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的现状与开发

2018-05-02 08:03莫欣妍
关键词:心理资本开发高职院校

莫欣妍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运用柯江林开发的大学生心理资本量表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450名学生进行测量,使用SPSS22.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总体水平较高;心理资本水平在不同性别、年级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

【Abstract】Us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scale of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ed by KE Jianglin to measure 450 students from Dongguan Polytechnic, and uses SPSS22.0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survey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high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sychological capital level in different gender, grade and other factors.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资本;开发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sychological capital;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3-0099-07

1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积极心理学逐步兴起,影响了心理学的研究视角和发展方向,改变了心理学从过去几十年来从负面导向的视角来研究问题的趋向。在此基础上,美国管理心理学家 Luthans 创立了积极组织行为学,将其定义为:“为提升今天工作场所中的绩效,针对那些具有积极导向的、可测量的、可开发的、可有效管理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心理能力进行的研究及其运用。”由于时代变迁,在传统的资源如经济和财务资本、先进的技术和专利信息等不足以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的情形下,Luthans于2004年提出探索组织竞争优势来源的新范式——心理资本,即通过投资、经营、开放和管理心理资本来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简称PsyCap)的定义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

①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

②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樂观);

③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

④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韧性),以获得成功。[1]

心理资本的概念越来越被熟知和重视,广泛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育领域,但对其内涵的认识并无统一定论。柯江林、孙健敏、李永瑞(2009)在中国背景下,从为人处事两个方面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为人处事过程中所拥有的一种可测量、可开发和对工作绩效有促进作用的积极心态或心理能力。Luthans、Aviolio、Avey和Steven(2007)从“测量的稳定性”以及“改变与开发的开放性”两方面,将积极心理概念划分为四组:

①积极状态变量(具有瞬时性,非常容易改变);

②类状态变量(比较容易改变和开发);

③类特质变量(比较稳定和难以改变);积极特质变量(非常稳定和难以改变)。心理资本既不是心理特质变量也不是状态变量,而是介乎两者之间,既具有稳定性,又可以开发和改变。

在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下,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也就是说,现在的大学生就是未来的员工。笔者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员工的内涵不再是过去听话照做的螺丝钉,而是兼顾自我实现,获得价值感和幸福感,同时又具备忠诚度、专业化、具有创造性、自主性,为整体利益长远发展贡献的建设者。因为人们有了对积极心理的更高需求,因此激励员工的机制需要改变,雇佣关系从过去从上至下的模式转而趋于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简单的利益捆绑不再能满足相当部分的员工。但无论如何,对于社会整体进步而言,人力资源是最有价值的资源,要挖掘更大的发展潜力,必须挖掘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内核就是心理资本。研究表明,心理资本能够促进大学生自身潜能开发, 增强竞争优势和幸福感。如:唐家林等人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其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 前者对后者有显著预测作用[2]。 张阔等人对天津市 850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以学习策略为中介对其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3]。 王雁飞等人对广东省 47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其成就目标定向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大学生心理资本以成就目标定向为部分中介对学业成就存在显著影响[4]。 励骅、曹杏田对 2500 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前者对后者有很好的正向预测作用[5]。前人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其学业、就业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因此,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途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要研究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现状和开发问题,首先要为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内涵做出界定。由于心理资本的概念源于国外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对心理资本的测量也大多采用Luthans等人开发的心理资本问卷(PCQ-24),主要适用于对员工的测量,因此这套量表是否适用于中国的社会环境以及是否适用于测量大学生都存在问题。幸而,国内学者已开展中国大学生心理资本量表的编制研究(肖雯,李林英2010)[6],柯江林等人为心理资本量表本土化以及中国大学生心理资本量表的编制也做了详细的研究[7]。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把大学生心理资本定义为大学生个体在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一种可测量、可开发和对学业绩效、就业准备有促进作用的积极心理能力,包括自信勇敢、乐观希望、奋发进取、坚韧顽强、包容谦虚、尊敬礼让、谦虚诚稳、感恩奉献。根据柯江林的研究,这八个维度分别定义为:自信勇敢: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勇于在不同场合以各种方式表现。乐观希望:对不确定的、未发生的事情抱乐观态度,期待好的结果出现;对于已发生的不利事件,认为是短暂的和有办法解决的,不易沮丧和绝望。奋发进取:具有很高的个人抱负,追求高目标,喜欢挑战,渴望获得成功,并表现在改进做事方式与能力提升上。坚韧顽强:遇到困难或危机时,沉着冷静,能够适应和忍耐不利条件,不轻易放弃,有恒心毅力,并极力想办法改变不利局面,最终实现预设目标。包容宽恕:能够接纳不同风格、性格和价值观的老师和同学;能够理解并包容他人的不足、过失;能够宽恕他人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尊敬礼让:对他人的年龄、位阶等社会属性给予尊敬;不可以贬低他人的才能,能照顾他人的面子;重视礼节,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让他人获得某种合理的优先权。谦虚诚稳:能客观认识自身不足和他人长处;向他人学习不觉得丢面子;为人稳重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会信守;对拿不准的事情,会多听他人意见。感恩奉献:能体察、感谢并记住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寻求机会给予回报;乐于奉献,愿意为家人、师长、同学、朋友提供便利,并能为团队利益着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被试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发放电子问卷,共回收475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50份,有效率为94.74%。其中,男生占39.33%,女生占60.67%;大一学生占55.11%,大二学生占16.44%,大三学生占28.44%;独生子女占14.22%,非独生子女占85.78%;城镇学生占31.56%,农村学生占68.44%;困难生占22.67%,非困难生占77.33%。

