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沟通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2018-04-24 05:29张凯
职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沟通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张凯

摘 要: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管理、教育学生,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会使班主任的工作事半功倍。本文论述了在中职班级管理中沟通的重要作用及运用沟通的方式,以期推进中职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中职学校 班级管理 沟通

通常在中职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班级管理构造出一个舒适健康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融入到学习中去,并高效地完成学业。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方式有惩罚式、制度式、强压式等,经过比较发现,在这些管理方式中,最为有效的是沟通管理。所谓沟通,就是指将人的思想、观念等信息传递给他人,并在有意无意中影响他人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最终实现人与人彼此之间的了解。中职班级管理中的沟通就是班主任向学生传递自己的观念、专业知识以及思想政治等信息,从而影响学生。

一、沟通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显著优势

1.沟通管理的方式符合时代要求

时代主题授予中职班主任新的理念,构成新的班级管理概念。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和影响学生的过程,是帮助学生解放并尊重人性的过程,而不是班主任去命令或左右,更不是控制或教训的过程。与其他班级管理方式相比,沟通更符合时代要求。

2.沟通是班级管理的最好方式

沟通是人和人之间情感和思想的传达和碰撞过程,要求人和人之间的思想相仿、感情流畅。与其他管理方式相比,沟通具有独特的魅力,具有独一无二的安定性和持续性。

3.沟通管理与中职学生的特点相匹配

如今,“00后”的中职学生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特点,调查发现,沟通管理与中职学生的特点相匹配。下面是对当代中职学生的分析。

(1)不相信自己,存在自卑心理。中职学校比较特殊,中职学生多是因为中考成绩不佳,没有资格进入普通高中进行学习。中职学生从进入中职学校起,就认定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内心自卑,认为自己没能力、没机会发光、发亮,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这直接导致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没目标、没动力,具体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写作业、考试作弊等。

(2)缺少感恩意识。现代社会生活品质明显提高,中职学生娇生惯养、自私自利。学生认为父母和教师为自己付出是理所当然、不需要回报的,认为他们对自己的管束是多此一举,严重缺少感恩意识。

(3)缺少集体荣誉感。中职学生对集体活动无动于衷、懒散、不积极,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无法集中注意力,缺少坚持不懈的坚毅精神,没有集体荣誉感。

因此对中职学生提硬性要求是没有用的,批评只会加重他们的逆反心理。这时,就需要班主任采用沟通式管理,通过沟通对学生进行耐心疏导,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不断激励学生努力学习,鼓励学生面对挫折永不言弃。

二、沟通的重要性

管理和沟通如同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般而言,班级管理拥有四种职能,分别为:计划、组织、管理、控制。沟通是唯一一种可以贯穿这一整条线的方法。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有所不同,他们需要更早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使中职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人,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这是所有中职班主任的共同愿望。班主任是中职学生走向社会、走向成功,以及道德素质养成路上的领路人,班级管理就成为了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柱。在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时,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沟通了解学生,否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将无法进行,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

三、沟通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沟通可以规范班级管理

在进行班级管理之前,班主任首先要制定一个班级管理规划,而制定班级规划的前提是要对班级里的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这时沟通就是最好的方法。根据对中职学生的了解,班主任规划出一个具体的、班级教育方案。在制订计划时,班主任可以采用民主化的方法进行班级管理,让学生自主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予以引导。班级是一个团体,班级管理制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个学生都需要遵守这个制度,因此,每个学生都需要参与班级制度的制定。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的管理方案,管理者的称号是属于每个学生的,这样学生都会积极地参与对班集体的管理。具体做法参考如下。

第一,班干部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通过自我推荐结合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班干部。学生先根据自己的优势,针对适合的职位进行自我推荐,再由全班学生投票,从而产生班干部。因为班干部都是民主选举产生的,所以班干部的班级管理会相当有效果。而对班干部来讲,这个职位是其本身主动争取并乐意当选的,这个职位会让班干部产生荣誉感,因此班干部会积极为班级服务,这也减轻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负担。

第二,采用不同层次的教育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层。例如,班长、组长、宿舍长等,不同岗位负责的工作内容不同,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投身于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管理能力。

第三,民主化的班级制度。所谓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其实就是让班主任更加親民,不那么高高在上。学生的建议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基础,学生应该自己建立所在班级的管理制度。当然,班主任可以首先拟定一份班级制度明细,然后让学生提出意见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从而使管理制度具有班级特色,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形成班级和谐、师生友善的良好氛围。

