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2018-04-24 05:29赵程龙
职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工学结合中职生

赵程龙

摘 要:提高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专业素质,是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用工现状的需要,也是中职院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学生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职生自我管理的概念和内容以及当前的现状,接着介绍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意义,最后从引导中职生进行学业规划、建立中职生自我评价机制、依托工学结合、营造育人环境、重视学生活动等方面,阐述了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对策,以期为中职院校老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职生 自我管理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自我管理是每个人都应掌握的能力,是自律和自省结合的一个过程,在这一内在的行为中主要依靠的是个人对自身的认识和掌控。培养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市场的需要。中职生在进入中职院校后,在生活上往往出现以自我为中心、难以独立生活的问题,在学习中则表现为自我约束差、自我管理缺失等现象,导致成绩难以提高。近年来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普遍反映中职学生的实习态度消极,工作懒散不服管理,存在不能吃苦甚至退出实习的行为。因此,培养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理性地给自己定位,锻炼他们的自律、自省意识,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走进社会并受企业欢迎,成为当前中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中职生自我管理的基本内容及现状

1.中职生自我管理的内容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院校一直坚持的教学方针,也是培养中职生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举措,目的是通过中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结合,让中职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进入企业的相关专业岗位进行实习,让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更好地掌握本职专业所需求的技能,从而更好地走向社会,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自我管理一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有教育家提出,它主要是指自己能够结合自身的个人追求,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划,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过程。自我管理能力与之相对,主要是指对这个过程的控制能力。对中职生来讲,自我管理主要是指他们结合当前社会的需要,根据学校的教育要求,开展的自我学习、教育、控制、发展等的行为。他们在实现这四项目标时所展现出来的行动力和控制力等,代表了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下,中职生必须要离开学校到企业进行实习,这也为中职生进行自我管理提供了一个机会。针对当前中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征,中职生们的自我管理内容包含:对自我道德品质的要求、对自身职业规划的认识、对实习工作的负责、身心调节等。

2. 当前中职生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中职生存在缺少学习动力、自控力的问题。由于中职院校入校门槛较低,中职生往往是在初中时期学习成绩不好且疏于管理的一类学生,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在学习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被动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而没有动力就很难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管理。中职生的学习自控力也较差,在小学、初中阶段没有培养出良好的自律行为,上中职后也没有改善,在高考压力较小的情况下更是过一天是一天,直到毕业时才发现没学到什么知识。

生活方面的自我管理,中职生缺少对时间、金钱管理的意识。当前中职生基本上都会带一些智能电子设备入校。中职生和普通学校的高中生相比,空闲时间更多,在实习期间更是如此。手机、平板等的电子设备往往会占用学生大多数的课余时间,导致学生没有时间也不愿意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甚至还存在沉迷网络的现象,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此外,当前大多数中職生是独生子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多是无忧无虑长大的,在金钱上很少有捉襟见肘的时候。进入中职住校后,家长更会给足够的生活费,而突然离开父母的管控,他们使用生活费更加没有计划,部分中职生在娱乐上花的钱甚至比在生活和学习上花的还多。还有部分中职生甚至出现透支的行为,在回家前几天已没有生活费只能靠同学帮忙,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在学生中诱发不良现象。

实习期间的自我管理,中职生存在实习态度消极、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的问题。工学结合中,多数中职生在高年级时都要去企业进行实习,然而在实习时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从校园到企业的转变。每天8个小时甚至以上的工作时间,部分专业还会从事一些劳作的工种,这让学生感觉太过辛苦。当过了新鲜劲之后,就有很多学生向带队老师反映要结束实习,或在工作中态度消极、不负责。这样导致学生很难获得较好的实习效果,以后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也难以具有竞争力。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意义

1.提高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

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课本知识,还需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通常自我管理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较好地对自己的身体、行为、时间等进行协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生活等。这类学生通常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高,能够正视自己,尽力提高自身素养。这是当前时代中职生比较欠缺的一个素养。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生不仅要在学校接收老师教授的知识,还需要去企业进行实习工作,只有具备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处理好各方的关系。

要想中职生能够获得较好的实习效果,在面向社会时能够尽快适应,中职院校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学生们能够有自觉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完成。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都是占据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老师授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老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学习、主动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才是教会了学生最珍贵的知识。

2.提高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组成内容

培养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中职院校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随着中职院校的发展,当前中职教育对社会、对我国就业情况也有较大的影响,但当前中职生就业情况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因此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用以指导中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院校一直执行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校学完理论知识后到企业进行实习时,学校管理的约束力就比较小,更需要中职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如果中职生在实习过程中,没有积极主动进行工作,那理论结合实际、提前适应专业岗位等目标也就无从谈起。这样的中职生进入社会,也就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的教育也就没有任何作用了。由此可见,引导中职生进行自我管理,也是中职院校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在实施工学结合的培养过程中,中职院校老师和企业相关管理人员都应在授课和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爱岗敬业,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也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中职生最有效的管理和教学方式。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加强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措施

1.引导中职生进行学业规划,激发自我管理的意识

中职生往往没有较高的学习觉悟,究其原因还是缺少一个坚定的自我认知和学业规划,不能形成自己的奋斗目标。一个人只有坚定自己的意志,有了奋斗的目标,才能与各种诱惑、懒惰进行抗争。这种目标可以是一种方向,也可以是一种追求。

