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场地属性的济南市安置区景观设计

2018-05-03 08:23刘大亮王中龙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空间

刘大亮 王中龙

1.引言

安置区是政府职能部门建设城市项目过程中,对征地拆迁的居民提供安置居住所建设的住宅区。[1]拆迁的场地往往位于城郊农村或城市边缘,安置户对于原有场地的精神属性和功能承载有其特殊怀念情意,故安置区的景观规划设计要顾及到这一层面的需求,作出有针对性的考虑和计策,创造出不同于普通商品房的关怀型安置区人居环境。

2.安置区景观设计策略

安置区景观将结合项目周边情况,分析项目建筑形式及风格,在考虑建筑风格影响的同时从场地的特点出发,以达到自然、环境和人的和谐统一。同时针对不同的光照环境采取不同的设计手法:在日照较充沛的地段布置主要活动场地;在日照更充沛的范围布置活动场地时考虑植物种植,增加绿荫场地;日照时间较短的范围考虑选取耐荫性植物。

在已有规划设计层面上对景观空间优化重组,实现集约化布局形态,整合多种功能,考虑一地多用的设计处理方式,体现集约型特色,创造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居住空间,提高居民对空间的使用效率。

综合考虑光照、风向、居民年龄分布、人行动线以及活动需求设置景观功能区域,在生产生活习惯、场地环境态势、心理感知渴求等方面着重考虑,尊重客观需求,塑造情景相宜的舒适氛围,确保居民均有方便到达的服务空间,促进良好交往活动的发生,邻里关系重新融合提升,满足居民的日常使用。[2]

构图方面,讲究现代构图,同时融入几何曲线,表达出自然与简洁的风格,展示舒适、温馨、休闲的居住环境。通过疏密有致的空间布置,合理划分空间,[3]形成纵横交错、有序排列的点、线、面景观结构,实现和谐的景观视觉美,并带给居住者清晰明确的景观形象。

为了使安置居住者感受强烈的安全感,内部交通运用人车合流的形式以提炼整合对内绿地,景观空间上形成以院落空间为核心的形态,取得较为合理的中心绿地组合模式。[4]同时,在安置居住区内部或附近应有足够的空间场地和运动设施来满足居民开展户外静止性与运动性活动的要求。还将充分利用空间扩大绿化面积,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绿色居住空间环境,使居民更加贴近自然。

生态环保节能也是安置区景观需重点考虑的一个环节:在竖向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小型活动空间和停车位将采用生态铺装,尽量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有效补充灌溉用水。

图1 机床一厂安置区平面图

图2 后工业景观节点

3.安置区景观设计实践——机床一厂安置区

3.1 场地属性

机床一厂安置区位于济南市二环西路高架以东,经十路以南,南辛庄西路以东,用地面积2.22公顷,建筑面积约91993.67平方米。其中景观规划设计面积为18545平方米。

机床一厂项目地块位于济南市市中区机床一厂原厂址内,坐落在王官庄片区,北侧临近刘长山路,东侧为规划路,南侧为规划路,西侧为拟建住宅。规划由北侧2栋33层住宅和南侧2栋33层住宅构成。东侧沿街设2层配套公建。

3.2 场地设计

以“后工业景观”元素为设计主题,对工业元素进行提炼深化,转化成工业风格小品和活动设施,打造景观亮点。结合景观设计还原工厂记忆,定格生活场景让每一段记忆落在花开的地方。

传承园林经典布局,景观设计与建筑风格相协调,生态景观舒展恢宏,强调自然元素与建筑有机形态的对比,利用平坦的草坪、疏密有致的栽植、规整的园路、丰富的竖向变化及标志性的主题景观来体现简约、大气、高雅的自然气质。[5]

在总体风格的控制下考虑科学分布景点,即统一整体又各具特色,以人性需求为出发点创造宜人的舒适节点,以环境打动人,号召居民步出户外,融入自然,享受绿色,享受宁静,享受美好的品质生活。

本项目在精心布局的合理结构规划下,建立景观轴线,同时挖掘地块特性,打造地块内独特的核心景观和标志性空间。作为保留工业记忆的安置社区,主要通过近人尺度的细节打造,营造整体景观氛围。以中心庭院为核心,结合主次入口空间关系,点面结合围合造园,错动观景。打造主从有序,层层递进,灵活丰富的整体社区空间形式。

景观结构为“一横两纵多点”,形成纵横交错、有序排列的景观结构。“一横”是贯穿居住片区横向的重要景观轴线;“两纵”是指结合场地动线形成的纵向景观轴线;“多点”是指分布于片区内的景观节点,布置于轴线或其两侧,形成景观焦点。

整个小区景观设计的总体轴线构图明确,结合小区现有的空间分布、大门入口道路走向、地形地貌等分为四项分区:大门入口景观区、中心广场景观区、健身运动景观区和休闲景观区。

4.安置区景观设计实践——岳而村民安置区

4.1 场地属性

岳而村民安置房项目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党家街道办事处岳而村,二环西路高架以西,南临济南绕城高速,交通便利。项目北侧是山体——皇上岭,景观条件较好,适宜居住。周边老城区传统商业聚集,设施配套齐全。

