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子仁爱思想

2018-04-21 10:26王嘉莹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4期
关键词:论语孔子

摘要:本文主要阐释了孔子《论语》中的仁爱思想,在“仁爱”思想的引领下从“创新智慧”“仁爱之道”“仁爱使命”的三重视角,探索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新途径,总结“仁爱”思想体系下人际关系构建的当代价值,有利于更好的弘扬我们中国哲学的精神,更有利于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

关键词:孔子;《论语》;仁爱思想

中图分类号: B2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4-0-01

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所涉及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令我们后人望其项背。他的思想不仅在过去的年代具有重要价值,在当今时代,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还有中国梦这一伟大思想的实现,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孔子的学说,简而言之也就是一门做人的学说。而一部《论语》所蕴含的道理,也就是教会我们怎样去做人和做事。《论语》简简单单的20篇、492章中,从头至尾都充斥着让身为个体的人和全人类所有人生存的从容智慧。孔子往往用只言片語,就能为我们指点迷津。例如,我们做人的道德底线是什么?现代学者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甚至有可能写出一部长篇巨著,却仍不能讲明,而孔子仅仅用了短短的八个字就加以概括,而这八个字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成为对他人有益的人,只要人人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世界就不会再有阴谋、战争……难怪所有的学者都会惊叹这八个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毫不夸张的说,这八个字简直可以称为做人的黄金法则。

正因如此,孔子的学说能够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隧道”而历久弥新。孔子已经把他的思想融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谁也没有办法把它剥离。孔子的学说不仅冲出亚洲,还走向世界,福泽海外,为古今中外的哲人所景仰。孔子是世界名人,孔子的思想智慧是全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孔子的“仁德”思想,以“仁”为内涵的伦理道德体系,而这其中的“仁”则是源于人们真性情的、以爱人为核心的道德范畴。

中国人讲仁义道德,关于“仁”的词语可以随口而来,连绵络绎,如“宅心仁厚”、“仁至义尽”、“一视同仁”、“麻木不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等。如果再深一层,从源头上来看,则“仁”之说与孔子以及《论语》紧密相关。孔子所提倡的“仁”的学说,在《论语》中的记载可以说各处可见,前前后后一共出现了一百多次。在《论语》中,孔子对“仁”做出了不同的解释,让我们对“仁”的认知有点若明若晦。那么,到底什么是“仁”,到底现在我们还可以在其中借鉴什么智慧呢?

一、孔子“仁”的创新智慧

在孔子之前,“仁”这个字的出现并不那么频繁,我们之前的引用一般只是用来作为一种慈爱的德性,当然也有人用“仁”来指代统治者与他的臣民们之间的慈爱,而孔子在这里却做出了一种创新。在孔子心中,“仁”作为我们人生追求最高的道德境界,也是各种善良美好品德的概括,“仁”的价值核心就是爱人。孔子在那个年代不仅赋予了“仁”这一简单字的新的内涵,还更高的凸显出了“仁”的地位。

陈荣捷的《中国哲学文献选编》里曾有过这样的揭示:“至孔子时,‘仁的意义乃大为转变。孔子赋予‘仁新的意义,此概念后来变为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此后中国哲学有关理气问题的讨论,可以说都是为了有助于人如何体现“仁”这一概念所产生的。

二、仁爱之道

究竟什么是仁爱呢?其实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善意去对别人关爱、对别人好,当然也就是仁者爱人。“仁”这个汉字很好写,仅仅只有简单的四笔,单立人偏旁再加一个二字,正因为它的这种写法,所以也有人把“仁”这个字说成是“二人成仁”。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仁爱从来不是一个单人的状态,也不是一个自我的状态,在那种封闭、孤独的环境中我们是没有办法谈到仁爱的。仁爱就一定是你的旁边还有别人,也只有在人和人的关系中才能看出来是否有仁爱。

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就算在他身边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路人,他的脸色也会是和蔼的,有一种暖意。二人成仁,一个人有仁爱之心,就一定会表现在跟别人的态度上。

仁爱作为一种人格情怀,它应该表现在那种堂堂正正、高风亮节的气度上。而我们现在所指的仁爱,也并非完全是那种小恩小爱,更不是妇人之仁,而是一种有使命、有担当的远大情怀。

三、仁爱的使命

曾子曾经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曾子,他肩上的责任实在是太重了,道路也过于遥远,所以他必须顽强又坚毅。在曾子身上,这个责任就是“仁以为己任”,将实现仁爱于天下作为一个人的生命担当,以仁爱作为使命,完成全天下仁爱的担承,在这里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仁爱情怀与使命高于一切。

仁爱在这里不仅是一种简简单单的情怀,它也是我们人格道德的一种终极追求。在这个追求之中,有仁爱在心,一个人也就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君子,而是可以临危受命的真正的君子。仁爱,首先是一种大情怀、大胸襟,一种从心中自发生出的涵养;其次,仁爱也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行动。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仁爱,他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会有所表露,点点滴滴的行为,都是以仁爱为根本出发点的。

仁爱是一种事必躬亲、一点一滴的行为,它不仅会让自己受益,也会让身边的人都跟着受益。“仁”真的很难做到吗?其实不然,它有时候就是一种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改变。一个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人,他可以以此安居乐业。仁爱是让一个人可以成就大事的根本依托,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力量,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平和与豁达。

孔子曾经说过:“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爱这个思想其实与我们很接近,当我们想到仁爱这一念头时,仁爱就来到了我们心中,我们的心中也就被仁爱所填满了。当我们真正相信了这件事的时候,仁爱就在这一刻来到我们的生命之中;当我们的心中被仁爱所充满时,我们自身与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多姿绚烂。

参考文献:

[1]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5.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华军.论儒家道德境界的多重性——以孔子“仁”学思想为例[J].长白山学刊,2013(3).

作者简介:王嘉莹(1990-),女,汉族,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论语孔子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