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2018-04-17 11:43朱芬华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资源环境

朱芬华



绿色发展理念视域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朱芬华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安徽 芜湖 241002)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资源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性条件,经济发展能促进资源环境变优。通过构建综合指标,选取2005—2016年数据对我国资源环境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资源环境在逐年改善。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应稳固提升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进行污染治理;落实部门责任,加强环境执法力度;鼓励人人参与环境保护并发展生态工业。

绿色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在经济活动水平较低阶段,经济发展速度慢,环境污染水平也较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加大了对自然界的干扰程度,资源环境被利用的速度和规模也迅速加大。当资源的耗费超过资源的再生时,环境恶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对环境保护投入的资金逐年增加。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人们会转移或停止污染产业,用于治理环境的资金会越来越多,资源环境会随之改善,但这不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经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环境资源的消耗随着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而加快,其承载力是有限的,经济发展必须在承载力之内,否则就会引发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因此,在经济发展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使社会经济活动限定在环境资源承载力之内,促使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实现人类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1]

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机制分析

人类发展经济的终极目标是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而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包括丰富的物质条件,还包括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资源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性条件。同时,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也为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供资金保障。

(一)资源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性条件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2]人类为改善自身的物质生活,不断从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资料,生产各种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同时,人们每天向自然环境排放各种废弃物质。资源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资源环境优越的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更加明显;资源环境开发合理的地方能更长时间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而盲目、恶性开发资源环境会使高速发展的经济慢慢衰退甚至戛然而止,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持这种良性关系的做法是,经济发展中资源的消耗量应小于资源的再生产量,废弃物质生产数量应小于资源环境的净化能力,经济发展需要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有步骤、有限制的发展,不能为了发展经济对资源环境进行无限制索取。

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有制约作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受到资源环境的限制。良好的资源环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受到污染破坏的资源环境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地方,由于人们急于通过发展经济改善自身的条件,对资源环境进行掠夺式开发,导致资源锐减甚至枯竭,反而限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不合理地掠夺式开发环境资源反而会使经济活动受到限制,这也从反面教育人类要遵守生态环境的自然发展规律。可见,认为环境恶化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就必须停止发展经济的观点是片面的。同样,为了发展经济不顾一切,制造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

(二)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具有促进和制约双重作用

首先,经济发展能保护资源环境。要发展经济,就不可避免地要改变资源环境,改变并非破坏。通过科学理念的指导,人类能优化生活环境,创造出优美的生态环境,例如绿化大地,改造沙漠,建设林园,发展生态农业等。只有经济发展上来了,才有更多的财力去投入资源环境建设,为优化资源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从而推动着资源环境的优化。其次,经济发展对优化资源环境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环境的污染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这要受制于经济的发展程度,环保项目不能超越经济能力独立发展。现今发达国家的环境较以前有很大改善,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仍然在加剧,其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环境保护资金受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统一又矛盾。[3]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环境的优劣程度,反过来,资源环境的保护和优化也依赖于经济发展程度;经济发展为优化资源环境提供物质基础,而环境质量的提高又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环境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为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环境。可见,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二、我国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为了准确评价我国资源环境现状,在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系统整体性原则、简明科学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到指标的可录、可比、可行性原则,并充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基于上述原则,构建我国资源环境综合指标。其中,生态环境情况(A)由4个二级指标构成,分别是森林面积(A1)、人工林面积(A2)、森林覆盖率(A3)和造林总面积(A4);自然保护情况(B)由3个二级指标构成,分别是自然保护区(B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B2)、自然保护区面积(B3);环境治理情况(C)由4个二级指标构成,分别是环境污染治理投资(C1)、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资(C2)、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建设投资(C3)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C4);污染物排放情况(D)由2个二级指标构成,分别是废水排放总量(D1)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D2)。通过《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6年版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到我国资源环境的原始数据,见表1。

将表1中的数据输入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中,对表中数据进行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表1中13个指标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所以有必要对我国资源环境现状采用主成分分析。通过SPSS19.0软件对表1中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中可知,第一因子F1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79.794%,其特征值为10.373;第二因子F2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10.945%,其特征值为1.423。这2个因子包含了13个原始变量数据的90.739%的信息,因此,所以完全可以用F1 与F2这两个因子替代13个原始变量,以分析2006—2015年我国资源环境现状的发展水平。以表2中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重,确定我国资源环境现状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函数F:

