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成长的答案!

2018-05-07 09:29本刊编辑部
中学生天地(A版) 2018年4期

本刊编辑部

在哪一个瞬间,你觉得自己长大了?

有人说,天气冷了主动穿秋裤的时候;

有人说,还没上大学,已经被小朋友叫叔叔的时候;

有人说,学会自己处理糟心的事,懂得说善意的谎言的时候;

而我不是哦,我是因为一本书,悄然长大……

赊小鸡的乡下人

浙江省兰溪市聚仁学校 陈 扬

在我这样的年纪,乡愁这个词很遥远。在我的印象中,那满口顺溜的方言就代表着故乡。小时候,我最怕跟着奶奶在乡下四处串门,原因很简单,我所掌握的方言甚至无法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当时我觉得普通话多好,简单又实用,可是现在看来普通话哪有方言来得亲切,熟稔的乡音,笑意盈盈的眼眸,都藏着一颗炽热的心。

只是现在没有多少人注意这些了吧,这个时代不变的东西太少了,每座城市都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翻新。所以我看到王开岭在《每个故乡都在消逝》里说“中国正在变成由一千个雷同城市组成的国家”时,会有一种揪心的感觉。

当我愈发深入地读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王开岭感慨的又怎么会仅仅是故乡的消逝呢?他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忘了那些人性中最善良最淳朴的爱啊。

那些善良和爱也在一点点消逝,猜忌和冷漠慢慢渗透进我们身体的每一处。

“赊小鸡哎,赊小雞……”一声声悠扬醇厚的吆喝在耳边响起,由远及近,落进我的心里,荡起层层涟漪。所谓赊小鸡,是指用先欠后还的方式买新孵的鸡仔,卖家是游贩,挑着担子翻山越岭。乡下人赊的小鸡,他都记在本子上,等来年开春他再来时,乡下人再用鸡蛋抵账。

“可要是欠债人搬了家或死了,或那小本子丢了,赊小鸡的人不就成了冤大头?”幼时的王开岭曾这样问道。这又何尝不是我的疑惑!

答案随着文字的流淌在文末昭然若揭:“多年后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乡下人。”

对啊,这就是乡下人,真正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故乡将他们哺育成一个个善良淳朴的人。可现在呢,混凝土一寸寸覆盖住故乡宝贵的土地,也一点点浇筑起人们的心。商人戴上了算计的面具,人与人之间不再有最基本的信任,利益渐渐高于一切。

也许就是因为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才会如此怀念故乡,那个心底最深处最柔软的眷恋才会突破堤防,汹涌而来。

守住爱,守住真诚和善良,就是守住我们心心念念的故乡。

看见

杭州外国语学校 陈岱吟

每天早上醒来,睁眼,我们便看见了万物。但你看见的,就是真实的吗?

带着新闻人的利落,《看见》一下子就扎进了我的心房。

电视上播放着杀人案件,手机里跳出了官僚贪污的新闻,虐待动物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倘若放在以前,我一定直接痛骂新闻里的“恶人”,和家人怒斥他们的“恶行”。如果在那时,你劝我去理解杀人犯,冷静看待事情的另一面,我还真做不到。

但《看见》让我第一次如此认真地去查阅书里提到的新闻人物与新闻事件,因为不了解,你连评论说话的资格都没有。而看得多了,我才渐渐弄明白,很多事情并不如表面看上去的那样丑陋或圣洁,只是当舆论的力量一边倒,所有人都带着激愤去看待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所看见的,反而失真了。一种保持理智的能力,我们丢失了。

或许,这些人犯错源于喘不过气的生活所带来的痛苦,一瞬间失去了理智,最终走到了不可饶恕的地步。但出事之后的网络上,那些网友疯狂咒骂,从他们的言语上,我也看到了当时失控的罪人的影子。其实每个人,都在找一个宣泄的口子,只是自己并不觉得自己恶而已。

我无法去管别人怎么说怎么评论,但我可以约束自己,在没有更深的了解之前,不随意下定论,不让天平只往一边倾倒。

当然,舆论为何总会一边倒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如今太多的新闻都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仅是一个标题就充满了误导性。人们只看到事情的某一面,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惯,想再看清全貌,也已经有困难了。当然,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所有人面对新闻放弃了自己的思考。我想,作者想要传递的一个观念便是,新闻只提供尽量准确的事实,人们需要的不是带有情感的批判与论述,而是一次能够独立思考的机会。