图3 岳而村民安置区平面图

图4:“岳而山色”景点效果图

地块可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0726m公顷。其中,景观面积约21218平方米。本工程地上由5栋高层住宅楼、及单层的门卫、配套公建组成;地下由住宅储藏室、住宅地下停车库组成;共804户。设计地块是东西长南北窄的不规则形形状,地块南侧与城市规划路相邻,地势南低北高,东低西高,交通便利。

4.2 场地设计

方案设计理念为“岳而山色”,将项目周边山体——皇上岭的自然环境,融入本安置区中。巧借山色,山居一体,恰似自然之绿流淌进入安置区内部。在平面上实现了绿色的缝合,在立面上,实现了视线的互动。

景观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的原则,明确活动空间位置和大小,结合组团人流聚集、行为习惯等因素,进一步深化活动场地的功能。共分为5种活动场地:童趣游乐带、中央景观带、康体活力带、健身漫步带、入口形象展示空间。公共空间与密闭空间穿插,让使用者能够找到适合自己休息、放松的场所,老人、儿童各得其所,欢乐共享。

交通组织通过疏密有致的游线布置,合理划分空间,形成有序的景观序列,考虑楼间便捷可达性,方便各号楼的穿行,并将绿地有效衔接起来。[6]消防车道尽量与车行道路共用,减少消防车道的设置;同时,消防登高面与硬质场地相结合,也可作为活动空间使用,避免大面积硬质场地带来的视觉不适。

种植设计将以植物组团形式为主,营造舒朗空间、围合密闭空间,与活动场地相协调。[7]植物选择以本土树种为主,既要在景观节点和重要构筑物处结合景观树,打造视觉焦点,又要在活动场地周边配置植物群落,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相结合。保证植物与其他园林元素相搭配,保证绿地与建筑相协调,乃至与外部山体环境相融合。

竖向设计将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尽量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道路采用平沿石,并结合下凹式绿地进行组织,局部结合景观水系,加强景观效果。绿地内道路和场地保证设有至少一条无障碍通道,以满足弱势群体的使用。同时,处理好项目与周边道路、山体的竖向关系,适当布置围墙、挡墙、护栏、截洪沟等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5.安置区景观设计实践——前魏村安置区

5.1 场地属性

前魏村安置房项目位于济南市市中区二环南路以西,克朗山南路以北,魏华西路以东。地块总用地面积3.89公顷,可规划建设用地2.87公顷,其中景观设计面积为21863平方米。

本工程为前魏村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110343.07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5653.24m2,地下建筑面积24689.83m2。本工程包含高层住宅楼5栋:1#住宅楼28层;2#住宅楼23层;3#住宅楼28层,裙房1层;4#住宅楼23层,裙房1层;5#住宅楼23层,裙房1层。共682户。

图5:前魏村安置区平面图

图6:“场所记忆”景点效果图

5.2 场地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以“场所记忆”作为设计理念。考虑到回迁居民的故土情怀,结合现代设计的时代背景,在整体景观设计中注重人文关怀,挖掘地块特性,打造地块内独特的核心景观和标志性空间。同时讲究现代构图,融入几何线条,表达出自然与简洁的风格,展示舒适、温馨、休闲的居住环境。运用新中式的设计手法,将中式景观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满足多功能的活动需求,恢复“场所”精神,还原美好记忆,创造美丽生活,打造“宜居·乐居”的生活环境。

协调建筑布局和风格特征。景观设计在充分理解场地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定位,合理布局,创造出独具特色,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专属环境。在注重平面布局和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立体层面的全方位分布,达到平面流畅紧凑,回环曲折,空间上变化多端,错落有致。布置阳光草坪、亲子乐园、健身场地、交流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设置景观廊架和景墙等小品丰富空间竖向,加强空间的归属感和场所感,最大限度亲近自然。

6.结语

建设失地居民安置区是伴随城市高速发展产生的重大现实课题,这其中不但承担了失地者的居住安家问题,同时也包含着对人性的关怀和对自然的场地尊重。景观规划和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居住者提供一处体验亲切、感受自然、身心放松、回归淳朴的空间环境,是以人为本的最大程度体现。所以,安置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在文化归属、场所营造、景观表达等不同层面,以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落实国家政策,全方位多维度考虑,营建特色化安置区景观,表现社会对于特殊人群的亲切关怀。

注释:

[1]黄春华,陈帅,马爱花.株洲云田镇安置小区景观优化策略与方法[J].城乡建设,2016(3):86-87

[2]李梦洁.农民拆迁安置小区户外环境设计研究综述[J].山西建筑,2012(4):6-7

[3]高晶晶,赵斌.浅谈嘉兴市拆迁安置房住宅小区的景观环境[J].大众文艺,2012(16):96-97

[4]克菜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郎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林箐,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2005(6):16-24

[6]王绍增.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的未来[J].中国园林,2005(3):24-27

[7]吕明伟,赵鑫.后现代主义与我国城市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4(4):49-53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空间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