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业发展新趋势及对策探讨

2018-04-20 12:24申丹虹教授张亚倩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太原03005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服务业制造业电子商务

申丹虹 教授 张亚倩 薛 山(、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太原 03005)

随着全球化以及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结构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快速增长势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甚至主要依靠服务业的拉动,出现了“去工业化”现象,一些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例大大超出制造业,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份额平均为75.4%,英国则高达80%,服务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而且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贫困。从1980年到2015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均超过70%,德国、法国和日本也超过60%,美国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更高达80%。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服务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趋势,包括服务业和制造业、新技术、电子商务、全球化的融合趋势。

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

(一)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趋势

按照传统意义上区分服务业和制造业,制造业生产有形的产品,服务业提供无形的服务,但随着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两者出现了融合趋势,服务业开始像制造业一样生产大规模的产品,而制造业开始像服务业一样提供设计、售后等服务。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些服务业的运行方式和制造业已经非常相近,比如数据中心、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服务中心,它们像制造业一样需要固定的场所,需要投入服务器、制冷设备等机器设备,同时像制造业生产产品一样生产数据等产品。同时,有些服务型企业也开始出售自己的产品,如谷歌出售自己的平板电脑,卓越亚马逊出售自己的电子书阅读器。

第二,许多服务型活动和形式在制造业中表现出来。首先,制造业本身不只是制造和组装的过程,制造业中包括许多和服务相关的环节,如管理、设计、金融、法律服务、商业,以及服务创新活动,这些服务活动能促进制造业更有效率地生产,使制造业产品运输、跨境贸易、配送以及数据和技术的协调更加顺畅和便捷。其次,许多制造业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开始使用嵌入式服务如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定制,有些制造业出售产品的同时也提供服务,消费者也习惯于把产品和服务结合起来,如出售打印机的公司同时提供售后服务、咨询服务、文件管理服务等。

第三,在制造业产品附加值中服务投入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全球价值链(GVCs)的建立,制造业为了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出现专业化和碎片化特征,许多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都被外包出去,在服务外包中,既包括现代服务业中的研发、金融和物流等,也包括传统服务业如清洁服务,外包活动的发展又产生了服务中介。根据OECD的报告,在OECD国家,1/3的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中包含服务型附加值,而在制造业产品出口中,30%-40%的附加值是产生在服务部门。在全球价值链的微笑曲线中,附加值最高的阶段通常在上游的理念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以及下游的品牌战略、市场占有和售后服务等活动。

(二)服务业和新技术结合趋势

传统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提供服务的,比如传统的餐饮、理发、个人贷款等服务,所以,鲍莫尔(1967)认为在传统服务业中,劳动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没有被替代的余地。因此,在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长期存在着“鲍莫尔病”,即虽然服务业在GDP中的份额不断上升,但服务业的生产率却十分低下。服务业和新技术结合趋势证明“鲍莫尔病”能被治愈,甚至有可能改变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模式即先完成工业化然后再发展服务业的传统模式。发展中国家是否可以跨越工业化阶段直接从农业跳到服务业?印度最近几年的发展做了新的探索。印度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直比中国高,其服务业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也高于中国(见图1),印度靠服务业的出口拉动了印度的经济增长。印度的发展模式给发展中国家提出另一种可以借鉴的发展可能性,即直接从农业跨越到服务业,但是,无论是高收入国家,还是低收入国家,还没有一个绕过工业化直接进入服务业的成功国家。

随着技术进步以及商业模式的变化,服务业的特征和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服务业从有形发展到无形,从低技术含量发展到高科技的现代服务,从不可运输变成可以运输和跨境贸易,从传统服务业转向现代服务业。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广的主导产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已然成为发达国家主要经济增长点。服务业的创新成为企业发挥竞争优势以及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乃至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现代服务业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产品的设计、品牌的创立和维护等活动中,知识发挥着核心的作用。

同时,创新活动在服务业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服务业的创新不仅体现在研发活动或者信息和通信等技术创新,也体现在市场商业模式和组织结构的创新。服务企业可以利用对知识以及人力资本等无形投资,去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服务,而这些创新活动通过企业的集群模式,产生扩散和溢出效应,其它服务型企业可以模仿和学习。规模经济和溢出效应原来被认为只有制造业才具备,和制造业相比,服务业的集聚比制造业更容易,因为服务业需要的空间远比制造业的厂房小,服务业的集聚也不会引起像制造业那样的产品运输的拥堵问题。著名的服务业集聚地——美国的硅谷和印度的海得拉巴,之所以能够吸引大批的企业和工人前往,除了规模效应,还有溢出效应,企业和工人在知识溢出的外在性中获益匪浅。

