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分析

2018-04-25 10:50苏来义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云南省

苏来义

摘 要 云南省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拥有得天独厚的生物多样性宝库,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特色农业基地,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云南省应当抓住机遇,发现并解决面临的人力资源问题,同时克服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道路上的阻碍,把云南省建设成中国向西南开放、向世界开放的战略基地,使云南省的特色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让云南省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于此,立足于云南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云南省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以及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并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高原特色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桥头堡战略;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9.049

云南桥头堡战略提出以来,云南省的高原特色农业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下稳步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立在农村人力资源得到较好开发的基础之上,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只有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才能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也只有在高原特色农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才会得到合理配置。目前,云南省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而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也尚处于起步阶段,认识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桥头堡战略、让云南省真正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的关键。

1 云南省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具有劳动力的人的总和,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1]。舒尔茨曾说:“人力资源,是蕴藏在人类机体中知识和技能在形成与作用的过程中能力资本化的结果。在经济起飞的时代,人力资源绝对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力量。”由此可见,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来探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是科学合理的,云南省当前的农村人力资源现状表现如下。

1.1 农村人力资源非常丰富

据有关研究表明,云南省从目前至未来十年内是人力资源最丰富的时期,也是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的最好时机。据统计表明,2016年云南的乡村人口总数为3 740万人,占总人口的78.40%[2],说明云南省的劳动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农村,总量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

1.2 劳动力整体科学文化水平低、素质差

尽管云南省有很多杰出的人才,但从总体人口素质来讲,全省人口仍处在低文化程度。据云南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云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2.60%,低于全国水平42.70%[2]。另外,云南省的技术型人力资源虽然处于中等水平,但与全国的技术型人力资源平均水平3.22%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1.3 劳动力就业结构不科学

云南省众多劳动力都从事于第一产业农业,而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变的速度缓慢,产业结构布局的不合理是导致就业结构不科学的主要原因,据资料显示,2016年云南2 998.89万的从业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1 587.91万人,占总从业人口数的52.95%[2]。

1.4 农村劳动力思想陈旧,观念难以改变

云南省地处西部边疆,少数民族众多,受传统思想影响严重且难以改变,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观念也存在很大差异。

1.5 农村劳动力可接受的教育有限

近几年,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实现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但基于云南省的教育基础投入仍然不足,边远贫困地区只有及少数甚至没有高中,全省进行专业农业知识教育的高校甚少,教育体系不健全。

2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全省高山峡谷相间,山川湖泊纵横,与缅甸、越南、老挝接壤。云南素有“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的美誉,全省有1.7万种以上高等植物,占全国总数的42.6%;拥有199种重点野生动物,占全国总数的59.4%;药材、花卉、野生菌的种类在全国也最多。云南省丰富的自然資源和生物资源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上的优势显而易见。

自云南省提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明确了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成为云南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高原特色农业基地的建设的加强,农业庄园经济的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产品市场的不断拓展,展现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取得的卓越成果。然而与此同时,云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弊端也随着高原特色的发展日渐暴露,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及农村劳动力的质量成了制约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同步发展成了促进全省农业经济稳步前进的关键。

3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从概念上理解是没有联系的,但两者在以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为目的的大背景下却存在千丝万缕的潜在关系,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前提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高原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展形式之一,因此,云南省的高原特色农业只有在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的前提下才能有较快发展,可以说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水平依托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

3.2 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是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一个侧面可以引申为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人力资源体制的完善程度。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如果能取得较好的发展,必定会加速云南的总体经济发展,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建立在较高的经济发展基础之上,也就是说高原特色农业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

4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同步推进

为发展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将云南打造为全国重点特色农业发展基地,云南必须加快特色农业与人力资源开发同步推进的步伐,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4.1 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第一助推器

当代社会是科技推动的社会,科技社会最重视的是人才,而人才也可以理解为是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合理开发农村的劳动力资源,培养出优秀的农业专业人才,对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云南省的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调整也意义非凡。

4.2 建立特色农业与人力资源互助发展机制

高原特色农业企业与农村人力资源机构进行双向合作,企业可以提供资金给人力资源机构帮助其开发人力资源,并提出企业所需的人才标准;人力资源机构按照市场需求培养专业人才。这种双向合作机制不仅能使企业获得满足自身人才标准的专业人才,也促进了人力资源机构人才的培养,实现双方共赢。例如,阿里巴巴与云南农业大学携手打造高原特色产品电子商务推广平台正是这种双向合作的体现。

4.3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密集地区普及高原特色农业理念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很多人对特色农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广大农村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这一理念依然不被大多数人认可。普及高原特色农业理念能帮助劳动人民改变传统观念,用新的思想来认识农业,主动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不仅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质量,也对高原特色稳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5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人力资源开发携手共进的战略意义

1)云南省是中国连接西南邻国的桥梁,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纽带。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能提高云南省的经济水平,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能提高中国的人口质量,二者携手共进为中国实现“云南桥头堡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是推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将两者联系起来共同推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

3)云南高原特色的发展能极大地提高边疆云南人民的生活水平,云南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能转变云南人民的传统思想观念,提高边远人民的文化素养,使云南人民在生理、心理上都达到小康,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4)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战略的实现,合理开发利用了云南的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充分开发了云南的农村人力资源,对我国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曙明,张正堂,程德俊.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M].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3] 田东林,桑启启,杨颖.云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分析[J].当代经济,2012(1):82-84.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云南省
童眼看兵器
创享空间
云南省检察院依法对刘岗决定逮捕
云南青年齐相聚 点亮青春大盛会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正式挂牌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中行入围省级金融社保卡合作银行
中国银行
云南省总工会:情系水富患病农民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