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硝唑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分析

2018-04-18 08:54包萨仁其木格佟哈达
关键词:替硝唑氧氟沙星盆腔炎

包萨仁其木格,佟哈达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蒙医医院,内蒙古 兴安盟 029400)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主要发生在女性生殖器及周围缔结组织、盆腔腹膜上,通常是因为急性盆腔炎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造成的,发病病情比较顽固,容易导致患者月经紊乱、腰腹疼痛,严重时导致不孕等情况。慢性盆腔炎发病率高、迁延难愈,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找到并切实施行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本院通过对以下资料的研究,分析替硝唑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2.4±5.8)岁,病程5~30月,平均病程(17.5±2.8)月;观察组年龄27~50岁,平均年龄(3 3.2±5.6)岁,病程4~3 2月,平均病程(18.1±2.3)月。;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替硝唑治疗,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将0.4 g的替硝唑加入10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2次/d,连续治疗1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操作的基础上,将0.2 g盐酸左氧氟沙星加入到同含量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稀释,混合均匀后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一周。

1.3 评价指标

以治疗总有效率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4个等级,痊愈(临床症状彻底消失,体征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体征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部分体征检查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1]。

1.4 统计学处理

在统计软件SPSS 21.0中进行本次数据分析,行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n(%)]

3 讨 论

盆腔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女性疾病,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而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而引发的,同时与患者自身病程迁延、个人卫生以及宫腔内节育器的应用有关,反复发作并治愈难度大,同时会导致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以及不孕等症状,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找到正确并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替硝唑是一种硝基咪唑抗菌药物,对病原体DNA合成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使病原体无法进入细胞中,能够很好抑制厌氧菌、原虫活性,与同为硝基咪唑抗菌药物的甲硝唑相比,对厌氧菌、梭状芽孢杆菌等的抗菌活性更强,药物副作用也更小[2];而盐酸左氧氟沙星则是一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细菌DNA合成过程中抑制其旋转酶活性,能够成功阻断细菌DNA合成,同样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与氧氟沙星相比抗菌活性更强、副作用风险更低,不良反应也会随着药物停止使用而恢复正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抗菌效果最佳,但对肠球菌和厌氧菌的抗菌效果较差。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单独的替硝唑或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效果有限,而替硝唑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可以增加并互相补充抗菌效果,提高慢性盆腔炎疗效[3]。本实验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采用单独替硝唑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采用替硝唑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相比替硝唑单独治疗,替硝唑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更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 张淑敏.替硝唑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6,37(3):644-645.

[2] 姜 红.盐酸左氧氟沙星与替硝唑联用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评价[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6,23(3):44-46.

[3] 李春侠.盐酸左氧氟沙星与替硝唑联用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4(13):56-57.

猜你喜欢
替硝唑氧氟沙星盆腔炎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复方替硝唑溶液制备工艺影响因素考察及其稳定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用药效果初评
中医治疗48例反复发作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飞扬肠胃炎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慢性盆腔炎与女性不孕不育的相关性探析
克拉霉素与替硝唑联合治疗小儿胃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