喜欢《看见》这本书,她用真实打动了我。她愿意,也有勇气,让那些被蒙蔽了双眼的人看到事情的另一面。她敢于揭露一些人们都不愿意去承认的事实,不论结果如何,至少她还敢站出来说,不像更多的人选择闭上双眼,以为内心可以得到安宁,自欺欺人。

的确,看见很难,不看见更难,但最为可耻的是看见后的无动于衷。愿所有人都不要变得如此冷漠,成为当初你讨厌的人。

书友跟帖

Linkenreads:在阅读杰克·凯鲁亚克的《特丽丝苔莎》之前,爱情在我眼中不外乎是甜到发腻,或者甜到忧伤。书中从头到尾,杰克都是消极的。他认为人生皆苦,出生即死亡。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热烈地爱着特丽丝苔莎。最喜欢杰克的地方是,虚无没有夺走他的爱情。

一个男孩眼中的战争

杭州外国语学校 赵恩奇

作为一个男孩,我曾无限憧憬战争,因为我无法想象手握机枪,扣下扳机,射出子弹时感受到的枪膛的炙热。

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金一南少将所著的《苦难辉煌》,我知道这是一本描写战争的书籍。然而,书中那些伤亡的数字,让我感到无比揪心。在我看来,那不仅仅体现了战争的残忍,也体现了现代人的漠然。

我试着跳过这些数字,但每次翻页,那些数字就会自然而然进入我的视野。无法躲开它们的我,在一次次正视之后,慢慢感受到了这些数字的“冷漠”背后是什么。我想,那是一种作为人独有的理智,或者说是历经变迁后留下的一声叹息。我不由得开始质疑自己最初对于数字的态度,以及自己的回避。我为何回避?是一种感叹冷漠的惋惜,还是一种斥责?我想了很久,后来终于明白,那是一种逃离,是无能者的退缩。

在不经意间,这些数字改变了我对战争的态度。我找到了更多的书籍,例如徐向前元帅编著的《星火燎原》,王树增的《1911》。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明白了一个事实:战争牵动着历史,历史影响着现在,而现在又决定着未来。看似简单,但又无可厚非。战争在时间的纵轴上,连接起人类文明的重要时刻,勾勒出世界是如何一步一步变成现在这个模样的。战争的进化就是人类的进步。

战争是一个如此沉重和深刻的命题,与身在宁静校园中的我们相去如此遥远。但我们终究要触碰甚至深入思考这些疼痛的话题,练就一颗强大的内心,去审视历史,审视世界,审视我们自己。

书友跟帖

余靖依(杭州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追风筝的人》的主题就是: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是阿米尔的仆人,但是他们俩并不像主仆的关系,更像是从小到大的玩伴。我以前觉得人这一生,只是为了自己而活,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人也可以为另一个人活得很精彩。就像哈桑是为了阿米尔活,他为阿米尔付出了自己的一生,阿米尔抛弃他之后,他还是对他忠心耿耿。我觉得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天一定有一件需要你去完成的事情,而不是让你白白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

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浙江省兰溪市聚仁学校 黄艺洲

我仍记得第一次看《三体》的情景,寒冷的冬天,我独自坐在客廳,面前是飞速滑动的电脑页面,我早已痴狂,握着鼠标的手也早已麻木,偶尔有一点点生冷而又刺痛的感觉。当时的我只读了个开端,但却能隐隐约约地意识到,它的世界观是何等宏大,它的每一个字符都在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死亡做铺垫。

夜深时,母亲看我仍坐在电脑前手舞足蹈,便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你莫非是痴了?”而我却喃喃道:“这是乱纪元。”

又过了几日,我零零散散地总算读完了《黑暗森林》与《死神永生》。再纵观全局,唯有从心底发出赞叹:一个个绝妙的计划,一次次竭力的奋斗,多少人为人类的延续而付出生命。反观三体,千百次的轮回,换来的也只有三体问题无解这一冰冷的答案。黑暗森林之下,无论是人类还是三体,千言万语终究汇聚成大史的一句话:“黑啊!真黑!”无论是罗辑的“面壁者罗辑,我是你的破壁人”,还是维德的“只送大脑”,抑或是章北海的“没关系,都一样”,他们所捍卫的,抑或是他们所奉献的,终究逃不了死亡这一主旋律。