2.沟通是促进建设和谐班级的有效方法

班级管理是对班级整体教育活动以及班主任工作的总称。要搞好班级管理,班主任就得做大量的周密的工作。具体做法参考如下。

(1)制定阶段目标。在每个学期开始,班主任应该结合班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目标,在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要制定目标。在制定目标时,班主任需要注意,目标要符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易实现、能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目标,学生只有实现了一个一个小目标,才能一步一步走向大目标,从而引导班级学生共同进步,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当然,这一切实现的前提都是班主任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

(2)班主任要用关爱满足中职学生的安全需求。班主任要对学生的情绪变化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学生出现问题时要及时与其进行沟通,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当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班主任要及时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以免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在中职学校学习期间,学生的社会经验少,有些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容易受到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学习。这时,班主任应该能够察觉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帮助学生面对挫折冷静处理,不断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

四、沟通对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影响

1.沟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中职学生对班主任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所以班主任要想尽一切办法来进行沟通,使自己成为学生可以袒露心声的对象,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为以后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俗话说:“牙齿也有咬住舌头的一天”。师生之间也会产生矛盾,矛盾若不及时化解,不仅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会给学生造成心理阴影,学生以后在见到教师时就会产生害怕心理,这会对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展开产生阻碍。在产生矛盾时,若班主任能够及时主动想办法去化解,让学生对教师放下成见,试着去理解教师,就可以为以后班级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便利。

2.沟通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

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是否有效果,关键在于班主任和学生能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能否和学生进行有效、良性的沟通。班主任通过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能够真正知道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而让学生能够清楚地感受到班主任的体贴和关爱,那么,无论班主任采取哪种方法来管理教育学生,学生都会欣然接受,使得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看似容易,但是真正赋予行动时是极其困难的。一个人人爱戴的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赤诚相待。中职学生还处于青春期,身心还不够成熟,在这个阶段,学生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非常敏感、脆弱,因此,班主任如果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注意不能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在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让学生当众出丑;在批评学生后,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否则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心理影响,这是让学生接受、理解班主任最重要、最基础的一点。如果班主任不能注意方式方法,也不问学生原因就乱批评一顿,教育效果一定会适得其反。“尊重”一词在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每一个中职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班主任的认可和尊重。班主任要尊重、支持、鼓励每一个中职学生,并善于利用中职学生的独特性,发挥学生各自的才能。班主任应与学生经常性地进行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以关爱为前提、以尊重做杠杆、以交流为动力,和学生做真心朋友,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沟通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距离

真诚、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帮助班主任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促进学校和学生家庭之间的深入了解。班主任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成员及情况,进而可以和学生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拉近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距离,从而形成双向管理,保证学生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证。

4.沟通大大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期间,是学生心理、道德形成的一个关键阶段。从教育方面讲,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的维护,班主任是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教育力量;对学生来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直接因素。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果班主任能够做到时刻尊重学生,那么就会使学生在心理上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同时也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归属感。

特别是对于那些后进生,他们也许是由于家庭的原因,例如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疏于对孩子的管理而使学习受阻。如果班主任能够和家长经常联系,能够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就可消除学生的心理健康危机,便于和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五、中职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技巧

1.与学生沟通时要保持微笑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时刻保持微笑,微笑可以快速地拉近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也无论学生的戒备心有多强,只要班主任微笑面对学生,学生一定会慢慢放下戒备心理,敞开心扉地与班主任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听取班主任给出的建议,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

2.认真聆听

在与学生沟通时,班主任如果能像母亲一样,耐心聆听学生讲话,不打断、不着急否认,就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认真聆听可以会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真诚和尊重,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自信和满足。班主任要想实现有效管理,认真聆听是必要的前提。

3.利用现代通信工具

有的学生可能比较腼腆或者不能快速地进入和教师面对面畅快聊天的状态,这时,现代通信技术就成为了有利的工具,例如QQ、微信、微博、短信等,班主任利用现代通信工具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

总之,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管理者,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决定了学生心理、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班级工作时,要有效地利用沟通这把班级管理的金钥匙,与学生共同打开通往成功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刘德儒.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唐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朱月龙.心理健康全书(第三版)[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

[6]颜苏勤.中职生心理健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7]俞国良.心理健康:撑起中职生一片守望幸福的蓝天[N].中国教育报,2009-08-01.

(作者单位: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

猜你喜欢
沟通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