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沙特阿拉伯货物贸易结构实证分析:2007—2016年

2018-05-08 10:54高珏倩刘舜佳
对外经贸 2018年2期
关键词:贸易结构一带一路

高珏倩 刘舜佳

[摘 要]选取2007—2016年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的进出口贸易数据,通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深入分析中沙两国贸易结构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运输设备、机械设备、轨道交通等技术密集型产品上,中国具有竞争优势,而沙特阿拉伯在原油、矿石、化工燃料等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沙货物贸易关系定将越来越紧密。

[关键词]一带一路;贸易结构;中沙货物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2-0018-03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n attempt made by China, which aims to link between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being of great significant for economy all over the world. Under this background, by using the relative commodity trade data from 2007 to 20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mplementation and competi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Saudi Arab by calculating RCA and trade intensive index. From the result,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China has gain the competitive preponderance in technology – intensive industry such as transport equipment, machinery and rail transit while the competitive preponderance of Saudi Arab are crude oil, mineral and chemical fuel and so on. Consequently,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Saudi Arab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intimate.

Keywords: the Belt and the Road Initiative; Trade Structure; China-Saudi Arab Commodity Trade

中國和沙特阿拉伯经贸往来最早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自中国与沙特阿拉伯1990年建交以来,双方经贸关系发展状况良好,贸易额增长快速。近年来沙特阿拉伯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原油供应国,通过用原油换取基础设施的双赢政策,为双方共建“一带一路”打下了坚实基础。沙特阿拉伯是阿拉伯国家中最大的经济体,由于得天独厚的原油资源,沙特经济快速发展,连续多年实现巨额贸易顺差。但除了石油、化工行业以外,其他产品均需大量进口,部分商品进口率达80%。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更应该去研究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贸易结构,并通过分析对中沙的贸易发展思路提供一些建议,这对中沙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要意义。关于中沙货物贸易出口的研究,陈沫通过大量的进出口数据分析,认为在未来中国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合作定以能源合作为中心;汪巍通过比较中沙原油进口的年均增长率,认为为了深化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合作,中资企业可采取上下游一体化开发、与沙特阿拉伯企业合资建设大型的石油储备基地、签订长期供油协议等措施;杨韶艳、李明丽按照HS1996商品分类,分析了中沙两国贸易结构,认为中沙两国经济贸易发展的潜力巨大。现阶段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沙贸易结构的研究较少,张双双借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对中国对沙特阿拉伯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和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同时为应对中沙贸易中已经出现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中沙货物贸易发展现状

1990年中国和沙特阿拉伯正式建交,建交以来,中沙货物贸易发展迅速。目前中国是沙特阿拉伯最大出口国,同时也是第二大进口国。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统计,2011年中国和沙特阿拉伯双边贸易额为64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沙特阿拉伯的出口额为148亿美元,进口额为495亿美元。2014年,中沙双边贸易额为691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沙特阿拉伯的出口额为206亿美元,进口额为485亿美元,分别为2011年的1.1倍、0.98倍和1.4倍。中国对沙特阿拉伯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11年的0.8%上升到2014年的1%。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沙双边的贸易额和所占比重呈现出稳固上升趋势,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的货物贸易关系日益密切。从贸易差额的角度来看,2011—2015年中国对沙特阿拉伯均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11年贸易逆差为346亿美元,2015年贸易逆差大幅缩减至85亿美元。

从贸易结构看,2015年中国对沙特阿拉伯出口的产品主要是核反应堆、电子以及照明设备、零部件、铁路及轨道交通等。按照HS1996分类方法,中国对沙特阿拉伯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84、85、94、62、87类,占比分别为14.3%、11.1%、9.7%、5.5%、5.5%,总计达46.1%。2015年沙特阿拉伯向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原油、化工燃料、塑料、矿石等。按照HS1996分类方法,沙特阿拉伯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27、29、39、25、74类,占比分别为70.5%、16.2%、10.9%、1.3%、0.3%,总计高达99.2%。由此可见,中国和沙特阿拉伯在原油、燃料、通信设备、零部件、铁路及轨道交通等产品上具有很大的贸易互补性。

二、中沙货物贸易关系实证分析

为了更加深入透彻地分析中国和沙特阿拉伯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本文利用2007—2015年中沙相关数据,按照SITC(Rev.4) 分类方法进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的测算。数据均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

(一)中沙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本文选取显性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两个国家各类商品贸易进行实证分析。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为了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具有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测度指标。计算公式为:

RCA=(Xi/Xj)/(Wi/Wj)(1)

