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盘锦市辽河盘锦段水质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8-04-26 01:45李宁宁
现代农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兴安盘锦辽河

李宁宁

(盘锦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辽宁 盘锦 124010)

“十二五”期间,辽河盘锦段除2011年水质符合Ⅴ类标准外,其他年份均符合Ⅳ类标准。主要指标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综合污染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

1 监测概况

1.1 监测点位

辽河盘锦段布设3个监测断面,分别为兴安、曙光大桥和赵圈河。

1.2 采样

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每月监测1次。

1.3 评价标准与方法

评价标准执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评价方法采用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行)》(环办[2011]22号)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公式如下:

式中:Pij-j断面i项污染指标的分指数;

Cij-j断面i项污染指标的算术平均值;

Cio-i项污染指标的评价标准;

n-参与评价的污染指标项数。

2 “十二五”期间水质现状

辽河盘锦段除2011年水质符合Ⅴ类标准,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外,其他年度水质均符合Ⅳ类标准,水质状况均为轻度污染,水质有所好转。主要指标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比例有所增加,2015年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加33.3%和64.4%。2014年水质最优,各主要指标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比例均大于等于50.0%。“十二五”期间辽河盘锦段主要指标监测结果及类别比例见表1。

浓度年均值:化学需氧量呈波动状态,氨氮在2012年达到最高值后有所下降。

表1 “十二五”期间辽河盘锦段主要指标监测结果及类别比例

辽河盘锦段3个断面中,赵圈河主要指标浓度年均值基本好于兴安和曙光大桥。3个断面除赵圈河断面氨氮呈波动状态外,其他2个断面均在2012年达到最高值后有所下降;赵圈河断面为感潮河段受氯根干扰,化学需氧量无法监测。

辽河盘锦段综合污染指数呈缓慢下降趋势,2015年与2010年相比降低41.4%。“十二五”期间辽河盘锦段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见图1。

枯、丰、平3个水期水质均在2014~2015年达到最好水平,综合污染指数均呈波动下降趋势,2015年与2010年相比,分别降低53.4%、12.8%、25.8%,枯水期下降幅度大于丰水期和平水期。“十二五”期间辽河盘锦段各水期综合污染指数变化2。

兴安、曙光大桥、赵圈河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均呈下降趋势,2015年与2010年相比,分别降低38.7%、40.6%、32.4%。3个断面中,赵圈河水质明显好于兴安和曙光大桥。“十二五”期间辽河盘锦段各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见图3。

主要指标采用秩相关系数检验,除兴安断面氨氮和赵圈河断面石油类呈显著下降趋势、辽河盘锦段及各断面总磷均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外,其他指标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

综合污染指数采用秩相关系数检验,辽河盘锦段及各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十二五”期间辽河盘锦段及各断面水质秩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见表2。

图1 “十二五”期间辽河盘锦段综合污染指数变化

图2 “十二五”期间辽河盘锦段各水期综合污染指数变化

图3 “十二五”期间辽河盘锦段各断面综合污染指数变化

表2 “十二五”期间辽河盘锦段及各断面水质秩相关系数检验结果

3 原因分析

3.1 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大河流水质得到改善

“十二五”期间,盘锦市从工业、生活和农业3个方面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2013年圆满完成辽河流域“三大战役”,顺利通过辽河流域“摘帽”考核评估,主要干、支流水质首次全部符合Ⅳ类标准。

3.2 生态补水促进河流水质改善

“十二五”期间,制定了《盘锦市河流生态补水工作实施方案》,如河流水质出现超标趋势,可随即进行生态补水。为确保枯水期补水来源,将市内16座中、小型水库全部蓄满水,总蓄水量达到1.8亿立方米,并启动辽河盘山闸冬季拦河蓄水方案。

3.3 境外污染对干流水质影响较大

辽河盘锦段是辽河的最下游段,由于接纳上游的工业和生活污水,致使入境断面兴安水质相对较差。跨境支流对曙光大桥和赵圈河水质有一定影响,小柳河在兴安和曙光大桥之间汇入,绕阳河在曙光大桥和赵圈河之间汇入,这2条支流的跨境污染问题得到了省环保厅的高度重视,减少了上游城市河流污染对盘锦市断面的影响。

猜你喜欢
兴安盘锦辽河
辽河口
辽河记忆
祝福你兴安
倾听
兴安四月树
追梦兴安
辽河文讯
下一站,盘锦
盘锦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交流活动
“盘锦大米”品牌价值荣登全国大米品牌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