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强国托起新希望

2018-04-19 10:09
中华儿女 2018年5期
关键词:发展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展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只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支持。

对于具体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也有详细的阐释,如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如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如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这些都是对教育发展深思熟虑的智慧结晶。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各级各类教育齐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新中国成立68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需要,还要付出艰辛努力。

“持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是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何杏仁说,浙江是全国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的省份之一,目前已经启动实施第二轮基础教育重点县工作,做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工作,发挥省内教育对口支援机制作用,促进结对双方在支持内涵式建设上加大力度。

“在学前教育阶段,入园难、入园贵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张岳峰以安徽省下决心解决学前教育学位问题为例介绍说,安徽省制定了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到2020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达90%以上,普惠园覆盖率达80%左右,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建立完善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

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江古镇中心小学教师黄俊琼代表表示,自己已经在乡村工作T25年。近几年来,在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农村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出台,使得农村教学环境得到了改善,愿意到农村学校工作的老师也越来越多了。“就拿贵州来说,农村教师享有不少优惠政策,比如教师国培计划、教师周转房、乡村教师津贴补助等。我想,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我们乡村教师队伍会越来越壮大。”黄俊琼说。

扎根乡村从教20多载,十九大代表、黑龙江省铁力市工农乡中心学校教师仲威平目睹了乡村学校从原来的毛坯土建到如今现代化的校舍,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等信息化设备一应俱全。北京中科同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邬玉良在河北平山县两所中学设立了奖学金,他说:“教育就是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引导他们了解世界和自我,培养兴趣、养成好习惯,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而在致力于民办职业教育的实业家刘天佑看来,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补充,将帮助更多人拓宽人生之路,实现自我价值。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掷地有声的话语,给教育界打了一支强心针,这无疑会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与可能性。

武汉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怀民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句话印象深刻。“‘才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是否合格,而‘德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是否可靠。”谈到落实,王怀民提出“情景化的教育方式”,即采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良好。“我们要坚持用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用最真诚的关怀树立学生的信心、涵养学生的品质。”

“落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公平,这既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学校管理者,云南省安宁中学校长何明坦言自己压力不小,“我们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符合自身特点的最优化发展,积极实践素质教育,丰富课程体系。”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小康的需要。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目标,必须达成。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很多情况下,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的道理,不仅通俗易懂,而且非常适用。而教育,则能更好地推动小康目标的实现。不过,教育的优先发展,关键还要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缘于此,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因为,只有教育水平上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会更加可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的现实背景,意味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对人民期待的一种回应,也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要让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新时代所带来的变化,以及对此有更加清醒和深刻的认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显然是很有必要的,甚至是很紧迫的一项任务。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梦想的需要。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过去几年的流行话语。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中国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这样的进步,固然值得肯定与点赞,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教育上,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上升空间仍然是很大的。教育事业和其他所有的事业最大的不同,就是教育的“产品”是人,而人的全面发展是全社会最本质、最基本的部分,所以,必须奋力而为。

责任编辑 曹宏琰

猜你喜欢
发展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