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8-04-26 01:45
现代农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农畜产品农牧民龙头企业

王 璞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农牧业局,内蒙古 乌拉山 014407)

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动力装置和核心环节。它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业增值增效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为例,该旗经过多年培育、引进和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面粉加工、副食品、肉制品、番茄、油脂、酿酒等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农畜产品加工体系,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也逐年递增。但就其发展规模和水平来说,多数还处于低水平、浅层次、初级加工、外延式粗放增长阶段。具体表现为:一是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全国为40%~50%,全区为35%,该旗约为15%左右,多数农畜产品仍以卖原料、卖活畜为主。农牧民在“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上,依据的仍然是产品上一个生产周期供求情况和市场价格,农民对结构的调整无非是葵花多了,籽瓜少了,或者育肥羊多了,生猪少了,仅仅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内部品种之间的横向调整,仍难以规避自然、生产数量、市场等方面的风险,存在不是这种产品出现难卖,就是那种产品出现价格走低的现象。二是品牌建设和保护相对滞后。该旗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畜产品品种并不少,但真正叫得响的品牌却不多,一些极具市场潜力和市场知名度的主要农畜产品没有进行工商注册,如乌拉山羊肉、枸杞、花葵、马铃薯等,而其他地方却进行了商标注册,品牌意识还不够强。三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低。企业与农牧户之间仅为简单的买卖关系,缺乏稳健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工和流通企业缺乏反哺农业意识,农户几乎没有分享到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

为此,建议积极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牧民增收。一要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健全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企业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集中打造几家“农字号”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二要强化质量管理,实施品牌战略。产品的竞争,实质是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励引导农牧民严格按照相应的生产规程进行有标生产,精心保护原本很有市场潜力的农畜产品品牌,积极开展品牌注册工作,强化品牌对农畜产品销售和加工业的提升作用,实现有标销售。三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积极引导龙头加工企业发布原料需求数量、标准、价格等方面的信息,促进农牧户根据龙头企业的需求调整种养结构。四要加大扶持力度,拓展运营模式。要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 “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牧户”的产业化实现形式,有效发挥流通性龙头企业的中介作用,进一步丰实和深化“订单”农牧业内涵,形成市场需求什么、农牧户就种养什么的新格局。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模式,鼓励引导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努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畜产品进城与放心农资下乡的双向流通格局,促进当地肉羊、枸杞、小杂粮等特色农畜产品与全国市场有效衔接。

猜你喜欢
农畜产品农牧民龙头企业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堵点探究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研讨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西藏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需求趋势研究
我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