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和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2018-04-18 08:54罗瑞花茹鲜吾木尔阿吉
关键词:初产妇盆底康复训练

罗瑞花,茹鲜·吾木尔阿吉

(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妇科,新疆 阿勒泰 836500)

妊娠指女性受孕至分娩的生理过程。按周期长短,妊娠周期可分为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及晚期妊娠,而不超过12周为早期妊娠,13~27周为中期妊娠,超过28周为晚期妊娠,待中期妊娠后产妇子宫明显增大,能感受胎动、扪到胎体及听见胎音[1]。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收治于我院7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39例初产妇均为女性,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33岁,中位数年龄(26.1±2.4)岁,中位数孕期(39.6±1.3)周;观察组39例初产妇均为女性,年龄23~32岁,平均年龄(25.6±2.8)岁,平均孕期(39.7±1.2)周。2组初产妇在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纳入对比研究价值。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初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初产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即:(1)护理人员向初产妇介绍产后盆底肌,解释产后盆底肌可能受损的原因,帮助其对盆底肌康复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自身对盆底肌康复的重视程度。开展一系列盆底肌康复训练的健康宣教,转变产妇以往错误观念,尤其是产后产褥期保健相关内容,重视会阴部清洁,不得坐浴不得久坐久蹲从事增加腹压的活动;(2)由于初产妇产后长时间处于心理适应期,存在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可能性,护理人员观察初产妇心理状况变化,积极与其沟通交流,侧重于心理疏导调整其心理状态及自身情绪,以达到增强盆底肌康复训练依从性的目标,并且指导产妇产后母乳喂养、饮食及日常生活,着重强调饮食清淡,忌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刺激食物,保持睡眠正常;(3)护理人员向初产妇介绍盆底肌康复训练的目标、方法、预后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解释盆底肌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提倡产妇于产后2天及产后5天进行训练,即取平卧位双下肢屈曲再分开主动收缩尿道及肛门保持10 s待感觉盆底肌上提后放松,每次30回每日3~5次。

1.3 判定标准

以抑郁自评量表(英文简称SDS)及焦虑自评量表(英文简称SAS)为参照评估2组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分数越高说明心理状况越不佳,并且将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基本依从及不依从[2-3]。同时,以肌肉力量分级为参照评估2组初产妇护理干预后肌力改善程度,无法感受到肌肉收缩为0级,无明显运动可触及肌肉收缩为Ⅰ级,无法克服肢体重量运动且于水平面上无负荷下运动为Ⅱ级,对抗肢体自身重量运动为Ⅲ级,克服中等阻力运动为Ⅳ级,克服阻力与健侧肢体相近且自行运动为Ⅴ级。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为计量资料,2组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表示,2组对比使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评分对比

经对比,对照组护理前SAS(57.32±10.03)、SDS(55.61±10.02),护理后SAS(50.57±11.13)、SDS(48.59±10.73);观察组护理前SAS(57.25±10.01)、SDS(55.57±10.02),护理后SAS(42.15±11.53)、SDS(42.11±9.53)。从心理评分指标来看,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量表评分及抑郁量表评分指标变化幅度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对比

经对比,对照组完全依从12例、基本依从15例、不依从12例;观察组完全依从21例、基本依从16例、不依从2例。从依从性指标来看,对照组完全依从、基本依从及不依从指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测验等级对比

从肌力测验指标来看,对照组护理干预后Ⅲ级、Ⅳ级及Ⅴ级指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测验等级对比 [n(%)]

3 讨 论

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较为常见,其发生原因与女性重视程度不足、就诊意识不强及临床症状不明显存在着密切联系。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已婚女性中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37%至45%,存在并发盆底脏器脱垂、大小便失禁及下腹不适等疾病的可能性,甚至极易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产妇产后生活质量[4]。临床治疗盆底肌功能障碍以康复训练为主要方法,涉及生物反馈、按摩及盆底肌肉锻炼等方面内容,而目前我国多数初产妇对盆底肌训练重视程度不足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康复效果。由此可见,重视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于减轻盆底肌功能障碍具有显著价值作用。

综上所述:初产妇实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其产后心理状况提高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有利于产后机体康复保持愉快心情。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

[1] 徐菊芳.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和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8):157-160.

[2] 池玉梅.延续护理对初产妇产后心理及盆底康复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32(08):119-121.

[3] 李勇勇.针对性护理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4):87-88.

[4] 郑惠容,成金焕,王 丽,邹文花.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5):2306-2307.

猜你喜欢
初产妇盆底康复训练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