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几点看法

2018-04-19 08:13刘树云
东方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石同学语文

刘树云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基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苏东坡的《琴诗》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弹琴既要有琴,还要有弹琴的手指,两者巧妙统一,才能产生优美动听的音乐,教师与学生也是一样,只有师生融洽,心灵相通,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育乐章。怎样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教师应转变观念,赏识学生。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轮船、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当杰出人物来看待,整天挂在嘴边的都是赞扬之词,偶有批评,也是口下留情。在一片赞扬声中,师生间关系将逐渐走向和睦,更容易产生亲切感。

其次,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

以身作则,用行动教育人比只用语言说教更有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比用成套的理论和语言教育效果更好。例如,在我教的班级里,没有同学无故不完成课文背诵的,因为我时常先背诵给他们听以后,才要求他们完成。

再次,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每个学生都想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对于优秀的同学来说不难做到,对于差生来说,就需要老师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克服困难,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教过一个学生,上课爱说话、爱做小动作,上课喜欢与老师拌嘴,几次语文考试均是个位数。一次家长会上,我与家长交流得知:家长时常带他去歌厅,他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针对这一特点,我把收语文作业的任务交给他,上语文课时,时常叫他回答问题,答对时让同学们掌声鼓励。到了学期末时,他的成绩超过了本班半数的同学。之后,他的学习兴趣和缺点有了较大的转变。

二、利用表演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语言艺术,还是一门表演艺术。它来源于生活,更可以表现生活。它与现实生活贴得更近,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多多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表演的艺术”,透过文字的表象去品读文本,深入到文本作者的内心,理解作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例如:我在教授《陈毅市长》一文时,先让学生揣摩齐仰之和陈毅市长的对话,之后,再让同学以电话的形式在课堂上对话,这一简单的表演,加深了同学们对化学家齐仰之的傲慢和陈毅市长诚心为国的理解。在这样宽松、和谐、愉快、专注的语文教学气氛中,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又怎能不产生呢?

三、利用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对学生有着无穷的魅力。因为教师个体良好的语文素养、兴趣、爱好、品性等常常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比如:教师甜美的嗓音、精致的板书、幽默的语言、动情的朗读、激情的演讲等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促使他们从心底里产生羡慕、效仿之情,从而诱导学生喜欢上语文,例如:在上《小石潭记》一课时,我先带着同学们理清小石潭记一文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归纳出小石潭的特点:幽静。接着用各种颜色的粉笔画出小石潭的石,水,鱼以及小石潭上的作者,让学生说出作者此时的心情是什么。学生们看着黑板上小石潭里的鱼似乎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学生马上就能答出:“欢悦”。作者即将离开时,我抹去了太阳,画上了竹子,添上了一抹黑色的风,当我提问作者此时的心情又是什么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在边画著竹子边大声回答:“凄怆悲凉”。

四、开展课外语文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仅仅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这只是让学生达到了好学的境界,若要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需要辅之于课外语文活动这一重要的手段。我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出墙报、黑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答记者问竞赛等;确定主题,开展读书活动,如以“青春”为主题;确定题目,开展演讲比赛,如以“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为题;开展街头广告语纠错活动;带学生到自然中去,捕捉写作的材料等活动。

五、用灵活的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授《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采用了探究课的方式,我设计了整篇文章的教学流程。即:走进苏轼——出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指导——探究 合作 交流——与作者对话——教师小结。在整个流程中,“走进苏轼”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利用工具书介绍苏轼,教师作必要的小结点拨;“出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小结”这三项工作由教师来完成,整个流程的重点是“ 探究 合作 交流”和“与作者对话”两个环节,重在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的张扬,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在教授《陈毅市长》一文时,我采用了表演课的方式;在教授《地球是圆的吗?》一文时, 我采用了讨论课的方式……多种教学模式交叉使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的多个方面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心理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有效提高“教”与“学”双边关系的互动。

参考资料:

《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小石同学语文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挡住他
小石印象
捡到一座城堡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接了电话再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