(三)服务业和电子商务结合趋势

电子商务为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服务业的发展可以运用电子商务这一载体,对服务进行数字化存储和传送,极大地促进了线上线下交易的融合发展。通过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带动传统服务业进行电商发展模式,开展电商业务,使得许多原来不能进行运输的变得可以运输,比如咨询服务,即使距离遥远,通过互联网和高速电话,以非常低的价格就可以完成,如金融产品、通讯和数据等,通过电信网络、互联网和卫星等可以及时无障碍地进行远距离电子输送。电子商务的兴起使许多服务比如教育的跨境交易成为可能,传统的教育模式被认为必须是面对面的,现在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的实现,使得教育贸易通过较低的管制壁垒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消费者采用移动互联网和应用方式进行消费已渐渐成为习惯,网络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因此电商发展与服务业更应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以促进高水平的服务业的发展。

不同于传统服务业的低生产率特征,现代服务业(比如信息、通讯、金融和保险、教育和医疗等)的劳动生产率通过电子商务,也呈现出高速增长趋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表现在成本的降低,有了电信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许多现代服务业的成本可大大降低,如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教育成本可大大降低;在线医疗咨询服务,看病的医疗成本可降低。

(四)服务业和全球化结合趋势

传统的跨境贸易主要针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品,服务业被认为是不能进行跨境贸易的,但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服务业和国际化相结合的趋势明显,尤其是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国家中产阶级迅速崛起,他们对金融、健康、教育和旅游等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逐渐进入这些新兴市场。服务贸易有四种提供方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费、FDI和自然人流动,而FDI是服务贸易的主要提供形式。中介服务的国际化是最典型的服务型活动,80%的服务出口需要通过中介进行。

服务贸易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国家的服务业有比较优势,就可以出口,从而拉动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如果按照服务贸易额占GDP比重来衡量, 2016年英国的服务贸易额占GDP的比重是最高的,为20.4%(见图2),紧随英国之后的是德国和法国,美国的数值略高于中国。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进行产业转移方式由20世纪90年代的FDI发展到现在的外包形式,由商业流程外包(BPO)和信息技术外包(ITO)组成的服务外包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ITO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7%,BPO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是10%,BPO的市场份额逐年增大。发达国家是世界主要的外包支出国,美国约占2/3,欧盟和日本占近1/3,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服务外包承接地。印度是亚洲的外包中心,墨西哥是北美的外包中心,东欧和爱尔兰是欧洲的外包中心,中国、菲律宾和俄罗斯等国也正在承接更多的服务外包。

(五)中国已成为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市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正在开拓海外市场,而正处于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的中国,已经成为它们的目标市场。它们认为中国服务市场需求巨大。根据2010年OECD的报告,到2030年,中国和印度的中产阶级的消费将占世界的绝大部分。中国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正在快速增长,收入的增长必然带来消费的增长,而对服务的需求和收入是富有弹性的。因此,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服务的需求数量和种类将会迅速增加。咨询公司卢比肯战略集团估计随着中国在2050年老龄化达到顶峰,中国在2020年将会需要600万护理人员,而目前中国的注册护士人数仅有300万,外国的服务机构和培训公司正在瞄准这一巨大缺口。

新趋势下我国服务业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传统制造业面临的困境

多年来,我国制造业依靠劳动力成本低、要素价格低等竞争优势得以快速发展,但现在我国的制造业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我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追逐利益,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获得发展,资源并未高效利用。这导致传统制造业总体产能利用率低,产出效率不高。同时,产业的过度投资和低效投资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效应也导致资源浪费、产能过剩问题加重,影响企业效益的提升。其次,传统制造业的价值实现主要集中在低技术水平的生产加工环节上,导致大多数公司缺乏对产品的技术研发及自主品牌的打造,难以涉及高附加值环节,在国际价值链中处于较低位置。传统制造业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实现转型升级,必须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与服务业实现融合。目前,虽然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上述问题,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逐步选择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制造业附加值中服务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加。但我国传统制造业仍占较大比重,服务投入系数偏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发展趋势还有待提高。

(二)我国服务业生产率水平不高

尽管目前我国服务业增长速度加快,内部结构也有所改善,但仍存在“鲍莫尔病”, 即鲍莫尔认为相对于工业制造业而言,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较慢。我国的“鲍莫尔病”主要体现在我国服务业仍然集中在批发零售、餐饮、交通运输、个人贷款等低端的服务产业,这些低端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市场中占比较大。高端服务业如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产业,占整个服务产业比重较小,而高端服务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也是高附加值服务业,这种情况导致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仍偏低。同时,我国服务业集群模式、扩散和溢出效应不明显。许多服务型企业无法对研发等创新活动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同时该类企业缺少创新的商务模式以及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以上问题导致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低下。

