型水利工程能力大幅削弱,农作物正常生长难以保障,更是进一步阻碍了农村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农业的增产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3.对农田水利建设不够重视

农田水利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可以改善防灾、减灾的能力,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利于子孙后代发展。但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及农民群众对农田水利不够重视,从灾情的分布来看,山区是多发区,反映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过于薄弱。从宏观角度来说,一方面是水利建设布局无法满足需求;其次是农田水利设施属于公共品,需集体投入,但实际情况是取消原有的“两工”体系,但是相应替代机制不健全,导致农田水利建设公共投入不足,甚至有些农村原有的沟、塘、渠、堰等因无人管护而荒废。

4.农田水利建设主体缺位

农村原有的水利设施都存在老化失修、设备破损、效益锐减等问题,据相关资料记载,大型灌区骨干建筑工程的损坏率近40%,中小型灌区干支渠完好率只有50%,配套率不足70%。在一些新型的农田水力中,工程设计标准低,技术差,服务功能落后等问题,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缺位。从其原因来看,可能时由于政府的不够重视,也可能时由于“两工”体系易读维系着农田水利设施修建与维护,取消后,农民投入产生外部性,若没有合理的报酬,农民不愿投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主体的缺位,导致农田水利建设陷入僵局。

二、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1.将农田水利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农田水利建设对抵御自然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基础。因此,要将水利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提高各级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总结经验,充分认识到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创先争优”的精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其次,要围绕国家水利改革与发展的中心,重视农田水利发展与规划,处理好城市与农村,全局与区域间的关系,强化监督,提高建设效率与使用效益。

2.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主体问题

现代农田水利建设要结合其使用功能,明确建设与管护主体,督促建设及管护主体负责。农田水利工程按照其功能可以将其分为公益性工程、经营性工程与生产性工程。公益性工程由政府部门担任主体;其次是经营者是经营性建设工程的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程供水被定义为经营性欣慰;生产性工程建设主体则是农业生产者,建设主体应当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

3.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

首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4.加大科技创新

科技进步是一切事物发展前进的动力源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科技创新在農田水利建设中发挥着重要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科技投入,创新科技手段,建立农田水利科研体系,加强科技研发,节约淡水资源,发展滴管、喷灌技术来进行农田灌溉。另外,还要培养现代农田水利科技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并与农科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不断研发新型农田水利用水机制,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后还要采取适当的手段改造围湖造田等不合理的滥用土地资源的现象,创造发展生态农业。

(作者单位:150100哈尔滨市双城区万龙乡石人沟水库管理站)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水利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水利工会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