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体育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理论机制*

2018-04-14 02:04刘芳梅
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养青少年家庭

刘芳梅



家庭体育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理论机制*

刘芳梅

(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青少年网络成瘾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家庭问题的映射,其形成原因极为复杂,在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与社会因素等影响因素中,家庭因素居于首位。家庭功能失调、父母教养方式不当、亲子关系冲突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少年的心理、生理、人格及行为。文章以家庭体育为切入点,以心理健康为中介,分析家庭体育对青少年网瘾的干预机制,旨在通过改善家庭功能、改变父母教养方式、增进亲子关系等营造一个舒适安全、沟通良好的家庭环境,达到缓解甚至消除青少年对网络沉迷的目的。

家庭体育;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机制;家庭功能;教养方式;亲子关系

2016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1]。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导致使用者趋向于低龄化,青少年已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给青少年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网络成瘾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台湾学者周荣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性对于网络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忍耐、克制、戒断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有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2]。网瘾的成因极为复杂,主要源于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与社会因素等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其中家庭因素占主导地位。网络成瘾是青少年问题行为之一,也是家庭问题的映射,因此,从家庭层面研究青少年网瘾极为重要[3]。当前,网络成瘾家庭因素的研究,主要从家庭功能、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而对家庭体育这个影响因素的研究从未涉足。家庭体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孩子体育意识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形成,还可以改善家庭功能水平、改变父母的教养方式、增进亲子关系与家庭感情、提高家庭成员的健康水平等。但是现阶段,我国家庭体育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不重视体育锻炼,严重影响了家庭体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分析青少年网瘾的家庭影响因素,探讨家庭体育干预网络成瘾的理论机制,对缓解甚至消除青少年网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家庭体育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机制分析

图1 家庭体育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机制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当前社会的大环境让家庭教育变得异常艰难。首先是独生子女问题,孩子在家庭缺乏与兄弟姐妹之间的交流,且城市居民独门独户的居住结构,也不利于邻里孩子们之间的交往,缺乏同伴的孩子们变得非常孤独。其次,日益剧增的社会压力,家长们一方面忙于自己的工作而疏忽了与子女的沟通;另一方面,家长把成人社会的压力在有形无形之中转嫁到孩子身上,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需求。处于孤独、压力、空虚、无聊与缺失关爱与情感的青少年,陷入了方便、快捷、刺激、冒险的网络虚拟世界。不良的家庭教育与不通畅的沟通方式导致了青少年网络成瘾,而网络成瘾又反向影响着家庭关系。因此,从家庭功能、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层面分析青少年网瘾的家庭影响因素,以心理健康为中介,以家庭体育为切入点,构建预防与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理论机制(图1)。

1.1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1.1.1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家庭功能研究成为西方社会学与心理学领域的关注热点,对家庭功能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以Olson为代表的,主要从家庭的具体特征对家庭功能进行界定,认为家庭功能是家庭系统中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家庭规则、家庭沟通以及应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4];第二种观点是从家庭完成的任务来界定家庭功能,认为家庭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实现这一功能,家庭系统必须完成一系列任务,如满足个体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要,适应并促进家庭及其成员的发展,应付和处理各种家庭突发事件等[5]。Shek通过对1519个家庭的调查研究,分析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 结果表明,家庭功能的优劣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功能优良的家庭可以大大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物质滥用等问题行为[6]。另外,家庭功能还可以预测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如家庭功能发挥过程或结果越好,个体的自尊就越高,孤独、抑郁和焦虑等问题就越少[7]。Young(1998)在研究中指出,网络成瘾者具有抑郁、焦虑、孤独、低自尊、内向、敏感等心理特质,中度至重度抑郁水平的人更容易网络成瘾[8]。李海彤、杜亚松等人通过研究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与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认为过度使用互联网的中学生存在家庭功能减弱,不同于正常使用互联网的学生[9]。已有研究表明,家庭功能失调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家庭环境极为重要,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家庭温暖, 而不是通过网络以满足他们对人际交往、情感沟通的心理需要。

