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时代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8-04-25 05:50李丹丹裴一蕾
价值工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双导师本科生导师制电子商务

李丹丹 裴一蕾

摘要: 分享经济的到来使得电子商务企业的人才需求增大,但是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生就业困难。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科生电子商务专业的全程双导师制,即由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同时指导本科生。最后,以北京联合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分析了该模式的职责和成效,为该模式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Abstract: Sharing economy has made the demand for talents of e-commerce companies increase, but the employment of undergraduates in college e-commerce majors is difficul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n China and the model of talent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full-time dual-tutor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 e-commerce majors, that is, professional tutors and corporate tutors to guide undergraduates at the same time. Finally, taking the e-commerce specialty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results of the model are analyzed,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n-depth study of this model.

关键词: 电子商务;本科生导师制;双导师;全程导师制

Key words: e-commerce;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dual tutor;full tutorial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2-0207-03

0 引言

分享经济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到分享经济的各行各业中来。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简称CNNIC)2017年6月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1],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 5.14 亿人。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但是,我国目前与之所不相适应的现象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就业难问题。据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近两年15个最难就业专业显示,电子商务专业排在第13名。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有着超高的人才需求,但是高校的低就业率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目前的电子商务行业,需要的是应用型的电子商务人才,而我国的本科高校怎样才能培养出市场和企业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到底电子商务专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问题将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内容。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在高等教育这一章明确提出了“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因此,本文提出聘请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人员作为学生导师,共同参与高校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这是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一种新模式。本文将就分享经济时代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生实行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以下简称“双导师制”)展开论述,探讨高校培养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的新模式。

1 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双导师制提出的背景

英国牛津大学是导师制的鼻祖,它可以追溯到12世纪下半叶。但是,真正意义上制度化的导师制出现在14世纪牛津大学的默顿学院,后来被各个学院效仿,并迅速普及到整个牛津大学,随后仿效该制度的美国大学受益,与此同时,本科生导师制也在世界高校中得以广泛推广[3]。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数从100万增长到2013年的699.83万,在校生2468.07万人,而与此同时,高校的专职教师队伍则增加到了149.69万,师生比例出现了严重不协调的局面,从过去的1:7增加到了1:16,甚至有些高校达到了1:25,大规模的扩招在缓解高考升学压力、提高全面教育文化水平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4],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专职思政人员比例的失调,有的高校已经高达1:200以上。所以,在高校的基本人员配备无法迅速满足学生数量增长速度的前提下,需要更加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种背景下,2002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开始施行本科生导师制;2004年以后,全国各个高校纷纷效仿,目前,已经普遍得到了推行,本文对目前已有的5种本科生到导师制模式[5][6],进行了总结,如表1所示。

从表1的总结可以看出,5种本科生导师制对于学生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因而,不能片面地说哪一种模式更好,或者哪一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更好。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生源特点、专业等方面进行选择,即使是一所高校,在不同的学院,甚至是不同的专业,都可以实行不同的模式。同时,根据自身的需要,對已有的模式加以改进,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和培养。

电子商务是发展非常快的领域,技术和市场的更新更是日新月异。我国高校的专职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缺乏电子商务的实战经验,对市场的敏感度不够,往往是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早已经过时,或者是根本用不上。这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与企业对接的需求空前增大,学生需要切实的实践机会、需要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甚至是来自于企业最真实的声音。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不能单从专业教育,或者是成绩单来衡量学生的水平和质量,需要将社会评价和学校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的思想、心理、沟通、团队合作、实际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全面的评价和培养,在这种背景下,为双导师制的实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 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双导师制的内涵

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生双导师制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在高校本科生导师方面,采用已有模式的模式之一,即全程本科生导师制。根据每个学校的不同情况,每位导师指导10-20名学生。高校导师的职责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计划、科研、生活、思想、心理、感情乃至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②在企业导师方面,邀请电子商务企业的成功人士,这些人可以是经理级的管理人员,或者是专业级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是自己创业成功的年轻人。高校邀请他们参与到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担任本科生的企业导师,每人每年级分配2-4名学生。企业导师的指导时间分为两种:一种是与学校导师一样,从大一开始就全程指导;另外一种是在本科生进入大四以后,进行为期一年的毕业论文(设计)和实习、就业指导。

3 北京联合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探索

3.1 基本情况说明

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联大”)管理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为例,阐述该专业实行双导师的成效。

联大的管理学院在招收本科生时是大类招生,即不分专业,统一授课。本科生在大二的第二学期开始“双向选择”专业,并分班。电子商务专业自2009年以来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2014年开始施行双导师制,具体为:本科生从大二的第二学期开始,为其分配导师,该导师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称为专业导师;学生进入大四开始,为其分配企业导师。每位专业导师每年分配5-7名学生,企业导师每人分配10名学生。

3.2 全程导师制的职责和基本内容

全程导师由企业导师和专业导师组成。专业导师在对学生的培养中处于主导师的地位,对学生的培养也更加重要,职责和基本内容如下:

①思想方面。主要是关心、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包括对其家庭、社会关系、大类同学、住宿等方面深入的了解,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②生活和心理方面。联大的学生生源特点是北京生源远远大于外地生源,因此,通过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积极的引导学生,注意杜绝出现北京生源抱团、排挤外地学生的情况。大类招生的特点使得学生在与刚刚结识的好朋友相处一年半以后就要分班,因此,导师也要考虑到这个方面对学生的影响,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以及外地生源。同时,导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大学生活,在学习、社会活动及娱乐之间有所取舍,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对困难、压力和挫折的时候,如何处理和排解,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③学习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课,及早确立自己的目标(考研、出国或者就业等);在学生考级、考证、报考研究生等方面的意愿给予建议和指导。指导高年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阅读专业书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④对于学生的创新学分,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带领学生参加学术讲座;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对于有考证意愿的学生,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

企业导师是在大四时进入到指导学生环节的,这些企业导师均来自于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阶层,负责对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和就业提供指导,并推荐实习和就业机会。

3.3 实践效果

联大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真题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在学生参与大赛方面,自2010年,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2015年全国三创大赛国家特等奖等国家、北京市的奖项千余人次。

在学习方面,专业学生的不及格率大大降低,毕业率每年均为100%。

在学生就业率方面,专业的就业率每年均在95%以上。

由于实行双导师制的时间比较短,很多规定和制度都需要完善,联大也是在探索中学习和改进。

4 结论

有关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双导师模式,是北京联合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总结和探索出来的,是作者经过对已有高校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结和学习中、不断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面对市场对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面对教育部赤裸裸的最难就业专业的数据曝光,在人才培养和合作教育的相关问题上,双导师制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决矛盾的教育模式。尽管北京联合大学对于该模式的实践时间很短,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模式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双导师制不仅拓宽了校外资源的范围,更大大改进了校企合作教育机制。它的实行有利于对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对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推动高校内涵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在企业层面和是高校层面,都是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cn.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七章.

[3]常丽丽,杜智萍.牛津大学导师制对我国本科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9):6-8.

[4]李达轩,曾凡东.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11:71-73.

[5]左军.本科生实施全员导师制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大学教学,2009(7):65-66.

[6]费英勤,颜洽茂.本科生导師制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06:24-26.

猜你喜欢
双导师本科生导师制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技工院校“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构建能动专业本导制实施的路径研究
“物流工程”领域职业资质认证中双导师有效运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