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VAR的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动态影响实证分析

2018-04-20 12:24刘荣茂教授李亚茹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南京210095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消费信贷储蓄协整

刘荣茂 教授 李亚茹(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南京 210095)

引言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表现在:近四年来我国GDP增长率平均值已从10.4%降至7.4%。针对此种情形,国家领导人习近平2014年在河南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以平常心适应经济的新常态”,要求稳步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并针对供给侧改革的国家战略,提出“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要求。以上方面说明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调整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然而纵观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方面: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拉动力度不断下降,近几年内对GDP保持个位数甚至负数的贡献率;投资方面:长期以来国内各级政府主导的粗放投资,繁育出大批僵尸企业,投资对经济的带动地位也不断下降;消费方面:2008年之后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几乎维持在50%左右的水平,2015年甚至突破为66.4%。可见,刺激居民消费成为当下重振我国经济的重要举措,消费信贷作为刺激消费,进而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有力工具变得尤为重要,国家层面为此对消费信贷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同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利息差难以维持金融市场环境,消费信贷业务自身较强抗周期能力、轻资本、效用水平高等特点,备受各类金融机构的青睐。艾瑞咨询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19万亿元,同比增长23.3%,预计2019年将达到41.1万亿元。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消费信贷于1998年的初步发展,到最近几年的大力提倡,其对经济增长是否真的有促进作用?如果有,作用强度多大? 各区域又有何表现?以上问题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此外,本文的研究也将为各部门作出发展消费信贷,促进经济增长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和政策上的个人意见。

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多从家庭视角研究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appelli and Pagano(1994)选用25个国家的样本实证发现,家庭信贷与GDP负相关。De Gregorio(1996)运用OECD的20个成员国数据,研究发现家庭信贷与经济增长不显著相关。Beck et al.(2012)首次区分家庭信贷和企业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选取1994-2005年45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样本,研究发现企业信贷促进经济增长,家庭信贷无显著影响。类似的有,IM Banu(2013)使用SAS软件对罗马尼亚的信贷和经济增长进行分析,得出家庭信贷相对于企业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

国内方面,蔡浩仪和徐忠(2005)从居民储蓄率和中小企业贷款渠道研究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通过选取2000-2003年的省际数据,实证发现消费信贷不利于经济增长。张凤元等(2012)则基于全国2001-2010年季度数据,运用VAR模型论证发现,消费信贷有限促进经济增长。张爱莲和刘柏(2012)选取2007-2010年月度数据,运用离散选择模型实证检验得出,长期消费信贷相较短期消费信贷更能促进经济增长。

综上,国外有关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研究较为成熟,而国内尚未成体系。然而由于样本选取、研究方法不同,国内外结论不统一,并且现有研究多用时间序列研究消费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基于此,本文构建PVAR模型研究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一)模型设定

VAR模型要求数据集足够长,而我国消费信贷统计始于2004年,本文利用Holtz-Eakin(1988)提出的放宽了样本量的PVAR模型进行分析,分别就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消费路径和储蓄路径建立如下模型:

式(1)中,y有两种表达方式,方式一为{lngdp,lnsl,lncl},分别为经济增长、社会消费与消费信贷;方式二为{llngdp,sav,lncl},分别是经济增长、国民储蓄与消费信贷;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vi指代个体效应,θt指代时点效应,k为滞后阶数,μit表示误差项。

(二)变量选取

本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表示经济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示社会消费,消费信贷余额表示消费信贷,储蓄率表示国民储蓄,其通过消费率来测算。

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和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现状,本文选定2003-2015年我国31个省的相关数据,数据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和国家统计局,并以2003年为基期对各变量进行调整并取对数。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实证分析

(一)单方根检验

针对面板数据,需要对各变量进行单方根检验,以防止“伪回归”问题的出现。由于本文的面板数据为“短面板”,在此选用LLC检验和IPS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表明,变量lngdp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该原始序列平稳,lncl、lnsl、sav变量本身存在单方根,而在对其进行一阶差分后,都拒绝原假设,即变量lncl、lns和sav为一阶单整序列。

(二)协整检验

在对变量进行单方根检验后,还需进行协整关系检验。Hamilton(1994)认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是包含协整约束条件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于存在协整关系的序列,VEC模型适用,反之则适合建立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2 单方根检验

注: ⋆⋆⋆、⋆⋆、⋆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方根的原假设;Δ指对变量取一阶差分。VAR模型。本文选用Westerhund的方法分别对消费路径和储蓄路径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两组协整检验绝大部分统计量接受原假设,各变量不存在协整关系,本文选用PVAR模型合理。

图1 消费途径的脉冲响应图

图2 储蓄路径的脉冲响应图

(三)滞后阶数选择

在进行PVAR分析之前,还需确定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本文参考虞晓雯和雷明(2014)的做法,分别对消费路径和储蓄路径的变量滞后四阶,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表5表明,三个准则对消费路径均选择滞后4阶;表6结果表明,AIC准则选定滞后3阶,其余选定滞后1阶,此时参考Lu..tkepoh的意见,BIC准则和HQIC准则适用于趋于无穷大的样本,因此本文对储蓄路径模型滞后1阶。

