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一对一直捐”公益慈善服务志愿平台的初步研究

2018-04-13 06:55胡家宝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5期
关键词:非政府服务平台慈善

胡家宝

“一对一直捐”公益慈善服务志愿平台是一家在鸡西市民政局注册成立的区域性以志愿服务组织,目前为止,服务平台注册志愿者669人,累计筹募善款300余万元。“一对一直捐”公益慈善服务志愿平台在鸡西市范围内取得了效果显著的志愿服务活动。本文将立足于对志愿服务平台的运行模式的调研进行有关探究,力求为类似志愿服务平台的运行提出借鉴意义。

一、 志愿服务平台的运行模式

“一对一直捐”公益慈善服务志愿平台(下文简称一对一平台)的理念是通过搭建一个平台来实现捐助者和受捐人的直捐對接,通过减少环节来增加服务效果。在以往志愿服务中,平台志愿者采取广泛走访和积极接受申请、与政府配合合作等多种渠道来寻找、明确被捐助对象,再通过志愿者帮助、联系对接对象、“造血式扶贫”等多种方式提供精准公益。同时积极鼓励已经接受帮助的被捐助人结合自身情况回馈社会。

一对一平台由于其公益理念和志愿成果使其公信力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但是由于民间非政府组织自身存在的基本情况,使得其还有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

二、 志愿服务平台的优势

一对一平台的非政府性使得志愿者绝大多数来自基层,志愿者群体秉持着志愿精神和互帮互助原则聚在一起。这一点让平台和志愿者们沟通更便捷,更容易发动群众。同时,来自民间的力量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机动性非常强。与此同时,一对一平台虽然“草根”,依然自觉主动的接受民政、工会等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帮助指导,积极的把自身化作政府扶贫的有益补充部分。

一对一平台大力挖掘了地区性公益慈善组织的乡土亲缘纽带作用,并将此积极的融合互联网渠道,拓宽慈善范围,增强公益效果。作为一个市级的非政府公益组织,志愿服务平台和志愿者在发动周边群众、民间舆论引导等方面做了长足的努力。公益平台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平台运行环境是比较典型的“熟悉社会”。客观上使得志愿者和社会群众接触程度高、辐射面积广。充分利用微信、水滴筹等互联网手段,使得志愿者的传帮带作用比较显著。

一对一平台的具有自我完善机制和服务效果跟踪反馈机制。“打铁还需自身硬”平台注重自身建设和注意志愿服务的效果是一项重要的公信力建设工程。自身建设不是简单的志愿者管理,这可以称之为内部制度建设,还包括资源获取能力建设、项目运作能力建设等等。一对一平台内部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制,并通过建立“线上服务员”制度,帮助患有重大疾病和残障人士重新接触社会,奉献价值。

三、 对今后志愿服务平台的建议

进一步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把“熟悉社会”的宝贵资源进行充分开掘。发展自媒体、新媒体的网络公益方向,与实体公益互为表里,两条腿走路;同时积极寻求传统媒体支持以求获得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

志愿者管理虽然建立了《走访调查核实流程》、《志愿者公约》等内部制度,但任然缺少对外的认可度,可通过把志愿者进行网上注册,将志愿者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的正规化、制度化进程大大加快。

目前的志愿服务项目还是比较单一,经济救助和个别人介绍工作的帮扶效果不大,一对一平台可以通过平台引入资本投资,通过产业扶贫来解决就业,通过增长收益来扩大受益面积;也可积极组织技能培训,结合受捐助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造血式扶贫”的造血功能。

(作者单位:163000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新村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猜你喜欢
非政府服务平台慈善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慈善义卖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研究
论非政府组织在灾后重建中的功能与培育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