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夏中央大公园种植设计方案探讨

2018-04-25 10:50欧阳丽琴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园林绿化

欧阳丽琴

摘 要 公园是供人们休憩的地方,园林植物是公园造景的主体,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既能充分展示其本身的观赏特性,更能创造优美的环境艺术效果。科学、合理的植物种植设计对创造公园优美的景观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以武汉市江夏中央大公园种植设计为例,对当前园林绿化设计的一些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园林绿化;种植设计;江夏中央大公园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9.026

江夏中央大公园总体占地面积约100.142 9 hm2,位于武汉南部新城、江夏城市客厅的中心地段,北接腾讯大道、南至金龙大道、西有武昌大道、东临文化大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基地东北部为全国第一大城内湖——汤逊湖,湖向宽阔,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空间上,环湖划分为相互连接的多个景区,宛如一根翡翠项链。景区各具特色,尺度宜人,提供多样的休闲娱乐、户外活动空间供市民选择。各景区的植物配置显示不同的主题内容和特色,同时,在景区环湖的内侧和沿周边市政道路的外围,植物配置注重景观的连续性,使公园面貌整体统一。

植物以群落的方式配置,去细碎、重整体、略雕凿、求气势;树成群、林成荫、草成坪、花成片。以景色丰富多彩的混交林为主,在草坪边缘、湖畔局部點缀景色简洁壮阔的纯林。

植物配置注重季相变化,总体景观春花烂熳、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四时有景,多方景胜。

植物配置按9个主要景区设计。9个主要景区分别是湖滨、艺韵街巷、湖光草坪、花溪曲清、青峰夕照、碧浪银滩、花海听荷、山水舞台、耀楚广场景区。

1 湖滨景区

湖滨景区是游人密集之处,以欣赏湖景为主,采用开朗空间的布置形式,组织透景线,透视湖光山色。为利于因借,植物配置宜疏不宜密、宜透不宜屏。湖面视野宽广,园看湖,湖看园,相互借资,配置时从景观的整体效果着眼,注重林冠线的节奏变化和色彩的搭配。环湖地区地下水位高,以垂柳为主景树,形成“袅娜纤柳随风舞”的特色;并以体型较大,树姿优美,树冠浓密的香樟作为基调树种,突出蝶湖平缓、柔和轻快的风格,局部地区穿插水杉、悬铃木、湿地松、樱花等作为配景树,以丰富林冠线和季相的变化。

2 艺韵街巷景区

该景区从北部CBD区域的绿轴延伸直达公园的核心区域,空间呈流线型。为了体现空间的序列感,街巷中部的植物也呈流线型布置,乔木选用统一规格的实生银杏作为主景树。银杏下分段种植桂花和常绿地被,街巷两侧选用常绿的香樟作为基调树种,香樟也分段流线型种植,在路口、桥头及建筑周边处采用自然的方式种植开花及色叶植物,避免流线型种植过长产生的单调感,丰富街巷的景观,引导游客。

街巷南端设有8 000 m2的椭圆形绿色剧场,设计沿剧场草坪空间外围种植两排树姿雄伟、树干挺拔的杂交马褂木。杂交马褂木抗逆性强,树冠开阔,枝叶浓密,春天花大而美丽,入秋后叶色变黄,与周边的银杏共同构成壮丽的秋景。草坪空间临湖一侧打开,不种植围合的乔木,引入开阔的湖面,作为绿色剧场的天然背景。

3 湖光草坪景区

艺韵街巷西侧的湖光草坪面积约1.2万m2,是公园内最大的草坪活动空间。该空间由3个植物群落围合成一个舒适宜人的半开敞空间,中间的开放式大草坪是人们集会、游戏、活动、交流的最佳场所。

从东北侧主园路入口进入,第一个典型群落是乐昌含笑+杜英-日本樱花+桂花-无刺枸骨群落,上、中、下三层常绿植物盖度较高,能起到障景作用,也为在空间内停留的游人提供天然屏障。该群落主要体现日本樱花春季景观,群落结构设计时,上层乐昌含笑、杜英作为日本樱花的背景,同时添加少量落叶植物,如白玉兰,使群落统一中富有变化。

群落二是东南侧的日本樱花-红花檵木+郁金香群落。此群落是湖光草坪的主要观赏面,春季日本樱花盛开时,其柔和之美在背景香樟的衬托下展现得淋漓尽致。下层郁金香的妖娆与日本樱花形成鲜明对比,美不胜收,成为公园观赏郁金香的最佳点之一,吸引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驻足、拍摄。

群落三为西侧鹅掌楸+湿地松+银杏-石楠+垂丝海棠-无刺枸骨群落,此群落把湖光草坪空间与西侧的花溪空间分隔开来。上层采用鹅掌楸,使季相变化更丰富,也可在夏日遮阴,冬日阳光又可透过树枝洒在草坪上,给游人带来温暖;中层采用常绿小乔木石楠,满足分隔园路和空间的功能需求。林缘草坪上片植垂丝海棠,使春景更加烂漫。群植的湿地松为进入花溪曲清、青峰夕照景区做好铺垫,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点植的银杏配合鹅掌楸进一步强化秋季景观。

4 花溪曲清景区

在湖光草坪和青峰夕照景区之间,有一条长约450 m、平均宽度15 m的溪流。溪流两岸,杨柳垂挂,浓荫匝地,繁花遍布,好似“花溪”一般。

植物配置采用疏密有致的连续种植形式,以香樟、乐昌含笑等阔叶常绿树为基调,衬托出各色花卉的娇艳;以高大的湿地松、落羽杉丰富林冠的天际钱。春天以樱花、碧桃、海棠、玉兰,夏天以紫薇、合欢,秋天以红枫、鸡爪槭作为溪流凸出部分的焦点树种,给人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有别于蝶湖的幽静感觉。林下溪边点缀喜阴湿的植物,如丛植云南黄馨、德国鸢尾、黄菖蒲、千屈菜等,增添花溪的野趣。