2.2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柯江林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心理资本量表》进行修訂,最终修订为40个题目的《大学生心理资本量表》,采用likert式5点量表评分法,经检测,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达0.951。对问卷效度的分析,得出所有研究项对应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说明研究项信息可以被有效地提取。因子载荷系数绝对值大于0.4时即说明选项和因子有对应关系。KMO值为0.947,大于0.6,意味着数据具有效度。数据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

3 结果

3.1 总体情况

表1数据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情况良好,事务型心理资本、人际型心理资本以及心理资本总分皆高于理论均值,而人际型心理资本的得分平均值明显高于事务型心理资本的平均值。

表2数据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心理资本各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平均值,但在自信勇敢、乐观希望、坚韧顽强三个维度的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维度。

3.2 性别差异

表3数据结果显示,性别在心理资本有极为显著的差异(p<0.001),性别在事务型心理资本的差异比在人际型心理资本的差异更大。除了在尊敬礼让、谦虚诚稳维度上,性别的差异不显著外,在其他六个维度中,性别的差异都很显著。

从表4数据结果可知,男性的心理资本得分均高于女性。

3.3年级差异

表5数据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信勇敢、奋发进取、尊敬礼让、谦虚诚稳这四个子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人际型心理资本上有显著差异,而在事务型心理资本上没有差异。

从图1可以看出,大一和大三的学生心理资本得分较高,大二的学生心理资本最低。

采用LSD法对自信勇敢、奋发进取、尊敬礼让、谦虚诚稳这四个子维度以及人际心理资本进行事后检验,发现(见表6),在自信勇敢维度上的得分随着年级上升而上升。而在另外的三个维度以及人际心理资本上,大一学生的得分最高,大三居其次,大二则最次。

3.4 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独生子女的心理资本得分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资本得分的差异,得到的显著性(双尾)皆高于0.05,说明是否独生子女对心理资本没有显著影响。

3.5 户籍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户籍对心理资本得分是否有显著影响,结果显示户籍只对自信勇敢子维度有显著影响(见表7),其他维度的显著性皆远高于0.05。

3.6 是否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是否家庭经济困难生对心理资本得分是否有显著影响,结果显示,在奋发进取、坚韧顽强子维度上,是否困难生心理资本有显著差异。经过对问卷数据描述分析发现,困难生在除乐观希望外的其他7个子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比非困难生稍高。在乐观希望子维度上,困难生与非困难生的差异也非常不显著,困难生的平均分为3.569,非困难生的平均分为3.596。

4 分析与思考

4.1 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分析

大学生心理资本测量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明显高于理论均值,其原因不排除社会期望所带来的影响,因为本问卷由被试自行填写,而且测量的都是积极的品质。

