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总酚酸纯化工艺研究

2018-05-04 12:27徐桃枝晏永新何爱英廖春玲
江西化工 2018年2期
关键词:生药大孔酚酸

徐桃枝 晏永新 何爱英 廖春玲

(1.江西省医药学校,江西 南昌 330200;2.江西新世纪民星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96)

引言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茎,其有效成分包括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1]。丹参是活血化瘀的常用中药,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中。水溶性丹参酚酸类是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肝纤维化、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改善记忆功能障碍等作用[2],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3-4],其中丹酚酸B约占70%。丹参水溶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多采用水提醇沉法,此方法溶剂消耗大,有效成分有明显损失。本研究采用分离效果较好的大孔树脂分离技术,对丹参总酚酸进行纯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对照品丹参酚酸B,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丹参购于江西省樟树中药材市场;AB-8,D101,NKA-9型大孔吸附树脂;Agilent 1200型液相色谱仪,VWD检测器,含在线真空脱气机、四元梯度泵、柱温箱;色谱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由Agilent化学工作站完成;超声波清洗仪;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甲醇为分析纯和色谱纯两种,乙醇;甲酸;水为重蒸馏水等。

1.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丹参酚酸B的含量。取丹参酚酸B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1mL含丹参酚酸B149.76μg的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2、4、6、8、12、16、20μL,注入色谱仪,按照以下方法测定:色谱柱:迪马DiamonsiLTM(钻石)C18(5m,250×4.6mm);流动相:甲醇-乙腈-0.4%甲酸(37∶7∶56);检测波长:285nm;柱温:30℃;流速:1.0mL/min。以对照品的浓度(μg/ml,X)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丹参酚酸B线性方程为:

y=1443.8x-4.3685(r=0.9997),线性范围为0.3744~3.744μg。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9.89%。

2 纯化工艺研究

2.1 纯化方法的比较

据文献[5]报道,醇沉法是中药水提取液常用的精制方法,但其对化学成分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大孔树脂吸附法的兴起,取代传统醇沉法的研究越来越多。为了确定较好的精制方法,本研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1。

(1)醇沉法

取丹参提取样品液(1g生药材·mL-1)800mL,均分为8份,每份100mL,每份相当于100g生药,加乙醇至含醇量分别为50%、60%、70%、80%,每一浓度平行各做2份。冷藏过夜,抽滤,滤液定容到500mL,精密吸取5mL至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测定浸膏得率,并用HPLC法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

(2)大孔树脂吸附法

取丹参提取样品液(1g生药材·mL-1)200mL,均分为2份,每份100mL,每份相当于100g生药,分别离心(4000r/min,15min),倒出上清液,加适量的水返溶沉淀部分,离心,合并两次离心液,上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生药量:树脂量=2:1)。待药液流尽后,加入蒸馏水洗到Molish反应为阴性,再用30%的乙醇洗脱有效成分。将洗脱液浓缩,定容至500mL,精密吸取5mL至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测定浸膏得率,并用HPLC法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

表1 不同的精制方法的比较研究

醇沉法浸膏得率明显高于大孔树脂吸附法,且提取物中丹酚酸B的含量较低,不符合除杂精制的要求。大孔树脂吸附法对丹酚酸B保留率和醇沉法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提取物中丹酚酸B的含量将近40%,达到了实验精制的要求,故选用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精制丹参水溶性成分。

2.2 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参数考察与优化

2.2.1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与再生

预处理:将大孔树脂用95%乙醇浸泡24小时,再用95%乙醇洗至与水(1:2)混合不产生浑浊,用水漂洗除去杂质并洗至无醇味,以水湿法装柱,用大量的蒸馏水冲洗后备用。

强化再生:使用过的树脂先用95%乙醇洗至流出液无色,用水洗至无醇味,再加入高于树脂层10CM的3%~5%盐酸溶液浸泡2-4小时,然后进行淋洗通柱继用3~4倍树脂体积同浓度的盐酸溶液通柱,然后用净水洗至接近中性;再用3%~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4小时。最后淋洗通柱,用同浓度的3~4倍树脂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通柱,最后用净水清洗至pH值为中性,备用。

2.2.2 树脂筛选

将0.5g生药/mL(丹酚酸B的浓度为10.88mg/mL)样品液分别通过3种不同型号的已预处理好的树脂柱,进行动态吸附。用三氯化铁试剂检查流出液,待反应呈阳性时,停止上样,记录上柱量,计算总酚酸吸附量。树脂柱用水洗脱至洗脱液近无色,再用95%乙醇洗脱至洗脱液无色,测定洗脱液中丹酚酸B含量,将乙醇洗脱液蒸干,称重,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2。

表2 树脂筛选结果

注:吸附量为单位干树脂吸附的总量,单位g/g或mg/g。下同。

由表2可知,在筛选的3种不同极性的大孔树脂中,用弱极性的AB-8树脂分离纯化丹参酚酸B的效能明显优于其它2种树脂,故选用AB-8树脂纯化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酚酸。

2.2.3 上样浓度的确定

将不同浓度样品液分别通过AB-8树脂柱(20g干树脂)进行动态吸附。用三氯化铁试剂检查流出液,待反应呈阳性时,停止上样,记录上柱量,计算总酚酸吸附量。结果见表3。从表3可知,上样浓度以0.5g生药/mL(丹酚酸B的浓度为10.88mg/mL)为宜。

