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猪丹毒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措施

2018-04-13 06:55张会清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5期
关键词:疹块心内膜炎猪丹毒

张会清

引言:猪丹毒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很大,每年都有猪丹毒的发生和流行,目前集约化养猪场相对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主要侵害架子猪和育成猪。猪丹毒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或亚急性的疹块型,慢性多发性非化脓性生关节炎及疣状心内膜炎。

1病原:猪丹毒是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是一种具有明显的形成长丝倾向的革兰氏阳性菌。

2流行病学:猪丹毒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冬春寒冷较少发病,夏秋炎热多雨季节多发。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主要传染源,约35%~50%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存在猪丹毒杆菌,病猪、带菌猪通过分泌物和排泻物排出菌体污染饮水用具、饲料、土壤及场舍等,传染易感猪。猪丹毒主要经消化道、损伤皮肤、蚊、蝇、虱、蝉等吸血昆虫传播。另外,饲喂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鱼粉、肉粉,食堂的残羹,屠宰场也易起发病。

3临床症状:猪丹毒潜伏期为1-7d,通常分為三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

3.1急性型猪丹毒:以突然暴发、急性经过和高病死率为特征,又叫败血型猪丹毒,此型常见。病猪体温急剧升高,42~43℃不退,精神不振、寒颤、食欲减退或完全停食,有的病猪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卧地不起、鸣叫、跋行或步态僵直、少数病猪出现呕吐,也有部分病猪后期耳后、颈部、胸、腹侧等部位皮肤呈现红斑,并逐渐变为暗紫色,指压时红色消失,停止按压时则又恢复。病猪常于3~4d死亡,不死者转为亚急性型或慢性型,病死率80%左右,若哺乳仔猪和刚断乳的小猪发生猪丹毒,病程多不超过1d。

3.2亚急性型猪丹毒:又叫疹块型猪丹毒。最明显特征是发病1~2d后猪皮肤表面出现扁平隆起的圆形或菱形及不规则的深红色疹块,突出皮肤2~3mm,俗称“打火印”,触摸有热感,指压退色,和健康皮肤界限清楚,随着病情的深入,疹块的颜色逐渐发展成紫色。疹块好发于猪颈部、胸侧、背部、四肢外面等处,大小约1至数cm,个数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猪病初表现是发热,体温增高到41℃以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口渴、便秘、呕吐、结膜炎,病程约1~2周。也有猪病情恶化转变为败血型而死。

3.3慢性型猪丹毒:主要症状是四肢关节炎或心内膜炎,有原发性,也有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两者并发多数属于后者。猪丹毒关节炎主要表现为猪四肢关节肿胀并热疼、变形、跛行、僵直。病猪体质虚弱,常伏卧,驱赶时行动困难,食欲正常,但生长缓慢,消瘦。病程达数周或数月;有心内膜炎病的猪主要是椰菜样疣状赘生性或溃疡性心内膜炎,主要表现精神萎糜、消瘦、膘情下降,贫血、喜卧地、厌走动、食欲时好时坏、心律不齐、呼吸促迫,体温略高,被毛无光,强使行走,则举止缓慢,全身摇晃。潜伏期短的1d,长的7d。患有心内膜炎病的猪不能治愈,病程数周至数月,心脏麻痹的情况下会突然倒地死亡。此外,

慢性型的猪丹毒有时形成皮肤坏死,坏死区有的可发生在病猪各蹄壳、尾巴末梢、部分耳壳,有的坏死区可以占整个背部皮肤,范围很大。表现为局部皮肤色黑、肿胀、隆起、坏死、干硬、似皮革。一般2~3个月左右坏死皮肤脱落,疤痕处色淡、无毛。如有继发感染,则病程延长。

4病理剖检变化。

4.1急性型:猪胃底及幽门部、整个肠道(小肠、十二指肠、回肠粘膜)都有不同程度小出血点,呈弥漫性出血;肠粘膜发生炎性水肿;脾呈典型的败血脾,肿大呈樱桃红色或紫红色,质松软;肾肿大,淤血、表面、切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有"大紫肾"之称;心包积水,心肌炎症变化;淋巴结充血、肝充血、肺充血肿大。

4.2亚急性型:皮肤疹块为特殊变化,充血斑中心可因水肿压迫呈苍白色。

4.3慢性型:①关节炎猪四肢关节肿大、变形,切面可见有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蓄积。②心内膜炎: 心脏处可见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膜变厚,膜上有灰白色菜花样赘生物,肺充血,肾梗塞。

5治疗措施;

5.1预防

5.1.1定期注射猪丹毒菌苗。育肥猪60日龄时进行一次猪丹毒菌苗注射,3月龄后再注射一次;种猪、母猪6个月预防注射一次,一般每年春秋两次进行免疫;妊娠末期、哺乳期的母猪暂不注射。

5.1.2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栏舍通风干燥,避免高温高湿,保持栏舍清洁卫生;做好防疫卫生工作,对栏舍、运动场及用具定期用消毒液消毒,杜绝传染来源,提高猪群的自然抵抗力;对购入新猪隔离观察21天;发生疫情隔离治疗、消毒。病猪尸体要焚烧后深埋,污染场地及用具彻底消毒。

5.1.3加强检疫。加强交通检疫、屠宰检疫及农贸市场的检查,杜绝病原传播。

5.2治疗:

5.2.1疫病流行期间,猪群用70%水溶性阿莫西林600g/吨料,清开灵颗粒1kg/吨料、均匀拌料,连用3~5d。个别发病猪隔离,同群猪拌料用药。

5.2.2猪发病后24~36h内用抗生素治疗有显著疗效。红斑丹毒丝菌对青霉素非常敏感,因此治疗猪丹毒青霉素类、头孢类为首选药物,对急性型最好,隔离发病猪只,按每kg体重2万单位肌肉注射速效青霉素,连续3~4d按1d两次注射治疗,直至体温和食欲恢复正常,不宜停药过早,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如非急性发病,可采用长效青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制剂治疗猪丹毒效果也好,四环素也有效果。

5.2.3如果猪群不断发病,病猪数目较多,则有必要对易感群体进行全群注射治疗。在饲料中添加青霉素V 200g/吨或四环素500g/吨,可先采用饮水用药,再继以饲料用药。

(作者单位:130504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龙嘉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站)

猜你喜欢
疹块心内膜炎猪丹毒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亚急性型猪丹毒并发皮肤感染的治疗
浅谈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及诊治进展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丹毒病的检疫及处理方法
猪丹毒的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丹毒的防治
一例猪丹毒病的诊治体会
家畜急性心内膜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