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营口鲅鱼圈海堤工程地质评价探析

2018-04-25 12:29
地下水 2018年2期
关键词:黄褐色持力海堤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水利局,辽宁 营口 115007)

1 工程概况

营口鲅鱼圈海堤走向为东北-西南,长度约734 m,处于二道河河口与号房河河口之间。勘探孔按规范要求布置,钻孔布置在现有堤防外5~8 m,本次设计钻孔4个,孔深设计12 m,工程区总体位于冲洪积平原的前缘,河流的入海口,地势向海边方向微倾斜,区内最大高程1.10 m,最小高程0.50 m,高差0.60 m,岸边东南侧分布有原有堤防。根据钻探结果,场区地层结构主要是:(1)粉质粘土: 浅黄色,可塑,含铁锰质结核。仅见于1号孔, 层厚2.8 m。

(2)粗砂: 黄褐色,中密,湿,水下饱和,成分为长石、石英,含少量圆砾及粘性土夹层。局部夹砾砂。该层在各孔中均有揭示,层厚1.8~4.3 m,层底埋深4.1~4.6 m,层顶高程-2.30~1.10 m。(3)中粗砂: 黄褐色,密实,饱和,成分为长石、石英,局部含少量圆砾及粘性土薄夹层。该层在各孔中均有揭示,层厚2.5~4.4 m,层底埋深6.8~8.8 m,层顶高程-3.00~-4.10 m。(4)砾砂:黄褐色、饱和,中密~密实,砾含量25%~35%, 砾径2~20 mm,大者20~30 mm,呈次棱角状,成分较杂,局部混少量粘性土。该层仅在2#、4#孔中有揭示,层厚1.1~2.3 m,层底埋深7.9~9.2 m,层顶高程-5.80~-6.00 m。(5)中砂:黄褐色,密实,饱和,粒径均匀,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碎屑为主,局部夹粉砂及粗砂层。该层在各孔中均有揭示,本次勘察未穿透该层,最大揭露厚度4.1 m。(6)粉质粘土: 黄褐色,可塑,含铁锰质结核。仅见于3号孔。该层仅在3#孔中揭示,层厚2.5 m。

2 水文地质状况

本场地紧邻辽东湾,海水对场地地下水影响较大,本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赋存在砂类土中,勘察中各孔地下水埋深0.5~0.8 m,相对应高程为0.0~0.40 m,由于受潮水影响,水位变化较大,当涨大潮时,场地被海水浸没。各砂类土层为同一含水单元组,含水层厚度较大。受潮汐的影响,河水与地下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海水同河水在该段融合,地下水主要来源为海水和海堤内水体的补给,地下水的迳流条件较好。根据场地取地下水样水质分析结果,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按不利工程条件考虑环境水的腐蚀性,经判定其水质对混凝土无分解类腐蚀;分解结晶复合类为弱腐蚀;结晶类对普通水泥强腐蚀,对抗硫酸盐水泥无腐蚀。工程条件下的环境水对钢筋和钢板桩具有腐蚀性,根据有关资料,海上大气区对钢板桩的腐蚀速度为0.05~0.1 mm/a,泥下区为0.05 mm/a。

3 工程场地地质特征分析

3.1 堤身现状

本次勘察场地在东南地段可见有浆砌石堤防,部分地段坍塌,防护能力差,现有可见堤身高约1.5~2.0 m,堤身构筑材料为含砾砂质土。

3.2 堤基渗透性

因砂土的渗透性受其密实度影响较大,渗透系数按经验值给出。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给出各岩土层渗透系数推荐值,见表1。

表1 堤基土的渗透系数结果表

3.3 饱和砂土的液化判别

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本次勘察工作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50011-2001)规定对各堤基段饱和砂土进行液化评价。当饱和砂土标准贯入锤击数N值小于临界值Ncr时,则判为液化土,否则为不液化土。计算中考虑工程运行情况,Ncr值按下公式确定。

Ncr=No[0.9+0.1(ds-dw)](3/Pc)0.5

式中:Ncr为饱和土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No为饱和土液化判别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地震烈度为Ⅶ度近震时,No=6;dw为地下水位深度(m);ds为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从堤基算起);Pc为饱和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当Pc(%)<3时,取Pc=3。堤基饱和砂土液化结果见表2。按Ⅶ度地震基本烈度考虑,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堤基土均不液化。

表2 堤基饱和砂土液化结果表

4 地质评价结果

4.1 堤基地层

(1)粉质粘土: 浅黄色,可塑,含铁锰质结核。仅见于1号孔。承载力特征值fak=120 kpa, 压缩模量Es=4.5 MPa。内摩擦角标准值Φ= 18.9°,渗透系数K=6×10-4cm/s。可作为地基持力层。

(2)粗砂: 黄褐色,中密,饱和,成分为长石、石英,含少量圆砾及粘性土夹层。局部夹砾砂。承载力特征值fak=280 kpa, 变形模量E0=17.0MPa。摩擦角Φ= 30.9°,渗透系数K=0.04 cm/s,不液化。可作为地基持力层。