5 青峰夕照景区

公园西北角设有高约15 m的土丘,形成公园的制高点,名为青峰夕照。此区域旨在为老年人提供一处宁静舒缓的休闲运动空间,半山设有棋艺广场、太极广场及配套服务建筑,充满文化意蕴,引人驻留。

植物配置以梅花为主景、湿地松为背景、刚竹为客景,形成 “岁寒三友”的景观。梅花是武汉的市花,在寒冬绽放,傲雪欺霜,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表达了一种迎接希望的乐观性格和顽强的生命力;松树常青、耐寒而长寿;竹瘦而寿。这3种植物都寓意对老年游客长寿的美好祝福。

山体片植湿地松,同时混交枫香、青冈栎、樟树、榔榆等高大乔木为上层,以三角枫、秀丽槭、五角枫、鸡爪槭等各种槭树为中层乔木、以毛白杜鹃、映山红等为下木,空间构图上高低错落、富于变化,色彩搭配上或红绿相间,或红白相应,形成松風高洁的壮丽秋景。

6 碧浪银滩景区

该景区靠近西入口,入口距沙滩约180 m,距离稍远,故在正对入口广场的草坪上,岛状点缀一处对景群落分隔空间,该群落树种较丰富,包括香樟+无患子+枫香(乐昌含笑)-桂花+茶梅-麦冬。自入口广场望去,无患子、枫香的秋色叶为整个草坪空间增加了绚烂,桂花的香味则拓展了植物景观的知觉层次。

沙滩长约200 m,宽20~30 m不等,设在蝶湖长轴一端,空间开阔,阳光普照、水石相依、树影婆娑,充满大浪淘沙的壮阔情怀。环绕沙滩后侧布置一高大连续的常绿林带,包括香樟+广玉兰+杜英+湿地松、洒金桃叶珊瑚+八角金盘+熊掌木+常春藤等。常绿林带屏蔽了周边景观,使沙滩更加纯净,且四季都呈现稳定的面貌。

7 花海听荷景区

包含“润田映荷”和“花海觅蝶”两部分。“润田映荷”以夏季赏荷为主题,景点临蝶湖的大水面上,沿岸大面积片植荷花,营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观,体现荷花的群体美。

在内侧相对较小的荷塘内,以小面积丛植或点植的形式缸栽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名品荷花及睡莲,突显荷花的个体美。睡莲种于岸边,可以近观;荷花亭亭立于水中,使水面层次丰富、虚实结合。岸边栽植木芙蓉,延长观花期。

水体沿线的植物以较耐水湿的香樟、垂柳、水杉、湿地松为主,高达20 m的水杉和湿地松占据最高层,形成参差起伏的天际线;10 m高的香樟、垂柳、河柳的树冠丰富中间的层次;合欢、山茶、红枫、鸡爪械、紫薇等则增加了中下层的变化,多以零星点缀的形式种植。

8 山水舞台景区

该景区位于公园东北角,此处蝶湖水面距东侧文化大道和北侧的腾讯大道、金鞭港较近。植物配置适当减少乔木用量,加大植物间距,同时不用遮挡视线的灌木,把蝶湖优美的景观展现给市政道路上的过往行人。

植物的选择上以垂柳、碧桃为主来体现桃红柳绿的春色,配置方式采用自然式,形成开合有致、“幽、野、艳”的整体风格。同时,适当点缀香樟、无患子、重阳木等上层高大乔木作为配景树种,使天际线更趋丰满与多变,增加蝶湖的层次和景深。

“山水舞台”是广场舞和戏剧爱好者开展活动的场地,通过园路、绿化将活动场地分割为两个独立的空间,服务于不同的团体活动。舞台临文化大道一侧,结合微地形密植香樟、广玉兰、石楠等常绿树种,隔绝道路交通的污染。戏剧活动场地周边,片植杜梨,形成梨园,隐喻对一代京剧宗师谭鑫培的纪念。

9 耀楚广场景区

耀楚广场位于公园东南角,正对区政府。入口广场两侧,曲线形规则种植6排树形优美的榉树,体现空间的秩序和稳定的节奏。高大的榉树下视线通透,夏季树荫浓密,为广场提供遮阴,冬季落叶后,不遮挡广场的阳光。榉树与叠水景观共同形成宜人的入口环境。

广场两边对称设置隆起的微地形,地形南坡沿金龙大道各设置长约80 m、宽约30 m的矮生百慕大追播黑麦草常绿草坪,草坡后方用香樟、广玉兰、乐昌含笑等高大常绿植物混交的密林来围合入口广场空间。广场内沿湖岸曲线形列植悬铃木,以简单的弧线形式构成了壮观的临湖景观。悬铃木的枝叶在人行道上方形成拱廊般的效果,其整齐的季相变化也为该组植物景观增色不少,可配合其东侧的滨湖的水杉林共同形成壮丽的秋景。

沿湖岸大片栽植荷花,与湖北岸花海听荷景区的荷花相呼应。夏季,在湖滨散步,可以闻到湖面上层层叠叠的荷花飘来的清香。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园林绿化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浅谈县级城区园林绿化设计问题及策略
园林绿化的施工与养护管理措施
园林绿化大树移植与养护管理分析
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模式探究
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模式探究
浅谈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
浅析制约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园林绿化植物中常见害虫的药剂防治方法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