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智慧物流发展的新动能、态势与路径

2018-04-20 12:23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电商

吴 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中增长方式的转变,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成为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家不断推进“互联网+”与不同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电商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16年全国电商交易总额已经高达22.97万亿,同比增长25.5%。井喷式增长的电商经济对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的智慧物流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在2016年7月常务会议上也明确提出了加速构建“互联网 +”高效物流的战略规划,要求智慧物流在发展中深入融合大数据与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新经济发展中物流行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目标。智慧物流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可以有效提高商贸流通效率,作为劳动力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智慧物流发展实现了经济增长驱动与解决就业的双重目标。近年来,在国家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工业尤其是制造类行业对物流的市场需求正在不断的升级,传统物流服务中的仓储和运输需要不断向综合型的智慧物流服务转型,从采购到销售多环节适应市场发展的物流需求,智慧物流服务企业将成为社会发展和物流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国务院、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及商务部等密集出台的多项物流行业政策引导下,智慧物流的发展问题成为广大学者的研究重点。任永昌(2011)对智慧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地理位置、自然因素、社会影响及周边基础设施等都对智慧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产生影响。张风平(2014)重点分析了冷链智慧物流中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通过NHP和EM法确定了配送中心建设中的环境因素、社会影响、经济因素及自然因素等众多因子的权重,根据选址模型评价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决策。许德刚(2016)以粮食配送为案例进行了相关影响因素的智慧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其中包括了11个不同类别的选址影响指标,分别是气候条件、运输距离、客户分布、地理区位、政策环境等。可以看出,目前关于智慧物流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某一节点上,面对电商经济催生出的各种新型商业模式和业态,“互联网+”引导下的智慧物流发展将成为物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军。本文从产业发展的宏观角度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物流发展进行研究,通过探讨智慧物流的发展动能、态势,提出智慧物流的发展新路径,为现代物流产业变革与智能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智慧物流发展的新动能与新态势

(一)智慧物流发展的新动能

电商经济催生出的新经济模式和业态带动物流行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带来了物流服务需求碎片化和物流配送去中心化的新挑战,在全社会互联网化、共享经济及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下,智慧物流面临着发展的新动能。

首先,智慧物流需要面对快速增长的快递服务市场需求。我国的物流行业自21世纪初至今经历了由快趋缓、逐步企稳的发展历程,除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物流行业发展速度骤降外,其他年份均保持了8%左右的增长速度,其中快递服务市场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最为显著。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的快递总件数为75亿件左右,2016年已经突破300亿件,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5%,而与之对应的全社会物流增长率在2015年和2016年仅为5%左右,如图1所示。

其次,智慧物流发展面临的物流服务需求碎片化。传统商贸经济体系下的物流需求具有系统化和批量化的特点,物流的仓储与配送一般为大批量的货物提供流通服务,随着近年来电商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行业面临的商品流通正向着小包装和多频次趋势发展,消费市场对物流服务的碎片化现象十分严重。根据国家对电商市场消费的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全国的电商交易总额达到了22.97万亿,其中小包装的商品包裹量较2015年增长了50%以上,可以看出,社会网络化和消费电商化引起的居民物流服务需求日益频繁,且随着低价值可包裹货物电商交易的不断增加,小包装的物流服务需求碎片化发展态势将更为严重。

最后,智慧物流发展面临着物流配送去中心化。传统商贸流通经济对物流配送的需求具有固定地域性特征,分销环节与物流环节相互独立完成流通功能,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经建成的年均交易规模超过1亿元的批发市场超过5000个,全部品类的商品经营面积已经达到3亿平方米。随着电商经济的发展,传统大规模的批发市场或交易中心在进行商品分销的同时也为电商交易提供了物流集散的功能,在电商交易大市场、大流通的属性下,物流服务已经不再受到地域空间的限制,网络化的服务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商品交易,因此物流配送中心的去中心化是智慧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智慧物流发展的新态势

建立在大数据、云计算和共享经济基础上的智慧物流能够有效地实现物流服务中的资源信息共享,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物流需求与物流企业服务之间的信息联通障碍,在目前全国超过7000万家中小企业市场物流需求中打破“信息孤岛”带来的供需失衡,不断通过推进信息的开放与共享实现物流行业的提质增效。

首先,智慧物流需向共享经济方向发展。现代物流发展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与仓储配送,但“最后一公里”难题仍是整个物流行业函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随着物流市场中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甚至第五方物流的不断参与,在整个物流环节末端的配送网点存在重复性建设问题,尽管隶属于不同的物流企业,但宏观角度上仍然导致了整个物流行业中的资源浪费和过度竞争。共享经济可以实现智慧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中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在社会互联网化发展下的社区服务站、高校便利店及小区物业等都可以成为智慧物流共享经济的合作终端,为智慧物流的配送提供代收代存功能,从而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其次,智慧物流需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传统的物流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在仓储、配送及包装多个环节解决了大量的就业,但目前我国老龄化的现象日趋严重,智慧物流发展需要通过自动化的物流设施设备来应对物流服务增长需求中劳动力不足问题,一方面解决了劳动力的供需难题,为其他行业提供劳动力生产要素,同时在包裹分拣、扫描、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及派送等环节的自动化技术和设备应用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效降低出错率。

最后,智慧物流需向服务高效化和成本低廉化方向发展。我国2016年的物流总额已经高达230万亿,社会物流综合费用约12万亿,“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物流在提高服务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已经开始着力发挥积极影响。根据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与阿里巴巴提供的物流时效指数(见图2、图3),全国各区域的物流效率在智慧物流技术及设施应用下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2016年的物流时效指数分别降低了6%、10% 和 9%,且存在越偏远地区提高幅度越明显的效果。