万物终将逝去,唯有死神永生。隽永,颓废,而又无可奈何。

今时今日,我再一次仰望天空,那星星点点的荒凉之上是否也有一双远隔4光年的眼睛在远远眺望我们?想起黑暗森林法则,我不寒而栗。

在《三体》的洗礼下,我渐渐从自满与轻狂转为对生的敬重,对星空的敬畏,正如刘慈欣借全人类之口所说的那样:弱小与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永远要勇于探索未知。于是,我本着试一试的心态,找来了物理学著作《时间简史》。

刚开始,我只想从《时间简史》中找出《三体》中亮相过的高大上的物理概念与设定,但后来我却从中找出了另一种美感。不同于《三体》跌宕起伏的文学性情节与对广袤宇宙的奇特想象,《时间简史》像是通入学海的一条小溪,虽然仍停留在科普阶段,但我已可远远望见大海的影子了。这不是睡前小小的娱乐抑或是电视广告播出时转移注意力的小说。它引领人们意识到宇宙的宽广,并使人在宽广中体悟出生命的渺小与学识的桎梏。

《时间简史》好似甘甜的果实,固然可口,但我更想知道果实是如何生长而来的。望着书架上更厚更深奥的《物理学基础》,我知道,这又是一段新的征程。

至今,我仍时不时翻开《三体》,稍作停留。它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明白,在青春之外,还有一个无限美丽的世界。

书友跟帖

朱淳志(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因为初中时生物老师长得比较漂亮,我便开始喜欢生物这门课。高中我参加了学校的生物竞赛班,老师要求我们看《普通生物学》。这其实是一本大学阶段的教材,但我读着读着发现这本书挺有意思的,甚至颠覆了我之前对生物的理解。原来生物那么有趣,有那么精彩的一面。这本对很多人来说枯燥无比的《普通生物学》,让我坚定了以后从事和生物相关职业的决心。

Lecxe:《法医秦明》系列是我读的第一套法医纪实方面的书籍。刚开始我对里面写实类的描写很不适应,这些比高中生物更深奥的解释说明,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晦涩难懂,但也让我印象深刻。这世上有那么多学科,那么多知识,我们所知所学的不过是沧海一粟。每一种专业、每一个领域,都有对世界的独特的理解方式。你学得越多,你看到的世界就越立体,越生动。

葬礼之后

浙江省仙居中学 杨银敏

在我16年的人生里,那个盛夏,应该是最值得铭记的——

初二升初三的暑假,我揣着成绩单在家门口徘徊了许久,直到汗珠子不停地往眼睛里砸,实在没办法,才硬着头皮进了家门。

结果不言而喻——被锁在房间里闭门思过。于是,我和爸爸又开始每天玩起猫和老鼠的游戏。

“这几天都在干些啥呢?”几天后,爸爸一脸疲惫地问我。

“闭门思过,思考人生!”我心头微微颤了颤,说出口的却是吊儿郎当的话。

“那你思考出什么来了没?”

“暂时还没。”

“你——”爸爸欲言又止。也许是对我的心安理得感到无奈,又或许是想掩饰什么,“你姐给你买的书,你好好看!”

我看到《穆斯林的葬礼》几个字,不禁喃喃道:“葬礼,葬礼,葬礼……”

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脑子里就突然蹦出一个问题——葬礼之后呢?

