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暗示,激活学生思维

2018-04-18 03:07潘文兴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态情境思维

潘文兴

[摘 要]暗示是一种教学艺术,既能协调师生关系,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学生的心理规律选择适宜的暗示方式,并通过语言、体态、情境、活动等,给学生以提示和启迪,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关键词]暗示法;思维;语言;体态;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7-0047-01

暗示,又叫心理暗示,是指不明说而用含蓄的话或动作使人领会某种意思。在语文教学运用暗示,是指教师利用比较委婉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展开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给学生以心理暗示,让学生自觉展开思维活动,以形成自己的认知。

一、语言暗示,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通过语言进行暗示,这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方式。语言具有丰富性、细腻性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快慢、高低、轻重、缓急等方式,给学生传递针对性的信息,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利用旁敲侧击的方式,或是话里有话方式,都能够给学生以暗示。教师暗示频度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实际,低年级的学生需要暗示更多一些、更明显一些,高年级学生暗示可以少一些、隐晦一些。

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画杨桃》一课,教师提出一组思考问题:“‘我为什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呢?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自发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我之所以能够将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因为观察角度造成的。虽然‘我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但要尊重事实……”也有的学生说:“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状,需要有一定胆量,因为……”

教师通过语言暗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体态暗示,矫正学生思维方向

教师利用体态动作给学生暗示,这是最为直观的暗示方式。体态暗示可以是眼神、表情,也可以是动作、姿态。只要能够充分表达教师的意思,学生就能够顺利地理解教师的用意。如果教师能够用体态暗示对学生进行评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大多很重视教师的评价,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小男孩在输血过程中有几次痛苦的表情,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到最后才揭示谜底呢?”学生很快就回答第一个问题。而对第二个问题,学生难以给出准确的答案。这时,教师微微一笑,并点点头:“再想想为什么呢。”这个学生说道:“如果男孩知道输血不会死,他就不会有痛苦的表情。”教师给出点赞手势:“說得好极了。”学生最后说:“只有放到最后揭示谜底,才能将这种可贵的品质展示出来。”大家都给这个学生的完美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教师虽然用语言进行诱导,但几个显性动作还是起到重要的暗示作用,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向文本的深处发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往往只有一个维度。教师的不断暗示,使学生思维的角度变得丰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情境暗示,帮助学生认知构建

创设教学情境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教师通过多种方法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情境,也能给学生带来一定心理暗示。教师讲述故事、提出疑问、播放音乐等,都可以启动学生思维,这无疑是暗示的结果。特别是播放音乐,能够渲染一种特殊的气氛,暗示效果比较明显,能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情境创设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情境。如,教学《女娲补天》一文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女娲补天》的动画视频,学生热情很高,对女娲炼石补天的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看完动画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她是怎样补天的?补天后,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学生根据动画内容,并结合文本,积极思考,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一个学生说:“因为天上塌了一大块,露出黑黑的大窟窿,而且引发了大火,人间遭遇了灾难了。女娲为拯救人类,立刻行动起来。她找来五彩石,并用神火炼了五天五夜,终于把大窟窿堵上了。”

教师通过动画片进行暗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思考,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对女娲补天行为有了深刻感悟。

教师运用暗示法需要一定技巧和方法,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分析,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展开调查,并对暗示方式进行筛选,以提升暗示运用的适合度。语言暗示、体态暗示、情境暗示、活动暗示等,都能给学生以提示和启迪,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体态情境思维
思维跳跳糖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钢琴基础教学中的歌唱和体态律动
随、律、衡:体态律动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