本次测量中,大学生人际型心理资本比事务型心理资本水平高,结合在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的来访者案例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改变,经济条件改善,现代的高职院校学生危机感普遍比旧时代的学生弱,而更热衷于享乐;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业兴趣不高、学习方法效率低,在学业上表现出韧性不足、意志力不强。

4.2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差异分析

性别对心理资本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在心理资本现状调查中,发现男生与女生的心理资本得分差异显著。在心理资本总分、事务型心理资本、人际型心理资本,以及八个子维度中,男生的得分均高于女生。除了在尊敬礼让、谦虚诚稳子维度上,男女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子维度的男女差异非常显著。这种现象与普遍认为女生比男生成熟、奋发的印象相悖,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①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原生家庭环境变化、社会舆论环境,导致男女性整体价值观改变。随着经济条件改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风气兴起,家庭教育观念更迭,虽然男女生都受这种风气影响,更加浮躁虚荣而焦虑,但是在学生阶段男女的表现不同,多数女生的心思更多在期望过上经济富足的光鲜生活,多数男生则关注自己如何能够挣到更多钱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②个人因素。男女的个性具有差异,在人际型心理资本中,男性的表现更优异、更具包容心,而且男生相比女生挣钱的动力更强,为了拓宽未来的事业,男生更热衷于拓宽自己的社会关系,表现在更勇敢表达自己、更积极发展自己的潜力、更具有包容心。相对来说,女生则因为在学业自信心不足,意志力较弱,既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动力来达成愿望,这种矛盾的心态影响她们各方面的表现。

年级对心理资本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在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为调查对象的心理资本现状调查过程中,发现与其他大学生心理资本调查研究的结果有差异,例如饶从权(2012)在对陕西省四所大学的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心理资本总分上不存在差异。而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资本得分差异非常显著,而且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除了自信勇敢维度,在其他维度中,大二学生的心理资本得分都是最低的。其原因如下:在大一的时候,学生对大学存在较高的期待和敬畏,由于是新生,对大学的一切不熟悉,因此表现出更乐观希望、尊敬礼让、感恩奉献,同时大一的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普遍期待自己能够学有所成、有所作为,因此奋发进取、坚韧顽强维度的得分也最高。而大二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后,幻想破灭,有些学生因为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而迷茫苦恼,有些学生因为大学生活不符合期待而产生不良情绪,这些都表现在心理资本及各维度的得分上。大三的学生开始为就业做准备,准备投身于真实的社会当中,经过实习和社会实践,对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更清晰自己的定位,对未来就业有着更高的追求和希望,对人际关系的需求的逐步提高,因此心理资本及各维度的水平处在较高位置。

是否独生子女以及户籍对心理资本的影响不显著,在自信勇敢维度上,城镇户口的学生心理资本优于农村户口的学生。其原因有:城镇的经济水平相对农村优越,生长在经济比较宽裕的环境的孩子见识面更广、更敢于表达自我、发展个性;其次,从社交环境的独立性来看,城镇的社交环境更开放同时隐私性更强,既可以参与城镇各个不同的社交圈子,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个人生活不会受到左邻右舍、亲友的过多干涉,而在农村,社交群体单一,社交环境包容性、隐私性较弱,因此,农村成长的孩子不敢表达自我,其言行容易受到环境舆论的打压;再次,城镇家庭的父母受教育水平一般会高于农村家庭,前者更重视孩子的教育与培养,更鼓励孩子发展潜力和树立自信心。

在奋发进取、坚韧顽强子维度上,是否困难生心理资本有显著差异。在除乐观希望维度的其他7个维度上,困难生的心理资本得分都要比非困难生高。原因有以下方面:困难生更懂得生活的艰辛,因此更奋发进取;困难生生活条件较差,经历过的苦难更多,在艰难困苦中磨炼得更坚韧顽强;互联网发展迅速,信息更对称,社群经济也逐步发展,困难生有机会接触生活以外的其他事物,并加入有兴趣的团体开展活动,更有动力去学习新事物,获取谋生的新手段,例如不少困难生开始尝试创业、加入无人机社团等。非困难生生活比较安逸,普遍热衷享乐,因此相对而言不如困难生奋发顽强。