表3 上样浓度确定

2.2.4 吸附流速确定

将浓度为0.5g生药/mL的样品液通过AB-8树脂柱(20g干树脂),分别以1、2和3mL/min的流速进行动态吸附。用三氯化铁试剂检查流出液,待反应呈阳性时,停止上样,记录上柱量,计算总酚酸吸附量。结果见表4。从表4可知,吸附流速以1mL/min为宜。

表4 吸附流速确定

2.2.5 泄漏曲线考察

按上述所确定的吸附条件,取样品液通过AB-8树脂柱(36g干树脂),进行动态吸附,弃去前10mL流出液后开始分段收集。每10mL收集1份,共收集11份。每份流出液精密吸取1mL,加蒸馏水稀释至50mL,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见表5。据此绘制泄漏曲线(图1)。

表5 泄漏曲线考察结果

图1 泄漏曲线

从测定结果和泄漏曲线可知,第5份丹酚酸B浓度开始急剧增大,说明此时丹酚酸开始泄漏,故确定样品液最大上柱体积为60mL,计算丹酚酸B最大吸附量为18.65mg/g,相当于0.83g生药材/g干树脂。

2.2.6 洗脱溶媒的选择

按上述所确定的吸附条件,取样品液(0.5g生药/mL)30mL上AB-8大孔树脂柱(30g干树脂),依次用蒸馏水200mL,10%乙醇、20%乙醇、30%乙醇、50%乙醇、70%乙醇和95%乙醇各100 mL梯度洗脱,蒸馏水洗脱液收集50mL4份,10%乙醇、20%乙醇、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洗脱液分别收集50mL 4份。测定丹酚酸B含量,以瓶号和丹酚酸B含量为坐标绘制洗脱曲线,见图2。

1-4号水洗脱液;5-8号10%乙醇洗脱液;9-12号20%乙醇洗脱液;13-16号30%乙醇洗脱液;17-20号50%乙醇洗脱液;21-24号70%乙醇洗脱液;25-28号95%乙醇洗脱液 图2 丹酚酸B大孔树脂吸附梯度洗脱曲线图

梯度洗脱曲线显示:丹酚酸B主要集中在30%乙醇以前的洗脱液中,其中10%,20%和30%的洗脱液中丹酚酸B总量占全部醇洗脱的88.7%,而三者当中30%乙醇洗脱的解吸速度最快,故选用30%乙醇作为洗脱溶媒。

2.2.7 洗脱流速确定

按上述所确定的吸附条件进行动态吸附后,AB-8大孔树脂柱(30g干树脂)先分别用水洗脱至洗脱液近无色,再以50%乙醇为洗脱剂,分别以1、2和3mg/mL的流速进行洗脱。分别测定乙醇洗脱物中丹酚酸B含量。结果见表6。从表6可知,洗脱流速以1mL/min为宜。

2.2.8 洗脱曲线考察

按上述所确定的吸附和洗脱条件,取样品液50mL(0.5g生药/mL)进行上柱(30g干树脂)、吸附和洗脱,分段收集洗脱液。收集水洗脱液2份,每份为125mL,30%乙醇洗脱液13份,每份25mL,共收集15份。分别测定丹酚酸B含量,结果见表7。据此绘制洗脱曲线,见图3。

从表7及洗脱曲线可知,第12份洗脱液的含量已明显降低,故确定洗脱剂用量为10倍药材量。

2.2.9 验证试验

按确定的上述工艺条件,做3次重复试验,结果见表8。

表8 重复性试验结果

由以上重复性实验可知,该大孔树脂的除杂工艺稳定可行。

3 讨论

3.1 实验中常用水提法提取丹参中总酚酸,水提取液中杂质较多,如无机盐、蛋白质、糖、鞣质等,使得到的水提取液中丹参总酚酸的浓度较低。为了提高提取液中酚酸类物质的浓度,常采用醇提水沉淀法、吸附澄清法、高速离心法、超滤法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处理。但这些操作往往具有有效成份损失较高、生产周期长、分离处理成本高等缺点。大孔吸附树脂具有吸附量大、解吸和再生容易等优点,现广泛应用于中药行业中,本文试验结果表明,其可用于丹参总酚酸的分离纯化。

3.2 树脂洗脱试验中,常用的洗脱剂有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等,为减少对产品刺激性的影响及保护环境,本实验选用乙醇作为洗脱剂,丹参总酚酸主要集中在30%乙醇洗脱液中,50%洗脱液中虽然有一定量,但总酚酸的含量明显偏低,而70%~90%洗脱液中几乎不含丹参总酚酸,由此可预测,乙醇的洗脱浓度范围应在30%~50%范围内,进而采用动态洗脱方法,确定了乙醇的最佳浓度。

[1]高霞,王著明,等.不同水提醇沉法纯化丹参总酚酸工艺的比较[J].吉林医学,2009,30(7):614.

[2]戈升荣,俞一心,谢更新.丹酚酸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2,25(9):683-685.

[3]邓惠英.丹参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概况[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812.

[4]王雨华,周学谦.丹参多酚酸类分析方法及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7,7(40):1012.

[5]杨小宁,唐星.丹参中总酚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J].中草药,2007,6(38):843.

猜你喜欢
生药大孔酚酸
基于偏振光显微镜与λ波长补偿器联用在生药显微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大孔ZIF-67及其超薄衍生物的光催化CO2还原研究
山豆根及其混伪品生药学研究进展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决明子总蒽醌工艺
大孔镗刀的设计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性状鉴别在生药学实验中开设的必要性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