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造林养护与林业复合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讨

2018-04-13 06:55王旭东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5期
关键词:植树造林第三产业林地

王旭东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对林业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性开发政策,强调了绿水青山的的经营思路,因此,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必须进行全面的转型升级方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不搞大砍伐和大开发的原则下,我们要想发展好森林事业,获得较高的林业经济回报,必须从林业造林养护和林业复合经济方面着手,一来可以获得较厚的经济利益,二来可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一、 我国林业造林养护的重点内容

在国家对森林事业的不断投入和支持下,森林发展欣欣向荣,林业覆盖率逐步提升,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在林业面积稳定增长后,日常的造林养护任务也在逐步增加,时代对造林养护工作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如果要想提高林业造林养护水平,真正实现森林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把握住重点内容,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

(一) 养护好林业苗木

在森林的经营过程中,不仅要通过砍伐来获得经济效益或者实现结构调整,而且也要经常性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只有均衡造林和用林,才能够让森林健康稳定的发展,才能保障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苗木作为植树造林的生产资料,我们必须重视苗木的培育和养护,通过有效的养护工作来获得更多的优质树苗,全面支持林区的植树造林工程项目。根据可靠的实践经验,我们在林业苗木养护时,首先应该建设符合育苗要求的现代化苗木生产基地;然后应该培育好各个树木品种的幼苗,保证壮苗率;最后,在进行苗木移栽时应该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苗木在运输过程中的死亡,并且尽量提高栽种后的成活率。

(二) 护理好区域内的所有林地

林地是所有树木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发展林业经济的根本,在日常的林业养护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养护和管理好所有的林地。第一,对区域内的所有林地进行普查,掌握住需要养护的林地基本情况;第二,在获得所有林地的可靠资料后,根据区域内的发展规划和林业经营目标来进行科学设计和有效利用,通过保护性的林地发展思路来实现最大的经营和养护效益;第三,土壤作为林地中的关键因素,我们必须采取科学的养护措施,让肥沃的土壤能够发挥长效,让贫瘠的土壤能够逐步得到改善,让荒漠化的土壤能够得到治理。总而言之,必须在日常的造林养护中保护运用好所有的林地。

(三) 全面落实各项森林抚育工作

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都知道,虽然植树造林是森林增长的主要途径,但是森林的发展壮大却离不开各项抚育工作。在林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中,森林抚育是所有工作的重头戏,任务重,时间长。在树木幼苗栽种后抚育工作就得全面展开,直至砍伐用材。在这期间,我么需要对林区的苗木进行除草作业、肥料供给、合理间苗、补载等,在树木长到一定程度后要及时进行生态疏伐,去掉多余的残弱病枝,一句话,必须通过有效的抚育作业来保障和促进森林树木的健康向好发展,也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 实现林业复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在全面实施林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时期,我国的森林产业正在由原来的粗放式木材经营升级为多产业的复合型经济,不仅有利于林区人民的共同致富,而且有利于森林面積的稳步增长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根据一段时期的发展试点,我们发现比较有利于林业复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 发展林下特色经济

在现阶段的林业经济发展中,复合经济结构不仅解决了转型升级时期的经济收益问题,而且时代的发展潮流,也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一些获得较好成果的林区来看,除了发展一定面积的经济林外,主要通过发展林下特色经济来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比如,在林地种植适宜的菌类产品,不仅能够促进树木的快速生长,而且能够通过利用闲置的林下土地种植出高营养价值菌类,在为百姓餐桌提供更多林业产品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再比如,在林下养殖禽畜类,既能够提供营养的肉制品,又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非常合适的林下复合经济组成部分。

(二) 发展林区第三产业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占比要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或者落后国家,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来体现。最近几年,我国的第一、二产业在全国经济结构中的占比正逐年下降,而第三产业却在快速增长,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正在趋于合理,另一方面也呈现了各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林业经济的发展中,以生态旅游观光为主的第三产业正在快速崛起,正在成为林业复合经济中的中流砥柱,我们必须认识到并且要发展好。

(作者单位:1504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林业局太平山林场)

猜你喜欢
植树造林第三产业林地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植树造林共参与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
小型无人飞行器用于林地监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