1.1.2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是教育观念与行为的综合体现,它对子女的人格发展及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10]。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及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父母的教养方式决定着孩子的性格形成、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等,孩子成年后的各种问题行为,都可以在原生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上找到源头。那么作为青少年问题行为之一的网络成瘾,与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有着不可脱离的关系。李冬霞通过对广东省318 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网瘾组与非网瘾组的青少年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等父母教养方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网络成瘾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11]。陶然教授通过对596名网瘾青少年及其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住院网瘾组与非网瘾组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网瘾组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具有缺乏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子女个人事务、持拒绝否认的的态度等特征[12]。另外,父母的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定和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孤独感、自尊等因素也具有显著影响。父母的温和理解可以提高少年儿童的自尊水平、减少孤独感;相反,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定等教养方式,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他们的自尊水平,增加孤独感[13-14]。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家庭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青少年网瘾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关爱、理解、鼓励等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过于严厉、溺爱、缺乏尊重等消极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产生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症状,这些因素极易导致网络成瘾。

1.1.3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

亲子关系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家庭环境是个体发展的微系统,父母通过言语教育、行为榜样等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塑造、影响的作用[15]。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是依恋与独立这两种心理倾向的冲突与对立阶段,也被称为亲子关系的危机期。一方面,开始觉醒的独立意识,让青少年在心理与行为方面寻求自主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社会经验与能力不足的前提下,暂时还难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习惯,内心的矛盾极易导致亲子冲突的产生,进而使青少年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大量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具有较高质量亲子关系的青少年往往会表现出较好的社交技能和较少的问题行为[16-17]。近年来,随着青少年网瘾现象的越发严重,一些学者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亲子关系与网瘾的相关性。Park等人通过对中学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网瘾组、网瘾倾向组和非网瘾组之间亲子关系的差异显著,事后比较检验发现,网瘾组和网瘾倾向组的良性亲子关系显著低于非网瘾组[18]。张锦涛等人通过对北京市3766名中学生的调查分析,探讨青少年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孤独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的亲子关系、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均呈显著相关,父子关系可以直接显著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程度,而母子关系只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间接地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19]。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暴风聚雨的时期,期间青少年由于心理与生理的变化引发的躁动、变幻无常、叛逆等行为特征,极易导致亲子冲突与不和谐的关系,是人类种系进化史上不可避免的途径。那么在这个时期,父母应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调整与改善教育方式、沟通方式,少一些埋怨与指责,多一些理解与尊重。如果孩子的心理需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那么互联网就会成为一个非常便利的渠道,通过网聊、网购、网游等方式以满足他们交友、购物、寻求刺激冒险的多种需求,陷入虚拟世界的青少年难以自拔,进一步加大亲子冲突,而亲子冲突又反过来作用于亲子关系,形成亲子关系恶化。因此,父母必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采用现实生活中可以替代互联网的一些方式与方法去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提前预防孩子网络成瘾。

1.2 家庭体育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

网络成瘾是一种比较独立的心理和行为综合症,常伴有人格障碍、情绪障碍、心理应激反应、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20]。体育锻炼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锻炼心理学领域,体育锻炼的良性心理效应已得到大量研究的证明。Biddle(1999)发现体育锻炼存在着长期的心理效益,可以明显改善焦虑、抑郁、情感、自尊、认知功能等心理活动[21]。家庭体育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安排的或自愿以家庭名义参与的,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获得运动知识技能、满足兴趣爱好、丰富家庭生活、达到休闲娱乐、实现强身健体和促进家庭稳定为主要目的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22]。家庭体育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基础,父母引领孩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孩子体育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家庭体育作为青少年网瘾干预的途径之一,主要着重于改善家庭功能、改变教养方式、增进亲子关系等方面。通过家庭体育的参与,丰富家庭文化生活、建立亲子之间良性沟通与交流的渠道、减少孩子使用互联网的频率与时间,通过改善焦虑、愤怒、抑郁、敏感、脆弱等消极的心理症状,促使健康心理状态的达成,达到缓解甚至消除孩子对网络沉迷的目的。

