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娇龙豇豆新品种栽培技术

2018-04-13 06:55李杰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5期
关键词:结荚豇豆豆荚

李杰

绿娇龙豇豆种属早中熟,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分支力中等,主茎结荚为主。始花节位主蔓3-4节,叶片中等,叶色绿色,商品荚色翠绿色,荚长80cm左右,荚粗0.92cm-0.94 cm左右,单荚重38g左右,荚面粗细均匀光滑整齐,不露籽,无鼠尾,肉质厚,耐老化,耐贮运,商品性好,纤维少,肉质嫩,采收期长。该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其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用排水好,肥力高,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实行早耕深翻,做到精细整地,以期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豇豆的根瘤菌不是很发达,加之植株生长初期根瘤菌固氮能力较弱,为了促进前期生长发育,施足底肥是十分重要的,改良土壤使土地肥沃,采取每畝施氮、磷、钾复合肥25kg,有机肥1500kg的措施,使豇豆前期具有充足的营养,为全生长期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建议在耕地时每亩用30-40kg生石灰处理土壤。

二、适时播种,当土壤10cm深,土温稳定在12℃以上即开始播种。早播地温低,种子容易霉烂,造成严重缺苗,晚播采收迟,不利于高产。播种时间一般为4月上旬-6月下旬。如果采用地膜覆盖,播种期可提前,则鲜荚可提前上市一周。起垄栽培,每垄加沟距宽约130cm,高10cm,株距约为25-28cm。每穴播种3-4粒,每穴留苗3株。

三、插架:每垄种植豇豆2行,采用“人”字型搭架,爬蔓时领蔓上架,侧蔓伸到一定长度(约40cm)时再次领蔓上架。

四、肥水管理,合理的肥水管理和调节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是保证豇豆丰产的重要措施。如果前期肥水过于充足,则营养生长旺盛,造成花序少,开花结荚时浇足第一次水,等到花序形成的中后期再浇第二次水。以后看土壤墒情,适时灌水,既要保持土壤湿润,又要注意控制田间湿度,避免发生病害。开花初期看田间情况,追施尿素一次每亩7.5kg,节荚盛期追施尿素2-3次,每亩7.5kg,中后期肥水比较充足,可使植株形成较多的侧蔓花序,并使主蔓上原有的花序继续开花结荚,延长采收期。

五、防治病虫:播种期间或定植期可使用适当的除草剂。幼苗期防治地下害虫、蚜虫,花期防治豇豆螟、钻心虫及时防治锈病、根腐病 、煤霜病等。

1、豇豆根腐病:植株的主根及地表下的茎是受害的主要部位,开始出现红褐色斑块,边缘不明显,逐渐变成暗褐色,稍凹陷或开裂,至开花结荚后地上才有明显症状,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一般叶片不脱落,病株主根受害腐烂,不生侧根,植株矮小,拔起病株十分省力,严重时落叶枯萎死亡。此病属一种土传病害,一般种子不带病菌,土中病菌是第二年引起的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高温高湿有利于此病发生,夏季多雨及排水不良,粘重低洼地,连作地种植发病重。防治方法:a.发病重的地块要与葱蒜类蔬菜,禾本科作物等实行3-4年轮作。b.加强栽培管理。实行高畦或深沟窄畦栽培,经常清沟排水,降低湿度,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烧毁或深埋。c.药剂防治:在田间零星发病时开始用药,施药方法有药液浇根和喷雾两种,药剂可选用多菌灵防霉宝可湿粉、托布津可湿粉、抗枯宁等。灌根时药液浓度可稍加大,每株浇药液250g,隔7-10天1次,浇4-5次,效果明显;喷雾的药液按常规的比例兑水,重点喷射茎株茎基部,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3次。药剂的具体用量视其剂型、有效含量而定。

2、豇豆锈病:多发生在生长中后期,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茎蔓、叶柄、豆荚均可受害。初期多在叶片背面形成黄色小斑点,微隆起,扩大后形成红褐色疱斑,具晕圈,疱斑破裂后散放出红褐色粉末状物,疱斑处的叶片正面产生退绿斑,植株生长后期病部产生黑色疱斑,疱内含有黑色粉末状物。夏季多雨年份易引起此病流行,长期连作,地势低洼,种植过密等均能加重发病程度。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选用下列药剂喷雾:25%粉锈宁可湿粉2000倍液,5%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500倍液等。一般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用粉锈宁的用药间隔可延迟15天)。

3、豇豆煤霜病:自豇豆出现真叶后就开始发生,收获前发病最重,主要危害叶片,引起落叶。此病初在叶的两面,产生紫褐色斑点,以后扩大为直径1-2厘米的近圆形的深褐色病斑,边缘不很明显,病斑表面密生煤烟状霉色,尤以叶背面“烟煤”明显,病势严重时,叶片早期晚落,茎上仅留2-3片心叶。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6-7月雨多病重。防治上避免播种过密,以利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田间染病落叶,减少再传染菌源;发病初期采用药剂喷雾,控制传染,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粉6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等。

4、豇豆病毒病:病株初在叶片上产生黄绿相间的花斑,以后浓绿色部位渐突起呈疣状,叶片畸形,严重病株生育缓慢、矮小,开花结荚少。防治上以早期灭蚜为主,特别是干旱年份更应注意防蚜,此外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

5、豇豆钻心虫和豆荚螟:豇豆钻心虫,主要以动虫蛀食豇豆,是豇豆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4-5代,第1、2代幼虫大量发生在6、7月份,严重危害春植、夏植豇豆。成虫产卵在嫩荚的花蕾上,初孵幼虫经短时间活动便蛀花危害,一朵被害花虫一般有幼虫1-2头,1头幼虫最多可钻蛀花蕾20-25个,幼虫3龄后,蛀荚取食豆粒,并多次转荚危害,豆荚上常蛀成许多小圆孔,在驻孔处理积有大量虫粪。防治上除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茎荚集中烧毁处理。主要是药剂防治,药剂防治的策略是“治花不治荚”,即在豇豆始花期第1次用药,以后间隔7-10天1次,连续2-3次。喷药时间以早晨8时前花瓣张开时为好,此时虫体可驻分接触药液;药剂可采用氯虫苯甲酰胺、苏云金杆菌等。若在结荚后用药一定要在采摘后喷药,避免中毒。豆荚螟常与豇豆钻心虫伴随发生。此虫也以幼虫咬食豆荚,钻蛀虫粒,豆荚内充满虫粪,致使豆荚、豆粒霉烂。防治钻心虫时可兼治。

六、及时采收:豇豆是陆续采收的作物,一般种子膨大以前采收,每隔2-3天收一次。在肥水充足,植株健壮的情况下,豇豆的每个花序坐荚多的可达4条,所以采收时应注意不要操作顶部花芽。

(作者单位:475000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结荚豇豆豆荚
豆荚儿,嘭!
夏季当家菜——豇豆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豆角开花多结荚少管理有绝招
Informations pratiques Recettes chinoises
架豆角结荚期如何科学管理
小房子上的绿豆荚
豇豆新品种连豇3号的选育
高架牵引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关于“无限结荚”与“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综合生产力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