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高龄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4-28 05:27李惠梅林少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7期
关键词:创伤性预见性高龄

李惠梅 林少平

预见性护理即超前护理,是现代护理发展的新理念。是护理人员在进行常规工作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综合性分析与判断,通过经验对患者存在的风险进行预知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以及风险,以此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1]。骨科高龄创伤性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加之高龄患者的自愈能力较差,恢复期间稍有不慎极容易造成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因此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在骨科创伤性患者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以下便是我科采用预见性护理对骨科创伤性高龄患者应用的详细研究报告[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试验选取我院2016年6—12月患者的护理效果,与2017年1—6月我科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后进行效果对比,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其中2016年6—12月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1—6月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患者59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组5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1.0±0.8)岁。采用预见性护理对骨科高龄创伤性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5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1.0±0.6)岁。采用常规护理对骨科高龄创伤性患者进行护理。排除标准:本次试验排除患者年龄低于65岁、瘫痪、不能自理以及沟通障碍以及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均不参与本次试验,并且符合伦理学标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骨科创伤性高龄患者进行护理。包括:(1)监测新入院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报告医生。(2)根据医生的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观察患者反应。(3)正确实施专科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实施安全护理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4)提供与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及功能锻炼[4]。

观察组患者则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1)入院:患者入院时,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变化,立即开放静脉通道,必要时抽血备查,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血糖并详细报告予医生。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时进行血栓、压疮、摔倒坠床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5]。

(2)术前:告知患者与家属手术前相关注意事项,做好术前备皮,了解患者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保持情绪的稳定。根据患者的病情,预测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防性的功能锻炼[6]。

(3)术后:根据与主管医生了解的手术情况:如手术方式、术中情况、术后注意事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并作出详尽的示范。观察患者心电监护和氧气吸入、管道等情况,定时进行巡查记录并详细告知注意事项,预防无效吸氧或氧中毒、管道脱落等。关注患者创口情况,部分患者有发热和感染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卧床患者要预防血栓、压疮、坠床的发生。能离床活动的患者要预防跌倒的发生等。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其安全、快速的恢复健康。

(4)患者饮食:针对老年患者肠胃消化能力弱,咀嚼功能退化的情况,应注重患者的饮食习惯和搭配,注重高蛋白、维生素、脂肪、钙质的摄入,采取少食多餐制。缓解患者的消化系统压力,并帮助患者补充足够的营养成分。在术后要尽快恢复二便,按照术前的锻炼方式,在床上练习排便动作,防止患者出现便秘情况,影响身体恢复。

(5)心理护理:心理作用对于患者的恢复情况有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的机理和恢复过程,帮助患者对疾病恢复树立信心,并对疾病恢复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所认识,以方便患者在出现相关情况时能够有效地和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将身体恢复过程中的一些状态感觉进行即时交流,帮助护理人员掌握患者身体状况恢复的情况,并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调整护理的措施,帮助患者用最合理的恢复方式进行身体机能的恢复[7]。

1.3 评价标准

将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肌腱韧带粘连等。并拟定问卷进行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参考相关文献统一制定,共20个条目,包括护士护理技巧、护士服务态度和护士专业知识等内容,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计算方法: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人数×100%。其中≥90分为满意,80~89分为较满意,70~79为一般,<70分为不满意。并由第三方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 (x-±s)表示,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经护理可见,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8%),低于对照组患者(16.94%),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经问卷调查评分对比,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骨科高龄创伤性患者,存在一定的特异性,患病特点主要集中在发病紧急,病情复杂,手术创伤较大,且患者术后机体内平衡紊乱,易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骨科患者因高龄、长期卧床、疼痛等因素,再加上机体抵抗力下降,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低,与年轻人相比更易出现压疮及肌腱韧带的粘连。针对以上特点,通过预测患者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减少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的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严密的观察,能够及时的发现异常并将记录数据与主管医生沟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同时,护理之后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8-9]。结合表1和表2,预见性护理能很好的解决骨科高龄创伤性患者的护理问题,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自我科在2017年实施预见性护理后,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在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且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满意度提高,预见性护理通过对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极大程度提高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舒适度,并且降低了风险因素,由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发现2016年下半年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仅有83.0%,而2017年我科执行预见性护理后,护理满意度已经达到了96.6%,因此预见性护理在我们医疗单位中的应用效果是极为可观的。

综上所述,观察组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1] 王晶. 探讨对骨科创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6):96,104.

[2] 白燕玲.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健康前沿,2017,24(11):69.

[3] 熊邦凤.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215.

[4] 龙莹.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3):9-10.

[5] 李莉.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165-166.

[6] 谢晶.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 医学信息,2016,29(9):198.

[7] 牟秀华.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16-18.

[8] 蓝玉清,余芳,陈晨.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C]. 2016全国慢性病诊疗论坛,2016:229.

[9] 张士芹,孙玲,葛庆玲. 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6):193-195.

猜你喜欢
创伤性预见性高龄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一步法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治疗高龄胆道梗阻的探讨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肿痛安胶囊治疗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