1.2.1家庭体育可以改善网瘾青少年的家庭功能

家庭过程模式理论认为家庭功能是复杂多变的,其功能的发挥是家庭机制实现的过程,而日常任务与危机任务的完成是家庭机制实现的核心内容,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应对,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得到成长与发展,如促进家庭成员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度等。该理论建构了一个全面清晰的评价家庭功能的理论结构,涵盖了家庭系统运行的相关要素,主要包括7个维度,即任务完成、角色作用、沟通、情感表达、卷入、控制和价值观,其中任务完成是核心维度,其他维度均是围绕它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成员的角色分配、沟通与情感表达、对其他成员的关注、价值观和规则等都在不断变化,家庭需要及时调整与改变因应策略才能维护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23]。如果家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能充分完成各项基本任务,极易导致家庭成员出现各种临床问题。体育锻炼不仅是单纯的身体锻炼、展现自我的渠道,也为人际关系的建立、压力的释放、心理健康的促进打通了一条新的渠道,而家庭体育倾向于家庭成员共同参加体育活动,极易营造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在无形之中加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孩子的体育兴趣爱好、吃苦耐劳的精神与顽强的毅力等,这些为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质与良好的人格素养创造了条件。例如,可以选用拓展训练创设一些特殊的场景与活动,围绕家庭功能评价的任务完成、角色作用、沟通、情感表达等7个维度,要求家庭成员发挥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在父母与子女共同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致力于改善其家庭功能。首先是确定第一步:任务完成,即选择适合于家庭团队成员的项目,可以由一个家庭或几个家庭共同组成的团队,然后思考与协商任务完成的最优方案,再到项目实施与效果评估。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完成,需要家庭成员担当不同的角色,角色的分配及各项任务的安排需要相互沟通与情感交流,项目完成效果也会受家庭成员的卷入水平、家庭规则或家庭成员价值观的影响。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家庭应具备积极应对及正确决策的能力,敢于挑战困难、克服紧张情绪、战胜恐惧的心理,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协作,以改善与提高家庭功能水平,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与配合,一个和谐愉悦的家庭是青少年身心得以停靠的港湾,而不是虚拟的网络世界。

1.2.2家庭体育可以改变网瘾青少年父母的教养方式

早在19世纪末期,弗洛伊德就已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认为父亲应该为孩子提供规则和纪律,而母亲应该提供爱与温暖。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关爱、理解、鼓励等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而过于严厉、溺爱、缺乏尊重等消极的教养方式将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24]。如果父母较多采用关爱、理解的教养方式,有利于使孩子形成活泼、愉快和健谈的特征,而严厉惩罚、拒绝否认极易导致孩子形成忧虑抑郁、自卑羞怯、敏感猜忌与怀疑固执等心理特征。当前,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增长,越发严重的青少年网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的心理、思想与行为也发生相应变化,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已不再胜任。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极易导致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情感的依托点, 转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求心理上的满足,最终形成对网络的依赖。因此,不管是预防、还是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父母都需要反思与改变教养方式,传统说教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外界环境大巨变的前提下,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正或改变。青少年这个特殊年龄段,非常反感父母理论说教的方式,因此,建议更多采用身体教育方式中的家庭体育,家庭体育也是家庭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与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种重要途径与手段。第一,从时间层面,家庭体育占用了孩子的余暇时间,减少了上网时间。第二,从身心健康层面,通过参加家庭体育锻炼,可以让孩子畅享运动的快乐体验,以达到磨炼意志、排解不良情绪、释放压力、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等目的,塑造良好的人格与健康的身体,为预防网络成瘾创造良好的身体与心理基础。第三,从家庭教育层面,改传统的说教方式为身教方式,以减少父母与孩子直接的语言对抗。在愉悦的运动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是畅通无阻的,即可以达到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关系和睦与稳定,也可以促成孩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达到预防网络成瘾的目的。良好的家庭环境与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成长极其重要,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父母经常反思教育方式,建议尽量减少说教与唠叨,尽可能多一些采用身教的方式,那么家庭体育教育是首选。

1.2.3家庭体育可以增进网瘾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已有研究表明,亲子冲突是引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家庭因素,如 Liu和Kuo( 2007) 基于沙利文的人际关系理论,探讨了青少年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社交焦虑三个因子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发现三个因子均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网瘾程度[25]。孟育群也认为亲子冲突容易引发青少年网络成瘾,大部分网瘾青少年都具有家庭关系不和、亲子之间缺乏良性沟通等问题,并指出奢望型、溺爱型、严厉型等亲子关系属于不良亲子关系类型[26]。不良的亲子关系极易导致青少年出现孤独、焦虑、抑郁、人际交往困难等心理及行为问题,而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也能缓解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症状,还能带来幸福感、成就感等积极的情感体验。杨腾芳等人从体育运动内容的丰富多彩、运动愉快感的体验、团体凝聚力的形成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体育有助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缓解和消除,并提倡积极发展家庭体育、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27]。盖华聪等人通过体育教育干预实验,认为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与纠正网瘾青少年消极的心理特征,体育教育干预青少年网瘾具有可操作性、有效性与持续性[28]。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为家庭体育增进亲子关系,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首先,体育锻炼能帮助青少年消解孤独、缓解焦虑与释放压力等,能促使青少年获得兴奋、愉悦等情感体验,这些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活泼、开朗、自信、合群等心理特征与人格品质,为亲子关系的建立创造良好的基础。其次,家庭成员在共同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加强了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体育运动中的沟通与教育从属于身体教育,完全不同于日常的言语交流与理论说教。体育锻炼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过程,需要参加者经受身体与心理的双重考验。体育运动中的尊重规则、团结协作、敢于拼搏、吃苦耐劳、承受压力、顽强的意志力等,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青少年的心理韧性和弹性,为乐观、毅力、胆量、责任心、人际交往、集体荣誉感等人格品质与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且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愉快的分享、传递与体验,在无形之中增进了亲子关系,而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缓解青少年网络成瘾。