(三)我国服务业中电子商务的发展亟需提高

电子商务逐渐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我国服务业领域中的电商发展亟需提升,服务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还需不断完善。第一,电子商务发展地区差异仍比较明显。目前,相对成熟的电子商务发展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珠三角等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较为完备的地区,这些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和城市的服务业通过电子商务这一载体进一步完成了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依托电子商务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但是中西部省市的电子商务与服务业的融合促进趋势仍有待支持和引导,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还不成熟,电商基础设施和数据云服务还有待规划和提升,电子商务在中西部地区服务业中的应用还需不断加强。第二,服务业与电商融合发展模式单一,主要集中在传统网络零售市场方面,导致网络零售企业竞争严重,而其他发展模式却较为滞后,服务业与电商模式界限还较模糊,需要进一步细分,售后等配套服务的电商质量还需提高。除此之外,电子商务创新水平较低,创新困局亟待破解。服务业领域中电子商务的创新依托于二者兼容的复合型人才。尽管高校逐步重视电子商务课程的开设,但是将服务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育仍是短板。第三,国家对电子商务的监管力度和扶持力度还有待提高。现阶段面对日新月异的电商发展,电商发展衍生的问题也接连出现,网络个人信息泄露、钱财盗刷、电商产品鱼龙混杂等问题层出不穷,国家政策体系与扶持力度需不断创新以应对服务业领域中电商发展产生的问题。

(四)我国服务业的政策与法制环境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服务业还存在着市场化程度不足,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偏弱等问题,原因之一是存在体制性障碍,体现在国有服务企业所占比重较大,服务业垄断较强。这种体制性障碍导致我国服务业创新资源配置不高,创新体系不完善,供给能力的扩张受到制约。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对进入服务业有着很大意向,但具体操作则存在很多障碍,这是由于我国行政管理环境不够完善,市场准入限制较多,竞争不充分,进而忽视了中小型企业发展潜能。而政府在促进集群发展时着重重新建造新的服务业集群忽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潜能,对于中小型服务企业以及已经自发形成的企业群发展壮大和鼓励机制也相对较少。

图1 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额占GDP比重的比较

图2 2016年各国服务贸易额占GDP的比重

在人力资源方面,政府对服务业所需技术人员的能力划分较为粗糙,相关服务产业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化水平还需提高。我国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迈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产业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对企业核心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国内相关法律尚不健全,管理滞后,许多相关法律仍在制定或酝酿当中。

我国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一)以制造业为基础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在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中,发达国家处于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的上下两端链条中,而发展中国家处于制造和组装的中间链条中,当然,发达国家获得的附加值份额要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份额。但是,现在发达国家有制造业回归的倾向,许多美国公司正在考虑把生产从发展中国家带回美国,这是由于发达国家关于重视制造业的产业政策的大讨论。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制造业在GDP中的份额越来越少,从而担心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它们担心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更新换代会威胁到发达国家的竞争力。

因此,中国的产业政策应在不削弱制造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制造业带动服务业发展。中国虽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中附加值最低的组装、制造位置,但由于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中国也有可能实现产业的升级,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又可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互作用又会产生乘数效应。

(二)通过新技术促进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是典型的面对面的个人服务,被认为是无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但是服务业出现和新技术结合的趋势,形成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通讯、金融服务以及数据处理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出现使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服务业不再仅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也像制造业一样,是资本和能源密集型产业,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取决于规模的大小、技术的密集程度以及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根据OECD2014年的报告,OECD国家的经济增长取决于总体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而总体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取决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中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无论在GDP中的份额,还是生产率都大大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

中国要想在价值链中实现产业升级,占有较高的附加值份额,必须发展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第一,为了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必须依托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加强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速互联网络建设。因为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特征,政府在协调互联网络的建设中可以发挥更大的协调作用,政府还可以和私人企业开展合作建设。第二,为了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必须制定促进服务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因为集群可以引起专业化的劳动分工,产生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促进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集群还可使新思想和信息得到更快的传播和交流,从而产生示范效应,促进新企业的创建。由于集群也可能产生外部不经济效应,政府在促进集群发展时,最好鼓励已经自发形成的企业群发展壮大成集群,而不是重新建造一个新的服务业集群。第三,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制定鼓励服务业创新的产业政策。此外,我国还应该构建创新联盟,鼓励创新发展,真正让知识和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着重推动科技和创新的引领作用。同时,也应该通过政府采购鼓励创新,由政府部门推动创新采购。政府对创新的采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一般政府采购,即创新导向的采购,把和创新相关的标准写入招标说明和评价中;二是催化式采购,即政府在服务产品发展的早期阶段强调对该服务产品的需求,从而对市场发挥显示器作用;三是商业化前的战略购买,即购买那些还没有在市场上出现的服务的研发、设计、样本或测试服务;四是商业化采购,目的在于跨过服务产品的商业化阶段通过政府采购直接满足公共需求。