然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在读完全书后并没有找到。小说前半部还十分缜密,精心刻画,到后半部已如大潮汹涌,不可遏制。我是流着眼泪读完结尾的。合上书本,我便关了台灯,顺势躺在床上。那时已是深夜,世界一片黑暗,我听不到任何声响,只感受到眼角不停有温热的液体滑下,湿了枕巾。

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到梁冰玉终于和女儿新月相见,她们热烈地拥抱。可画面突然切换,新月躺在病床上,洁白的布覆盖了整个身体,梁冰玉扑在她身上痛哭。再后来,病床上的人突然变成我妈妈,痛哭流涕的人成了我。我猛然惊醒,从床上坐起来。此后,便再无眠。直到天边出现鱼肚白时,我给爸爸写了张字条,便出门晨跑。

跑步的时候人总是格外清醒,我終于决定直面现实:期末考试考砸是因为妈妈重病,我耽误了英语考试,缺考记了零分;爸爸的疲惫是因我任性不愿去医院住,他只好医院家里两头跑……

那天我跑了很久,直到再也迈不开腿。那时太阳冉冉升起,我抬起头,只觉阳光有些刺目。“葬礼之后是平静。”那一刻,我找到了答案。

回到家的时候,爸爸似乎哭了。

我在字条上写道:爸爸,我想妈妈了,我们去看她。

逃避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若注定是悲剧,逃避也无用。悲剧再悲惨,也总会过去。过去的生活过去了,新的生活就会开始。而我也应该鼓起勇气,迎接一切,而不再一味逃避。

书友跟帖

夏若禹(杭州学军中学):《简·爱》让我知道了一个人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自由地生活。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应该有怎样的生活方式或者处事原则。我们经历的成长其实就是让我们成为自己精神与意志的主人。

沈钇君(浙江省仙居中学):《忽然七日》是一个超现实故事,讲述了死亡与重生、觉醒与救赎。全书无泪点,却让我十分震撼。读完我开始想,我是否真的好好欣赏了这个世界?我有没有用心去珍惜身边的人?我有没有在不经意间发脾气伤害了别人?并不是人人在死后都有七天的时间来反思,来改变的,甚至也许我们连后悔的时间也不会有,所以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一切吧。

化茧

浙江省诸暨中学 屠杭莹

在光与影的跳跃转换之间,略显静谧的图书馆,将《茧》送入我的眼中。单从崭新的暖色调封面看,这本书大概无人借阅。

每晚夜深人静时,橘黄灯光下,书页中密密麻麻的印刷黑字,一个个跃进我的心坎。我逼迫自己跳入20世纪80年代,那段真理正在苏醒、蒙昧尚未散去的岁月。极度缺失父爱的李佳栖试图逃离管教,在寻找父亲的路途中慢慢遗失了自己;从小被视为妄想成功的“坏孩子”程恭,受尽社会冷眼,从最初一尾活蹦乱跳的鱼,到最后变得死气沉沉。

过于沉重的真相一点点抽丝剥茧,细腻的画面不断在我脑海中闪现。以至于每天中午吃饭时,原本最爱闲聊的我只是安静地夹菜,木然地看着周围人说笑。我知道,我大概是陷到小说情节里边了。

那天傍晚去操场散步,我挽着同伴的手臂不声不响地走了一圈又一圈,直到淡粉的云朵被夜幕一点点吞噬。前一晚,我看到了故事最终的真相。我突然开口:“你说,我们是不是幸运的一代?或者说,是时代造就了我们的幸运,让我们得以见证岁月变迁,得以明白错对?”

身边的人沉思良久,说:“我不敢说,这应该是时代的必然,我们安心接受生活给予的权利吧。”

我发出长长的叹息。我想起书里的一句话:“很多年以后,我们长大了,好像终于走出了那场大雾,看清了眼前的世界,其实没有,我们只不过是把雾穿在了身上,结成了一个个茧。”

一直到体育课的800米测试,跑了半圈时,刺眼的太阳像极了《茧》的橘色封面,闪电般击中我的思绪。我突然醒悟,无论哪个时代,人性、时代、历史、真相、世界,都有对立的两面,一直以来彼此抗衡,但格局从未真正被破坏。

我的心平静了。听着耳边呼啸的风,大步越过终点,我随即恢复最初的模样,嘴里有说有笑,好像什么都未曾发生。

“真正的长大,是知道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现在,我还是那个我,平凡而快乐。庆幸遇到了《茧》,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让我得以拨开生活的一层层迷雾,爱最真实的自己,爱最真实的生活。