(3)中粗砂: 黄褐色,密实,饱和,成分为长石、石英,局部含少量圆砾及粘性土薄夹层。承载力特征值fak=400 kpa, 变形模量E0=23.0 MPa。内摩擦角标准值Φ= 32.4°,渗透系数K=0.02 cm/s,不液化。可作为地基持力层。

(4)砾砂:黄褐色、饱和,中密~密实,砾含量25%~35%, 砾径2~20 mm,大者20~30 mm,呈次棱角状,成分较杂,以花岗岩砾和硅质砾居多,余为中粗砂,局部混少量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440 kpa, 变形模量E0=27.5 MPa。内摩擦角标准值Φ= 35.9°,渗透系数K=0.08 cm/s,不液化。可作为地基持力层。

(5)中砂:黄褐色,密实,饱和,粒径均匀,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碎屑为主,局部夹粉砂及粗砂层。fak=360 kpa, 变形模量E0=21.0 MPa。内摩擦角标准值Φ= 31.9°,渗透系数K=0.01 cm/s,不液化。可作为地基持力层。

(6)粉质粘土: 黄褐色,湿,可塑,含铁锰质结核。仅见于3号孔。承载力特征值fak=160 kpa, 变形模量Es=6.0 MPa。渗透系数K=6×10-4cm/s。可作为地基持力层。

以上土层(1)、(2)层均可做为堤防挡土墙的基础持力层。应考虑堤岸冲刷稳定问题,挡墙基础埋深大于海水及河水的最大冲刷深度,遇软弱土时应予以清除。

4.2 堤基和堤岸工程地质条件分类

本次勘察表明,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堤基由多个岩土层构成,堤基为多层结构(Ⅲ类);堤基各岩土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存在抗渗稳定、抗震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仅在二道河入海口处受人工过水坝影响水位略高,存在小规模的渗透变形,堤基工程地质条件为B类;依据堤基的地质结构、岩土力学性质、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严重程度及堤线两侧的地质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岸坡现状及险情等综合判定,勘察段岸坡土多为砂类土,抗冲刷能力较差,堤岸属稳定性较差岸坡,历史上未形成大的危害性。

4.3 稳定性、渗透性评价

堤基:岩性由砂类土、粉质粘土构成。

粉质粘土:塑性指数IL=0.40,天然密度为=1.98 g/cm3, 可塑状态,压缩系数 av1-2=0.285 Mpa-1,为中压缩性。粉质粘土渗透系数K=6×10-4cm/s微透水,为隔水层。

砂类土多呈中密-密实状态,砂土层(2)、(3)、(4)、(5)层均为砂类土,为中~强透水层。该层分布较为广泛,其空间延展性较好,是地表水入渗及地下水径流的主要介质层。

5 结语

(1)评价结果表明了工程区内各岩土层的分布规律 、埋深及各层土的力学特性,工程区地层较为连续,堤基地质结构为多层结构;沿堤两侧堤基无古海堤、古冲沟、渊、塘,抗震稳定较好,堤基基本不存在抗渗稳定形成工程地质问题,堤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砂质岸坡,抗冲刷能力差,属稳定性较差岸坡。建议护坡挡土墙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埋深大于海水及河水的最大冲刷深度,对海堤附近段建议作抛石护坡,并加强支挡体系的强度。

(2)本区地下水埋深0.5~0.8 m,由于受潮汐影响,水位变化较大,当涨大潮时,场地被海水浸没,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大。环境水对混凝土无分解类腐蚀;分解结晶复合类为弱腐蚀;结晶类对普通水泥强腐蚀,对抗硫酸盐水泥无腐蚀。

(3)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判定该工作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35 s,属抗震设防的一般地段。该区域标准冻深1.1 m。

[1]王焕更.浅谈团和围海堤工程地质条件及基础处理[J].广西水利水电. 2010 (04).

[2]郑国尉,王伟,孙富行.浅谈海堤软土地基处理[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16(02).

[3]朱事业.某海堤工程堤基砂土液化判别方案探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4 (02).

[4]方子杰,吴一禾,陈青青.浙东沿海围垦工程软基处理及海堤结构的方案优选[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0 (02).

[5]占艳平,辛建芳.海堤软土堤基地质特性及其工程危害分析[J].人民长江. 2012 (11).

猜你喜欢
黄褐色持力海堤
基于Surfer克里金插值法的批量化桩长预估
蜂窝夹层结构脱粘缺陷电磁锤敲击检测模型及持力时间分析
CONTENTS
长颈鹿
『绿色海堤』扮美『飞地渔村』
瑟瑟的梦
板栗树的栽培方法
水位骤降条件下海堤渗流及稳定性分析——以宝安区西海堤为例
中西结合
基于风潮联合概率分布的海堤设防标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