4.3 思考

以上结论只是提示一种趋势,并不是为各种学生贴标签,所得的结论是相对而言的,并无绝对定论。同时,通过查阅其他文献了解到,不同学历层次、地域、专业等大学生群体所测得的心理资本状况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所院校的学生,在不同时期测量其在校生心理资本的现状也会不一样,因此,对心理资本的认识应该更动态化,同时认识到,心理资本的现状可能随着社会环境变化、集体意识变化、教育水平、模式的不同等因素改变而发生变化。

5 开发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的途径

从本次心理资本现状调查的结果分析,虽然数据显示总体情况良好,但细节反映出一些问题值得反思,应该予以重视。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就业率普遍达标,但是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因薪酬、能力、个人因素等原因,毕业生离职率非常高,甚至很多学生就业意愿不强。这种情况加剧将造成企业无法招纳足够优秀人才,员工倦怠,青年劳动力供给弱化,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减缓。为了增强高校办学水平、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和促进社会进步,社会各界应重视个人心理资本的开发。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层次入手开发学生心理资本。

5.1 第一个层次——校企合作

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需要输送到社会各单位,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必须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创造机会供在校学生学习和实践。可以通过举办各项比赛,选拔人才、激励学生奋进,营造拼搏向上的校园氛围。开展企业进校培训,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职业特性,帮助学生提前做好职业选择和规划。开展各种类型的拓展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成长,体验逆境生存和学习抗压技巧,培养韧性。企业方面也需要注意,不要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造成学生对未来职场失去信心,学习倦怠,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营造良性积极的用人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支持和机会,使学生和校企三赢。

5.2 第二个层次——教学方案

①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的总体设计应把心理资本的提升纳入培养目标,增加心理资本开发的教学项目。

②评价指标: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更多是采用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即成绩。但成绩这个指标对于评价一个人的整体来说过于单一,因从心理资本各个维度入手设定多维度的培养和评价指标。

③课程设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安排,由于心理资本的特性,需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更注重体验式教学。例如开展整期的团体辅导课程,通过角色扮演、戏剧、游戏、故事重写、情景模拟等多种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来增加学生个人领悟。在课程开始和结束都对学生进行多维度、动态化的评价,以对比心理资本的开发成效,并对课程设计加以改进,也让学生及时反思,切实体验自己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改变。除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还应重视职业指导课程的设计,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不应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职业指导中包含很多心理、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测量量表,但是如何让学生正确评价自我以及解读各项测量的结果,需要创新课堂形式,增加互动式、体验式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由体验和领悟达到真正的成长。

④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激励机制的改善来促进教师保持正确的教学态度,鼓励教师亲近学生、指导学生,鼓励教师敢于采取正当的方式教育学生,而不是为了息事宁人,降低教师教书育人的动力。

5.3 第三个层次——学生主体

①重视大学生朋辈互助: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观察学习是人类间接经验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因此,学校应重视榜样的宣传和分享,例如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分享、优秀师兄师姐学习、求职经验分享、比赛活动优秀案例分享等,通过新媒体、校刊、班会、颁奖会等形式宣传。成立学生自律会,构建学生自我管理的体系和制度。

②重视学生的个别帮扶: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直接管理人员应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开展个别访谈与帮扶。增加心理咨询的知识宣传,鼓励学生勇于寻求老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美)Luthans, F. 心理资本[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2】唐家林,李祚山,张小艳.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07):34.

【3】张 阔,付立菲,王敬欣.心理资本、学习策略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11(01):56.

【4】王雁飞,李云健,黄悦新.大学生心理资本、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1(06):89.

【5】励 骅,曹杏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03):78.

【6】李林英,肖雯.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01):67.

【7】柯江林. 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5.

【8】许海元. 大学生心理资本发展现状的评估与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15(7):79-83.

【9】饶丛权. 關于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陕西省四所大学为例[J]. 安徽学院学报, 2012, 24(1): 29-32.

【10】王雪飞. 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及提升策略[J]. 黑河学院学报, 2017 (5):23-24.

【11】秦红霞, 李晓东, 林飞,等.心理资本开发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高教学刊,2017(16): 72-77.

猜你喜欢
心理资本开发高职院校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