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核心筒周围部分防水底板渗漏水鉴定分析

2018-04-21 10:26穆卿妍王大成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4期
关键词:鉴定

穆卿妍 王大成

摘要:某工程防水底板混凝土采用C40,P8,板厚400mm,配置双层双向14@180,底板垫层采用C15混凝土,厚100mm,该工程核心筒周围部分防水底板渗漏水进行鉴定分析

关键词:防水底板渗漏;鉴定;抗浮锚杆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4-0-01

该工程周边无高温、震动、腐蚀性环境,主体为地上24层,地下两层,框架核心筒结构,裙房部分为地上3层地下2层框架结构,地下场地自上而下分为3层,1层素填土,2层强风化花岗岩,3层中风化花岗岩;本工程独立基础、筏板基础持力层位于第2层强风化花岗岩,地基承载力为1500KPa。筏板基础及独立基础外设防水底板,防水底板混凝土采用C40,P8,板厚400mm,配置双层双向14@180,底板垫层采用C15混凝土,厚100mm。防水底板下设软垫层,采用聚苯板垫层,厚度50mm,地下室抗浮水位标高为10.5m,抗浮区域布置抗浮锚杆,长度锚入第2层强风化岩,长度3.8m;目前6/F,6/C以及5/K位置周围出现渗水,其中5/K位置用Kax-01亲水单液型发泡止水剂和Kax-02疏水单液型发泡止水剂配合使用将漏水位置堵住,堵住后又在5~7/B~F其他位置出现渗水情况,对该工程核心筒周围部分防水底板渗漏水进行鉴定分析。

一、原因分析

该工程渗漏水部位基础形式為独立基础加防水板,此基础形式中,防水板一般只用来抵抗水浮力,不考虑防水板的地基承载力。独立基础承担全部结构荷重并考虑水浮力的影响。针对目前防水底板出现渗漏水情况,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一)对防水底板承载力进行验算。

根据验算结果显示,防水底板混凝土采用C40,P8,板厚400mm,配置双层双向14@180选择满足承载力要求。

(二)对渗漏水位置进行锚杆验算

1.单根锚杆竖向上拔力计算

2.抗拔锚杆体杆体的截面面积计算

设计锚杆配筋为2 根直径为32mm钢筋,面积为1608.5mm2;根据计算结果显示在柱②、③、④位置锚杆配筋稍显不足;

3.所需锚固长度计算

根据《结构技术措施2009》(地基与基础)、《建筑设计规范》、设计图纸及实际锚杆拉拔试验检测结果,其中锚固长度为3.8m,孔径:150mm,按《结构技术措施2009》(地基与基础)7.3.2-5验算;

4.锚杆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验算

根据图纸,锚杆直径为150mm,锚固段长度为3.8m,由勘察报告知,锚固段应锚入第②层强风化花岗岩,其frb=280KPa,据《地规》8.6.3及《结构技术措施2009》(地基与基础)7.3.2-1

根据以上计算可知,岩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设计满足要求;

(三)锚杆的抗冲切验算

经计算:冲切力Fl<抗冲切力Ft,冲切检算满足要求。

主体结构柱下独立基础与底板系一次性混凝土整体浇筑,但是柱下独立基础向底板过度时过于突然,在柱下独立基础与底板的交界处会产生很大的应力集中现象,致使底板混凝土遭受剪切破坏,裂缝两侧混凝土上下明显有高差。

二、检测鉴定结论

(一)对该工程渗漏水位置防水底板进行承载力验算,满足承载力要求。

(二)对渗漏水位置进行锚杆验算:6/F位置,根据计算结果显示,在柱②、③、④位置锚杆配筋稍显不足;锚固长度满足要求;岩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设计满足要求。

(三)对渗漏水位置进行锚杆验算:根据计算结果锚杆配筋满足要求;锚固长度、岩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设计均满足要求。

(四)锚杆抗冲切验算,冲切力Fl<抗冲切力Ft,冲切检算满足要求。

(五)主体结构柱下独立基础与底板系一次性混凝土整体浇筑,由柱下独立基础向底板过度时在柱下独立基础与底板的交界处出现的应力集中现象,致使底板混凝土遭受剪切破坏

三、建议

(一)持续降低地下水位,以消除底板漏水现象;

(二)在欲处理的柱周围2m范围内的底板上表面,将覆土或疏松的混凝土用高压水清洗干净,然后用砂浆填补缺陷和裂缝处,并进行适当保洗养护;

(三)在柱周围2m范围内的底板上每隔50cm植一根18mm的钢筋,深度不小于20cm,外露高度为回填土厚度-30mm;

(四)在底板上涂刷一定厚度的聚氨酯防水涂料,每根植筋涂刷高度不小于5cm;

(五)在柱脚距离底板表面约5cm的四个柱侧面上等距离埋植三根18mm的钢筋,埋植深度不小于15cm,外露钢筋长度到最外一排底板植筋,并与植筋进行绑扎,在底板植筋上端纵横方向分别配置18钢筋,并用铁丝绑扎;

(六)浇筑比底板混凝土高一等级的混凝土,保水养护不小于14天。

猜你喜欢
鉴定
基于刑事诉讼法视域探讨法医DNA证据问题
韩国引进水稻品种的鉴定与利用评价
无毛黄瓜同源四倍体诱导及鉴定
古籍版本鉴定
青铜器鉴定与修复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