(三)促进服务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

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有赖于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依托互联网智能时代的大环境带动传统服务业商家,挖掘更多消费潜力,为服务业的发展开启新途径。因此,加深服务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趋势必不可少。首先,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电商发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普及率,促进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与服务业的全面、深度融合,拓宽电商发展模式,实现区域发展平衡。其次,加强“双创”基地建设,不断创新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提升电商服务专业性,保障服务质量,引领电商平台与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促进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此外,鼓励培养熟悉电子商务和服务业的复合型电商人才,大力吸引电商人才的流动,建设知识密集型的电商服务产业。再次,把握好监管和支持的力度,借鉴发达国家服务业与电商融合的经验,例如美国政府对自身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进行定位后制定法律规范电子商务发展,并给予一系列的优惠和鼓励政策;欧盟实现多元化的市场监督手段和环境等。我国应建立电商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建立服务业与电子商务互相促进的发展环境,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提升电子商务的服务水平,推动电商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加快我国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四)创建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服务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还需要政策、法规等“软件”的配套。因此,我国应该创建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第一,创建更加灵活的行政管理环境,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便于有潜力、高效率的创新型服务企业的创业。鼓励中小型服务企业的进入,由于服务业的特点,服务业的中小型企业比制造业中小型企业规模更小,但中小型服务企业也可以创新,而且随着全球产业链碎片化趋势以及产业升级换代趋势,中小服务型企业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参与产业链的某个过程,而不是提供一个完整的服务产品。第二,创建有利于服务型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法制环境,服务业的创新不同于制造业的创新,通常是电子形式,容易被盗版,因此,服务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鼓励服务业的创新。同时,服务业的无形特征,使服务业合同的执行很难保证,因此,加强服务业的合同执行力度,才能保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才能有利于新的服务企业的进入。第三,创建有利于服务业企业竞争的市场环境。服务型企业只有在竞争的压力下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培育创新型服务企业,在竞争中,只有高效率的企业才能胜出。竞争不仅来自本地企业之间,也来自FDI的企业,FDI企业不仅能促进竞争,还能把技术转移给当地企业,所以,我国在制定吸引FDI的产业政策时,重点放在吸引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企业如商业服务、通讯等,优先选择吸引高科技研发实验室、跨国公司总部或决策中心在当地落户。在创建竞争环境中,也要注意保护本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应逐步放开本地市场,让本地服务型企业有逐渐适应和调整过程,避免本地企业因外地企业的进入而被摧毁。第四,创建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劳动力供给环境。服务业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既有餐饮、零售、理发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又有金融、通讯、保险等技术密集型部门,因此,服务业不仅需要低技能工人,也需要高技能工人,我国在促进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应鼓励低技能工人在服务部门工作,以创造就业。同时,通过教育和培训以及终身学习政策,培养适合新技术快速发展的高技能工人。

参考文献:

1.Lanz,R,Maurer A.Services and global value chains:Some evidenceon servicification of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networks[C].WTO,2015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素质是灵魂,是方向,是工会干部素质中的关键。工会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一是表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保持一致;二是要牢记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广大职工是企业的主人,离开企业职工的参与和支持,企业将一事无成,工会将一事无成。所以,工会干部说话办事始终要着眼于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这个基本点,通过学习不断的提高并展示自己的工作才能,使人信服,受人尊敬,塑造博学多能的服务者形象。

2.Hildegunn K N,Yunhee K.The Role of Services for Competitiveness in Manufacturing[R].OECD,2013

3.Koen D B,Isabelle D J,Laurent M.Manufacturing or Services-That is(not)the Question’:The Role of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in OECD Economies[R].OECD,2015

4.Andrew M,Darryl B.Seven Myths about Services[R].Sydney:Australian Services Roundtable,2010

5.Kristian U,Hubert S.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EU services sector[R].Luxembourg:European Investment Bank,2010

6.Ejaz G,Homi K.The Service Revolution[R].Washington:The World Bank,2010

7.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R].汉镒资产研究院,2008

8.徐东升.电商服务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5(7)

9.洪涛.“新零售”与电商未来趋势[J].商业经济研究,2017(8)

10.Lionel Fontagné,Pierre Mohnen,and Guntram Wolff.No Industry,No Future?[R].French Council of Economic Analysis,2014

11.Warwick K.,Nolan A.Evaluation of Industrial Policy[R].OECD,2014

12.马晓河.结构转型、困境摆脱与我国制造业的战略选择[J].改革,2014(12)

13.巩鸢.新形势下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6)

猜你喜欢
服务业制造业电子商务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