其中,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表示一国第i类商品的比较优势指数,Xi 表示一国第i类商品的出口额,Xj表示一国所有产品的贸易总额,Wi表示世界第i类商品的出口额,Wj表示世界商品总出口额。若RCA>1,则表示该国此种商品具有显性比较優势;若RCA<1,则说明该国商品没有显性比较优势。表1和表2分别给出了中沙两国在HS1996分类标准下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对比表1和表2,中沙两个国家在0、1、2、4、9类产品上具有比较劣势,RCA指数均小于1。中国在第6、7、8类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其中第6类产品在2007—2016年稳步提升,第8类产品竞争力一直很强,说明中国在化学、机械等工业领域较为领先,并且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将会不断加深。同时,第0、7类产品的RCA指数在2011—2015年呈现下降趋势,说明中国农副产品以及畜牧行业的比重下降。沙特阿拉伯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是第3、5类产品,其中第3类产品在2013—2015年极速提升,第5类产品竞争力在稳步提升,说明沙特阿拉伯在原油、燃料等化工领域较为领先,但竞争优势单一。与此同时,沙特阿拉伯的9类产品的RCA指数在2010—2015年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沙特阿拉伯的经济在不断增长。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在第5类产品上均具有竞争优势,即两国在未列明的化学药品上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且可以看出沙特阿拉伯的竞争力较强。

(二)中沙货物贸易强度分析

为了衡量两国贸易相互依存强度,采取测量贸易强度指数的方法,即一国对另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值,与贸易伙伴国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比重的比值。贸易强度指数越大,两个国家间贸易联系越紧密,贸易强度指数越小,两个国家间贸易联系越松散。计算公式为:

TIIij=(Xij/Xi)/(Mi/XW)(2)

其中,TIIij表示i国对j国的贸易强度,Xij表示i国向j国出口的贸易额,Xi表示i国的出口贸易总额,Mi表示j国的进口贸易总额,XW表示世界进口贸易总额。当i国与j国的贸易联系紧密时,TIIij>1,此时双边联系程度高于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程度;若TIIij=1,则为平均水平;当两国贸易关系松散时,TIIij<1,此时双边国家联系程度低于自身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程度。在SITC(Rev.4)分类标准下,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两国贸易强度指数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2007—2015年沙特阿拉伯对中国的贸易强度基本持平,在2014年急剧上升至0.27,后在2016年急剧下降至0.19,但是贸易指数始终小于1,两国贸易关系比较松散。而中国对沙特阿拉伯的贸易强度指数在2011年达到峰值,后逐渐回落,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贸易指数接近1,表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两国贸易关系强度增加。而且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沙特阿拉伯与中国的货物贸易联系定将越来越紧密。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进行测算,对中沙两国贸易结构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1.从数据可以看出,中沙两个国家在第0(食物和活禽)、1(饮料和烟草)、2(粗材料)类产品上具有比较劣势。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是5(化学品)、6(主要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7(机械与运输设备)类产品,中国在化学、机械等工业领域较为领先。沙特阿拉伯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是3(矿物燃料、润滑剂和相关材料)、5(化学品及有关产品)类产品,说明沙特阿拉伯在原油、燃料等化工领域较为领先,但竞争优势单一。总而言之,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上具有竞争优势,而沙特阿拉伯在燃料、原油、化工原料等自然资源上具有竞争优势。2.从贸易强度指数来看,中国对沙特阿拉伯的贸易强度指数一直高于沙特阿拉伯对中国的贸易强度指数,这说明从中国的角度看,中沙货物贸易的关系较为密切,从沙特阿拉伯的角度看,中沙货物贸易的关系较为松散。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沙货物贸易关系预计会从松散走向密切。

虽然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货物贸易关系中有竞争性也有互补性,但总体呈现互补性。近年来中国与沙特阿拉伯双边贸易飞速发展,中国被沙特阿拉伯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尽管中国的机械以及运输设备产业较为领先,铁路运输业更是走在世界前列,然而部分资源人均占有率几乎排在了世界的末尾。而沙特阿拉伯的原油、石油、矿产资源丰富,但急需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我国能够在输出过剩产能的同时,用铁路换资源,让中国高铁等中国名片“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为中沙双边贸易带来更多的机会。

四、结束语

通过对中沙两国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分析,得出了中沙货物贸易关系中既有竞争性也有互补性的结论。文中的数据、图表能较清晰地反映结论,中沙两国应继续发挥各自的优势,求同存异,加强经济与贸易往来,从而获得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杜秀红.“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印货物贸易结构分析: 2002—2014 年[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6):106-112.

[2]付明辉.祁春节.中国与 “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现状与比较优势分析[J].世界农业,2016(448):180-185.

[3]闫华清.孙仁兰.“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海峡两岸水产品贸易发展研究——基于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分析[J].财经理论研究,2016(6):31-37.

[4]张双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潜力的实证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1-77.

[5]陈沫.“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中国对沙特经济合作的契机[J].宁夏社会科学,2017(5):97-104.

[6]汪巍.深化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石油合作的对策思考[J].经济师,2013(1):61-63.

(责任编辑:乔虹)

猜你喜欢
贸易结构一带一路
现代服务贸易结构及竞争力研究
浅谈中韩贸易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浅析中日两国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
浅析中日两国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