智慧物流发展的新路径

我国“十三五”物流发展规划和发展理念提出,智慧物流的新动能和新态势发展需要符合创新、绿色、协调和共享等原则,本文认为实现智慧物流发展的新模式应遵循以下路径:

(一)协同创新与资源共享

首先,智慧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和协同创新。信息时代的现代化物流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双重关系,在智慧物流发展需要的技术创新、设备研发等方向需要企业间进行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同时与其他行业实现跨界的协同创新,在互联网金融的支持下实现智慧物流的软硬件升级。以阿里巴巴的菜鸟物流为例,在智慧型物流发展的过程中,菜鸟网络深入融合网上银行对互联网金融链端进行打通,通过智慧物流的金融供应链产品的研发实现了商品交易中的存货与销售授信,此外与海尔集团、中国铁路集团等进行跨界合作实现了海尔品牌的铁路物流专列,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时效。

图1 2012-2016年全社会快递业务与物流增长率

图2 2014年1季度-2016年4季度各区域物流时效图

图3 2016年我国各省份物流时效图

其次,借助“互联网+”的高效服务创新运营模式。现代商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中重构了商业模式与客户关系,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在业务流程和生态体系上也不断衍生出新模式和新业态。智慧物流借助“互联网+”的高效服务一方面体现在智能仓储方面,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下的智慧物流智能分仓有效解决了“单点发全国”物流配送模式中的货物销量预测和配送规划,并通过分仓后的智慧型分拣和包装提高物流链路的整体效率。此外,智慧物流借助“互联网+”的高效服务还体现在高效运输与便捷配送上,在“互联网+”与车货匹配、甩挂运输及城市配送等融合发展模式下,智慧物流已经开始出现诸如货车帮、云鸟配送、运满满及速派得等新型的配送业务,通过信息技术的协调创新为电商交易提供了同城或短途的即时配送服务。

最后,发展多式联运提升物流资源的集约度。智慧型物流发展多式联运目前正面临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的黄金阶段,2015年我国的铁水联运量已经高达240万标箱,有效降低了近30%的运输成本,因此智慧物流发展可以响应国家战略规划,积极开发多式联运的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物流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互联与共享功能积极与海关、上下游物流服务需求企业进行协作发展,创新一站式和开放式的联运服务业务,通过物联网、快速转运装备技术和智能转运系统等配套技术设施的研发实现智慧物流中的多式联运自动化发展。

(二)物流业务数据化处理和物流数据业务化发展

首先,物流业务的数据化处理具体体现在物流业务标准化产品的应用、在线化产品的应用和大数据化产品的应用等方面。在标准化产品的应用方面,诸如电子面单等一系列的基础产品的应用实现了智慧物流运营在数据采集和传输等环节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物流服务商与需求企业、快递公司的服务渗透率,有效降低派送成本并提高派送效率。在物流业务在线化产品的应用方面,基于云计算的物流云可以快速处理大量的包裹信息,提升运营效率,不断提升物流业务的在线化处理能力。在数据化的产品应用方面,智慧物流与电商在商品交易信息和客户消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上可以提高物流企业的数据对接协同能力,实现智慧物流运营中的静态数据可传输化与可视化。

其次,物流数据的业务化发展主要体现在智慧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优化上,在大数据的分析下通过监测商品生产状态、预测商品销售订单、信息化管理仓储配送及借助大数据确定仓储配送中心的选址。在智慧的供应链优化方面,主要作用路径是优化商品的库存、优化物流配送和管理存储空间等,其中优化商品库存主要体现在分析和预警存储、预测库存需求和管理库存成本上,优化物流配送主要体现在通过商品销量数据分析和管理采购与供应商、科学的进行商品发货等,管理存储空间主要体现在通过消费者消费偏好和消费习惯的大数据来分析顾客购买模式,并据此进行科学的发货处理。

(三)智能化与物联网化

人工智能是智慧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随着可视化的信息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机器人理货及货物移动信息服务等新兴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普及应用,智能化的运营与管理是智慧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物流中的仓储配送等节点在自动化的智能机器人辅助下,一方面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导致的“用工荒”和“用工贵”,另一方面在业务处理效率和出错率等方面都能大大的改善。以阿里巴巴的智能化机器人作业为例,智能搬运机器人可以自动获取搬运路线,降低搬运时间90%以上,智能缓存机器人能够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包裹并获取全部信息等。

此外,物联网与智慧物流的融合发展也是未来物流发展的主要趋势,目前物联网已经开始在智慧物流的部分环节提质增效,具体体现在车辆调度、货物溯源、全程冷链、驾驶安全和供应链协同等方面。车辆调度上通过物联网的定位与附属信息采集系统,对智慧物流运营车辆的路况、车况及外部环境等进行信息识别与上传;货物追溯上通过物联网适时远程视频追溯货物的整个运输流程;全程冷链方面主要针对智慧物流的冷链运输环节进行全过程的温度检测,适时控制冷链物流的温度要求;驾驶安全方面是通过对车辆驾驶过程中的速度、驾驶室环境及车况进行信息处理;供应链协同方面通过物联网技术及时传递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物流信息,打通信息壁垒,实现供应链高效协同。

参考文献:

1.吴婷.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互联网+物流”服务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4)

2.郭梦颖.智能物流模式的困境与出路[J].经营与管理,2016(10)

3.何黎明.我国智慧物流发展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7(6)

4.郝书池,姜燕宁.发展区域智慧物流的长效机制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6(3)

5.褚翠霞.物联网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7(1)

猜你喜欢
互联网+物流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