表1 我国资源环境现状表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5年版

表2 我国资源环境现状的总方差解释表

资料来源:由SPSS19.0软件统计运算而成

表3 我国资源环境现状的综合得分

由表3可知,从2006年到2015年,我国资源环境逐年都在改善。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些年,在污染物排放上,虽然废水排放物总量仍在逐年增加,但废气排放总量控制的较好,在逐年递减。同时,我国在生态环境方面、生态环境自然保护方面以及环境治理方面都在逐年改善,因此,最终得出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结果还算满意。

三、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回归研究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对资源环境进行开发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经济的发展来提供资金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消耗资源,如若过量消耗资源,资源环境系统的平衡会遭到破坏,将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失衡的资源环境系统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文章以我国资源环境发展水平为自变量,以人均GDP为因变量,运用回归分析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回归研究,结果见表4。

表4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回归分析结果

资料来源:运用Eviews3.1软件运算而成

由表4可知,资源环境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点,就推动人均GDP提高13213.89元,模型的回归分析检验结果见表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呈和谐协调发展趋势。

表5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回归分析检验结果

资料来源:运用Eviews3.1软件运算而成

表5显示,R的平方达到87.3%,通过拟合优度检验;F值为39.9,通过F检验;各系数均通过t检验,回归结果合理。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4]曾经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导致我国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对环境污染的恣意漠视破坏了居民的生存环境,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此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协调发展问题。因此,既不能掠夺式开发环境资源,亦不能将它作为简单的保护对象,否则就割裂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必然要求二者协调发展,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在绿色发展理念背景下,经济发展必须考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5],否则,环境容量难以承受,资源供应难以保证,和谐社会难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内涵必须考虑环境保护。

(一)稳固提升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

我国资源利用一直处于粗放状态,主要表现为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效率低,开发强度大,开发量超过新增储量。另外,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强度也较强,已经超过其再生能力,很多再生资源接近枯竭。由于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导致污染物排放量超标,超过了环境的吸收和净化能力,不仅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影响,对环境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国家应当统筹规划,切实提升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严格控制废物排放量。[6]

(二)因地制宜进行污染治理

坚持环境优先,以污染防治优化产业结构,确保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产业结构和规模相适应。合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速升级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削减排污总量,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改善环境质量。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加速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坚持保护为主,企业争取实现增产不增污,遏制环境恶化趋势,加快建设生态保护区,逐步恢复生态平衡,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落实部门责任,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厘清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环保职责,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环境监管体制,设立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7]大力查处环境违法突出问题,综合运用约束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严格执行环境法规和标准。设立企业环境监督员,促使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增强资源环境监管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做好相关领域环保工作。环保部门要统一执法监督,发布环境信息,加强综合管理。

(四)发动群众,鼓励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需要全民行动,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公众环保意识还不强,对群众开展环境保护思想教育十分有必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公众认识到自己与环境密切相关,以实际行动参与环境保护工作,例如不用“一次性”筷子、尽量少用塑料袋,爱护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将垃圾分类回收。发挥群众监督环境保护,鼓励举报环境违法行为,促使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尽快形成,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

(五)发展生态工业,减轻环境污染

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区域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从工业源头上控制污染源。[8]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互换副产品,上游企业所产生的废物可以成为下游企业生产的原料,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遵循环保低污染原则,循环改造提升传统行业,减少能耗和排污。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寻求项目合作,在招商引资中,注意引进符合绿色、循环、低碳企业,可以极大减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责任编辑 刘 宝)

Empirical Study on Coordination and Coupling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under the Idea of Green Development

ZHU Fen-hua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o-related and mutually-conditioned. Resource environment can provide solid fundamental condi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help optimize resourc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China’s resource environment based on data from the year 2005 to 2016 by constructing a comprehensive index, the result of which shows that the resource environment in China is improving year by year.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o realize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resources and energies, deal with pollution according to the real situation, clarify different departments’ responsibility, enhance the law enforcemen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encourage all the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well as develop eco-industry.

idea of green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ource environ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F124.5

A

1671-9255(2018)01-0007-05

2017-09-26

2017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7A0662)

朱芬华(1983- ),女,安徽绩溪县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副教授,硕士。

10.13685/j.cnki.abc. 000307

2018-03-16 09:50:28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242.Z.20180316.0918.001.html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资源环境
环境保护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我给资源分分类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