2 结束语

互联网使用的低龄化与普遍化,已成为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主要问题,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网瘾的成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网络特性、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与社会因素等,其中家庭影响因素居于首位。家庭功能的失调、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当、亲子关系的冲突与恶化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青少年的心理、人格及行为。以家庭体育为突破口,以心理健康为中介,分析家庭体育对青少年网瘾的干预机制,旨在通过家庭功能的改善、对父母教养方式的改变、对良好亲子关系的增进与建立,提高家庭成员的健康水平、增进家庭感情与凝聚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一个舒适安全、沟通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家庭的关爱、获得情感的满足,而不是通过网络世界去满足各种需求。

[1]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1.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t20160803_54392.htm,2016-08-03.

[2]周荣,周倩.网络上瘾现象、网络使用行为与传播快感经验之相关性初探[J].中华传播学会年会学刊,1997(3):4-8.

[3]曾文星.家庭的关系与家庭治疗[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 51- 58.

[4]Olson, D H. Circumplex Model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stems.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000(2):144-167.

[5] Skinner H, Steinhauer P. Family Assessment Measure and Process Model of Family Functioning.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000(2):190-210.

[6]Shek DTL. Individual and dyadic predictors family functioning in a Chinese context. The Ama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1999, 27(1):49-61.

[7]Russell T T, Salazar G. A Mexican American perspectiv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esteem and family functioning. TCAJournal, 2000,28(2): 86-91.

[8]Young, K. 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ternet Addiction.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1998(1):25-28.

[9]李海彤,杜亚松,江文庆,等.上海市中学生网络过度使用与家庭功能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6):627-628+631.

[10]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6):87-93.

[11]李冬霞.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8-141.

[12]陶然,黄秀琴,张慧敏等.住院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特征[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l):47-48.

[13]石庆馨,王争艳,张侃,等.儿童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2005(6):416.

[14]魏运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3):7-11.

[15]田菲菲,田录梅.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影响问题行为的三种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14(6):968-976.

[16]Van Wel,F.,Linssen,H.,& Abma,R. The parental bond and the well-being of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00,29(2):307-318.

[17]Schneider,B.H.,Atkinson,L.,& Tardif,C.Child-parent attachment and children's peer relations: A quantitative review.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1,37(3):86-100.

[18]Park,S.K.,Kim,J.Y.,& Cho,C.B. Prevale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correlations with family factors among South Korean adolescents.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08(43):895-907.

[19]张锦涛,刘勤学,邓林园,等.青少年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 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6):641-647.

[20]Morahan-Martin J, Schumacher P.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 , Computer in Human Behavior,2000(6):13-29.

[21]Biddle,S.J.H. Applications of Psychology to Exercise and Health-related Physical Activity[C]. 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Asian-South Pacific Association of Sport Psychology,1999(1):28-35.

[22]张永保,田雨普.“家庭体育”新释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6):9-12.

[23]McLeod BD,Weisz JR,Wood JJ. Examin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arenting and childhood depression: A meta-analysis[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7(9): 986-1003.

[24]王春莉,廖凤林.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5(20):35-37.

[25] Liu,C. Y.,&Kuo,F. Y.A study of Internet adiciton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Interpersonal theory,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2007(6):799-804.

[26]孟育群.初中:网瘾的高发期与亲子关系的危机期[J].中国德育,2009(01):60-65.

[27]杨腾芳,赵强.体育运动对靑少年网癒的预防与戒除[J].科协论坛,2007(7):114-115.

[28]盖华聪,程云波.休育教育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的可行性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16-118.

On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 of the Intervention of Family Sport in Youth’s Internet Addiction

LIU Fangmei

(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 China)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资助项目“广东省青少年网瘾现状与体育干预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D14CTY01。

刘芳梅(1975—),湖南邵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青少年体育。

猜你喜欢
教养青少年家庭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跟踪导练(三)
家庭“煮”夫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恋练有词
所谓教养,不过是细节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