表3 消费路径的协整检验

表4 储蓄路径的协整检验

表5 消费路径滞后四阶结果

表6 储蓄路径滞后四阶结果

表7 消费路径和储蓄路径的方差分解结果

(四)脉冲响应结果

本文使用严格变量次序的Cholesky分解方法。理论上,消费信贷通过影响居民的流动性约束和预防储蓄动机影响消费和储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因而本文排序为:消费信贷、消费或储蓄、经济增长。本文给设定次序的内生变量一个标准差的冲击,通过蒙特卡洛模拟500次得出图1和图2,横轴表示滞后期,纵轴表示各被解释变量的响应值。

消费途径的脉冲响应函数。主要对设定次序的变量滞后4阶建立PVAR模型,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来刻画变量的相互影响。

如图1所示,首先是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第三行第一列)。给定消费信贷一个标准差冲击,经济增长同期为弱负向反应,此后逐渐上升,并在滞后2期达到峰值,此后各期为长时间下滑,但仍为正向反应。表明消费信贷受到外部冲击当期拖累经济增长,短期内消费信贷持续促进经济增长,随着到达顶峰后转为持续下滑,整体上为非稳态的促进作用。

其次是消费信贷对消费的动态影响(第二行第一列)。给定消费信贷一个标准差冲击,消费同期为正向反应,此后大体上持续下降,直至滞后4期到达谷底,随后收敛于很小的负向反应,并且总体响应值很小。说明消费信贷受到外部冲击短期促进消费,但长期消费信贷持续抑制消费。

最后按照“消费信贷—消费—经济增长”的次序分析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消费信贷对消费的作用以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第三行第二列)来看,消费信贷对消费产生总体上强度较小且由正变负的影响,消费对经济增长产生总体上较为强劲的非稳态促进作用,说明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间接路径中,消费信贷对消费产生的影响经过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牵动,使得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表现为短期内上升,后持续下降。

储蓄途径的脉冲响应函数。主要对设定次序的变量滞后1阶建立PVAR模型,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来刻画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

首先是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三行第一列)。给定消费信贷一个标准差冲击,经济增长同期趋于0的正向反应,此后上升至滞后一期的峰值,随后持续下降,最后接近于0,说明经济增长对消费信贷的反应存在时滞性。消费信贷持续促进经济增长,但并非稳态。

其次分析消费信贷对储蓄的影响(第二行第一列)。给定消费信贷一个标准差冲击,储蓄同期为负向反应,随后上升至一期的峰值,此后急速下滑后接近于0,说明消费信贷受到外部冲击,同期降低储蓄率,滞后一期和二期提高储蓄率,此后各期持续小幅降低储蓄率。

最后按照“消费信贷—储蓄—经济增长”的次序分析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从消费信贷对储蓄的作用(第二行第一列)以及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第三行第二列)来看,后期较长时间内消费信贷小幅降低储蓄率,并经过后期长时间储蓄率小幅降低经济增长的传导,使得后期消费信贷持续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下滑。

对于以上结果,本文解释如下:第一,消费信贷短期促进消费,长期为持续弱负影响,原因在于消费信贷能够缓解居民面临的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而带动社会消费。但居民保守的消费观念,领域内不良问题的时常发生,使得消费信贷弱抑制消费。第二,消费信贷对储蓄同期为负影响,随后短期为正影响,长期为持续的较弱负影响。原因是消费信贷可以促进消费。但现实中消费信贷客观强化了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表现在住房抵押贷款筹集首付款和即将到期还款的压力,但随着各项补贴政策的落实,消费信贷持续降低储蓄率。第三,无论是消费路径还是储蓄路径,长期消费信贷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下滑,表明我国发展消费信贷的方式仍然较为粗放。

(五)方差分解结果

方差分解验证每种随机冲击对内生变量的贡献程度大小,本文采用该方法,能够更精确地展现消费途径和储蓄途径的各变量相互响应程度。具体结果如表7所示。由表7可见,消费路径和储蓄路径下绝大部分变量第10期和第20期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系统在第10个预测期后基本稳定;消费路径下经济增长受自身冲击的影响力度最大,其次是消费信贷,最后是消费;储蓄路径下经济增长受自身冲击的影响力度最大,其次是消费信贷,最后是储蓄;在第20期,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度有所增强;消费信贷对储蓄的解释力度有限。

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2003-2015年相关数据构建面板VAR模型,分别从消费路径和储蓄路径分析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为非稳态的正向影响。从直接效应来看,无论是消费路径还是储蓄路径,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亦然;从间接效应来看,消费信贷长期对消费的较弱负向作用被消费对经济增长较强的促进作用所牵动,消费信贷长期对储蓄率较弱的负向作用被储蓄率对经济增长较弱的负向作用所强化,使得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持续下滑。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科学发展消费信贷,有效挥发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针对各地区消费文化、经济等主客观方面的差异,各地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方针和政策;对于东部地区,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业务,同时加强对消费信贷市场的监管和规范;而对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需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健全消费信贷市场运行机制。第二,完善相关机制,协调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针对居民消费观念保守,对消费信贷认知不足的情况,加大消费信贷宣传力度;面对我国居民征信信息的缺失,政府部门应积极建设征信体制,同时可实现与其他机构合作;国家在积极倡导消费信贷发展的同时,健全相关风控机制。各金融机构也应强化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浩仪,徐忠.消费信贷、信用分配与中国经济发展[J].金融研究,2005(9)

2.张凤元,符建华,黄倩.消费信贷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 4)

3.张艾莲,刘柏.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协动关系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2(1)

猜你喜欢
消费信贷储蓄协整
后疫情时代个人消费信贷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消费信贷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期限结构视角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