对于中职生来讲,这种奋斗目标更是一种学业规划。中职生们在入学时就已经选择了一个专业,将来的工作也比较明确,但多数学生到毕业找工作时才清楚自己的工作具体是做什么的。为此,中职院校可以在实施工学结合的过程中,与企业一起合作,帮助中职生结合自身的兴趣和专业情况,建立起一个职业和学业规划,明确如何学习、学什么才能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这样在进入社会时才能更有竞争力。在做了职业规划后,中职生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和发展目标,能够有效地激励中职生将学习理论知识、企业生产实践等转化为一种朝向目标奋斗的感觉。这样从老师被动教授知识,变成了学生有目的地主动接受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追求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促进下,学生也就学会了对自我学习的管理,提高了学习效果。

2.通过自我评价机制培养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工学结合情况下,中职生在三年学习期间,不仅是在学校接受教育,还要到企业进行实习。在实习的半年到一年时间内,学生是脱离了管理严格、作息规律且熟悉的校园,来到了企业中。学生直接进入到社会这个复杂的环境里,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和老师的关怀,而且通常刚进入企业从事的都是一些较为基层的劳动工作,各项操作规程、行为规范都较为复杂,这一系列的变动会让中职生很不适应,出现想要回家、不愿实习等现象。为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最重要的是对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需要中职生具有自我管理素养,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很快接受环境和身份的转变,并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工作。这种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最主要在于“自我”一词。因此,除了学校方面的教育外,还可以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况,不断自省,查漏补缺,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比如,在中职生在学校学习的阶段,每个学期中、学期末、每个季度等,班级和学校都可以展开自评活动,并让同学、班级老师、家长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让中职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在每次的评价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产生对自我能力提升的追求。在实习中,也可以让中职生每天进行工作评价,通过评价反省自己当天的不足和优点,查漏补缺,产生动力,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审视的过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依托工学结合,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企业实习是中职院校培养中职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中职院校也应该重视这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自我的管理能力,形成以入学理论教育为基础、在校职业教育为养成、实习工作为强化的教育体系。

通常来讲,多数中职院校都和企业共建实习基地,用以培养中职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实习这一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想要通过实习获得知识和能力,就需要中职生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素养,才能够在没有人督促熄灯休息、没有人叫醒上班、没有老师一直关注的情况下,认真工作,学习专业技能,协调好工作与生活。

当前中职生在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不能吃苦、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需要在学校时由老师宣讲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习过程中由带队老师注意对学生情绪的引导,协助中职生在完成由学校迈入社会。由学生变为员工的这一变化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整。中职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其实已经迈入了社会,他们在企业严格制度的规范下,能够体会到每个员工都需要遵守的安全规范、操作规程等,从而形成一种责任感和事业心,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的习惯。

4.通过营造育人环境培养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常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都是中职生的一个内在的能力,外在的能力是其学习能力和对自我的约束行为等。根据外在是通过内在起作用的理论,中职院校想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要从内化角度进行。也就是说,可以从育人环境的角度,营造一个培养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环境,让中职生充分发挥主动性,潜移默化地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为了营造育人环境,培养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中职生在步入社会时的竞争力,学校不仅要教授学生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应开设一些礼仪课程,让中职生了解人际交往的礼仪和基本常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关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从心理的角度让中职生注重自我管理;开设德育课程,提高学生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品德等;开设实习模拟课程,让学生提前对实习和工作有所适应。通过一系列课程的学习,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积极主动的心理形象,并使学生在各种知识的渗透下,把握人生的航向,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自我管理。

5.重视开展学生活动,创建培养中职生自我管理的舞台

中职院校的入校门槛较低,多数中职生在初中时期成绩并不理想,通常是成绩差、较为调皮的一类学生。这些学生在中学时往往不受老师欢迎,因此对学习也往往持消极态度。到中职院校后,学生这种学习态度很难被立刻扭转,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为此,中职教育老师要想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引导学生们进行职业规划的同时,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重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此外,学校也可以提供支持,组织各项活动,为学生创建培养自我管理的空间。小到黑板报的编写、课代表的工作,大到学校社团活动、各项比赛,学校应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各项有益身心的活动,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组织和实施,让学生们在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付出的乐趣,体现自我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们进行了自我管理,体验到了自我管理中自己能力的进步,同样学习到了知识。

总之,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是我国中职教育中一直在执行的一项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到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当中职生远离学校进入企业实习时,需要具备更强的自我管理素养,才能得到理想的收获。这就要求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核心,充分发挥中职生的主观性,重视中职生个体自我实现的主动性,给予学生自我实现的空间,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凤学.对培养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思考和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 2016(5).

[2]杨琳琳,林锦华,李锦.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提升中职生自主管理能力[J].东方教育, 2015(11).

[3]赵丽曉.应用NLP技巧提高中职生情绪管理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8).

[4]高红梅.“学长制管理模式”实践探索——谈中职学生岗位意识和能力培养[J].科学咨询, 2016(29).

[5]蔡宜红,贺金莲.让学生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

(作者单位: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工学结合中职生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