书友跟帖

管弦月(杭州大成岳家湾实验学校):有一次,我趁书店打折的时候搬回了一箱《猫武士》。《猫武士》是奇幻动物文学,它有很多颠覆三观的地方。比如说,你相信猫有信仰吗?猫儿的爱恨情仇、恩恩怨怨,很励志,很热血,即使是一只小宠物猫,也可以通过努力当上猫族族长。猫且如此,作为人类,我们更加要有梦想,并要有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的决心。

答案都在书上

史航

知名编剧、策划人、《奇葩说》第三季辩手

在中学时代,我看过一本国产科学幻想小说,是宋宜昌的《祸匣打开之后》。它的故事现在看来也许已经司空见惯,也就是外星人袭击地球,地球全体人类联手抗敌。但对当时的我来说,影响完全是负面的。原来地球随时可以被毁灭,那么当三好学生、当班干部,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就找到了一个非常充足的理由让自己的学习一落千丈,开始逃课、看课外书,变成了另外一番模样。

在我后来的人生阶段,美国作家海明威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像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我当时看了之后,就对远方的一些年轻人“胡作非为”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向往之情。再看到一些关于海明威的历史照片,觉得他身边的人就是他小说里写的红男绿女。我喜欢的作家都不是像卡夫卡一样深居简出,一个人写作的,而是像海明威那样呼朋唤友、招猫逗狗的,所以作家吸引我的不是他们的文学成就,而是生活方式,尤其是交友方式。

在我的人生中,读书让我这么一个平庸的人甘心自己的平庸,这是读书给我最大的恩典。时间去哪儿了,我不用问这样的问题,因为我知道,答案都在书上。

童话故事《夏洛的网》 / 作者:E.B.怀特

《夏洛的网》讲的是可能被农场主杀死的小猪韦伯和一只蜘蛛夏洛之间的友情。友情让夏洛找到了责任和人生的目的。这是我看到关于友谊最好的最朴素的一个描述。在初中时光,我们可能很幸运,有很多朋友,也可能有一两个朋友刚刚够用,也可能没有朋友。但《夏洛的网》让你知道,朋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武侠小说《笑傲江湖》 / 作者:金庸

《笑傲江湖》包含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无论是下棋,还是武功、兵器等,我们都可以从金庸的小说里了解到,这是一部比较好的启蒙小说。在金庸的15部小说里,《笑傲江湖》的主题是自由。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当然要遵守法律法规、学校规章、中学生守则,但是也要知道自由是什么样的。

历史传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书中的群星不全是我们历史书上出现过的人物,有被埋没的探险家、失败的企业家,或者是充满遗憾的亡国之君,但他们都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会觉得人类历史发展经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时刻。你特别想穿越回那一刻去阻止什么,挽回什么,或者旁观什么。这是一本会让你对历史有强烈兴趣和敬意的书。

科普作品《昆虫记》 / 作者: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这本书你不一定要一口气看完,没事翻一翻就好。我們在语文课本中可能学到过蝉的故事。“三年的地下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与歌唱。”但还有更多的昆虫值得我们去了解。在这些昆虫身上,我们可能会看到自己或者朋友的影子。现在,无论是都市还是乡村,我们能看到的昆虫越来越少了,所以这本书就显得更重要了。

个人传记《蛤蟆的油》 / 作者:黑泽明

这本书会让大家比较早地接触成人世界。“蛤蟆的油”是黑泽明非常谦虚的说法。山里的蛤蟆如果被人类抓到,让它照镜子,它看到自己的丑样,就会出汗,冒一脑袋的油。回想自己的成长,就是要出一头汗,会很惭愧,但在这个成长过程中,也会有很多无怨无悔的、冒傻气的、任性的东西。你可以不知道黑泽明是谁,也不急着看他的电影。但知道有那么一个有名的大导演,他是这样冒着傻气成长的,你的心里就会踏实一点。

小编的话

成长从来就不是一个不痛不痒的过程。总有一个瞬间、一件小事,会让你为之一惊,然后你明白,原来我开始长大了呀。

阅读就有这样的力量。当你第一次读出当头一棒的感觉,当你一次次从柔软的文字中读出坚硬的东西,从平淡的描写中读出悲怆的故事,你便收获了自己的答案,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踏实。

就像黑泽明的自喻:成长,就是要出一头汗,冒一脑袋的油。愿你遇见很多很多本让你冒一脑袋油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